第24章 在大上海动手术(1 / 1)

无人知晓 在南方的毛豆 4450 汉字|0 英文 字 1个月前

第24章 在大上海动手术

  “辰辰不会有事的。”旁边响起一个声音,是蒋阿婆:“咱们家的辰辰一定会治好的。”

  王建设掩饰地抹了把脸:“妈,你怎么不听朱明的劝,非要上车?辰辰有我陪着就够了。”

  蒋阿婆道:“你媳妇要上班,不能陪辰辰,我老婆子一个人在家又没什么事,还不如一起到上海陪辰辰呢。说起来,我老婆子还从来没去过大上海呢,也算是开开眼界。”

  王建设心中一动,母亲这几句话倒是说得条理分明,今晚自己突遇儿子重病,心都乱了,可没想到,原本神智有些失常的母亲,反而脑子清清爽爽。也好,母亲跟着一起去上海,也有个人搭把手。

  救护车在坑坑洼洼的道路上一路颠簸,终于来到了上海某医院,王建设和蒋阿婆护在担架旁边,陪着王宇辰送到了早已经在急诊室等候的医生身边。

  上海的专家医生细细检查了一遍,突然一笑:“你们回家吧。”

  王建设一呆,脸刷一下白了:“什么?!医生,我儿子的病没法治吗?求求你了,我儿子才四岁啊!”

  上海专家忙道:“你误会了,你孩子的肠套已经自行解开了,他的病已经好了,还要动什么手术?”

  王建设呆在当场:“自行解开了?这、这是什么意思?”

  上海专家耸了耸肩膀:“这种事情以前也发生过,小孩子肠子套住后,在送医的过程中,一路颠簸,这肠子在肚子里动来动去,不知不觉自己就解套了。在乡下,一些赤脚医生会把肠套的孩子,面朝下放在水牛背上,然后赶着牛在田里来来回回走,通过上下颠簸让肠子自然解套。虽然这方子是野路子,却也有一定的道理。好啦,你孩子已经没事了,难得来一次上海,你陪他在上海好好玩玩,搭最近的班车回家吧。”

  王建设哭笑不得,这个结果太让他意外,就在一分钟前,他还在为辰辰的生死而揪心,可现在上海专家却在建议他带着孩子到南京路逛马路了。

  王建设不无心痛地摸了摸口袋,坐救护车跑一趟上海,可花了他不少钱,就在他准备抱起王宇辰离去时,蒋阿婆突然走到上海专家面前:“医生,我想给小伢儿做手术。”

  上海专家推了推眼镜,有点不耐烦地道:“我不是说了吗?孩子的肠套已经解开了,不用做手术。”

  王建设有些尴尬,以为母亲又犯糊涂了,正准备好言劝母亲,却见蒋阿婆清清爽爽地道:“医生,我知道孩子的肠套已经解开了,但他的小肠气依然没有完全治好。我想请你给他做个小肠气的手术。”

  上海专家一皱眉:“小肠气手术?这个手术我们倒是常做,不过一般孩子都是在中学时做,那时孩子身体条件好,恢复得也快。”

  蒋阿婆打断了专家的话:“可是我听说外国专家曾经给刚刚出生不久的婴儿做小肠气手术。”

  上海专家一怔:“你怎么知道?是的,外国的专家的确认为有些手术做得越早越好,不仅是小肠气,还有阑尾炎,而且的确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蒋阿婆道:“您这样说,这手术是能做的了。我听说您是上海做小肠气手术最好的专家,我想请您给我们家的辰辰做手术,彻底治好他的病。”

  王建设在旁边已经听呆了,母亲怎么会突然想到给辰辰做小肠手手术的?

  是的,小肠气这病让孩子不能好好地运动锻炼,自己和朱明也想过给他根治,可一来做手术要花不少钱,二来总担心孩子太小,上手术台有危险,所以始终下不了决心。

  可是母亲怎么会在今天突然提出给辰辰做小肠气手术?听她和上海专家的对话,显然不是临时起意--她不仅提前打听了上海做小肠气手术最好的专家,甚至知道什么外国专家做手术的事,可这事例连自己都没听说过!

  母亲一个乡下女人怎么知道这些的?难道是别的老师和她聊天时说起来的?

  就在王建设脑海中一团乱麻时,更令他震惊的一幕发生了,只见蒋阿婆突然从怀里掏出一个手帕,在桌子上摊开,里面是厚厚一叠钞票,她把钱向上海专家一推:“医生,这些钱给孩子做手术够不够?”

  上海专家也吃了一惊,他显然也没想到一个外表朴实的农村妇女居然能掏出这样多的钱来,他忙把手帕又重新包了起来,塞到蒋阿婆手里:“做手术用不了这样多钱。这样吧,我给孩子再仔细检查一下,做个会诊,看看能不能做手术。”

  王建设看着王宇辰躺在手术床上,被推进了隔壁的房间,孩子还向他摇了摇手,咧嘴笑了笑,他总算清醒了一点,把母亲拉到了一边:“妈,你怎么想到给辰辰做手术的?”

  蒋阿婆瞪了儿子一眼:“辰辰这样小年纪就得了这个病,稍一动弹就难受,我早就想给他治了病根儿。你这个当爸的不放在心上,我这奶奶可一直记挂着。”

  王建设苦笑道:“谁说我没把辰辰的病放在心上,这不是孩子还小不方便做手术嘛,再说,家里也没钱啊--对了,妈,你哪里来有这样多钱?不会是找沙老师他们借的吧?”

  蒋阿婆淡淡地道:“我卖皮蛋赚的。”

  王建设再一次呆在当场:“卖皮蛋赚的?不对啊,我听人说我不在家时,你带着辰辰走街穿巷卖皮蛋,可大家都说你卖得比供销社便宜得多,就算没亏本,也赚不了几个钱。可刚才手帕里的钱,都顶得上我大半年的工资了!”

  蒋阿婆对王建设道:“你放心,你妈我一不偷二不抢,这钱来得正正当当,清清白白。”

  王建设还想说什么,蒋阿婆拦住了他的话头:“我话说在前头,这些钱,我都要留着给辰辰用的,你可别打这钱的主意。”

  王建设哭笑不得,合着自己一个当爹的,还会琢磨着抢儿子的钱用不成,他挠了挠头:“妈,瞧你说的,我赚的钱今后不一样是给辰辰用?”

  蒋阿婆意味深长地道:“这话可不好说,谁用谁的钱,还不知道呢。要我说,辰辰可比你这个老子聪明多了。”

  王建设都不知道该怎么接母亲的话,母亲夸自己的儿子辰辰聪明,那自然是好事,可也用不着踩自己啊--我可是你的亲生儿子,再说辰辰才四岁大,自己却是正宗名牌大学毕业的,这有可比性嘛?

  就在这时,那位上海专家匆匆而出,王建设和蒋阿婆忙迎了上去,专家双手插在口袋里,温声细语地道:“我们给孩子做了个全面的检查,嗯,虽然年纪小了点,但是各方面的指标倒是没问题(这全是王宇辰这段时间天天花大价钱补充饮食的结果),只要你们家属同意,我可以给孩子安排手术时间。”

  王建设大喜,握着专家的手使劲摇着:“谢谢谢谢。”

  专家笑道:“治病救人,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应该做的,说起来,你家孩子将是我救治过的最小年龄的病人,也算是创了纪录呢。”

  王宇辰的手术被安排在两天之后,他立刻被送进了住院部,蒋阿婆忙着付钱办手续,王建设想了想,跑到医院外的邮电所,给平河县一中打去了一个长途电话。

  平河县一中宽敞明亮的教室内,朱明正在给学生们上课,但学生们惊讶地发现,平日里一丝不苟的朱老师今日却有些心不在焉,甚至在黑板上写下了别字。

  正当朱明不无尴尬地擦黑板时,外面的大喇叭响了起来:“朱明老师,朱明老师,传达室有你的长途电话,有你从上海打来的长途电话--”

  朱明的心头猛地一紧,自从在医院送别王宇辰坐的救护车后,她回到家里就再没合上过眼,心里想着念着的就是儿子辰辰。这上海来的长途电话,莫非是--朱明把手里的黑板刷一扔,风一样冲出了教室。

  朱明气喘吁吁冲进传达室,抢起黑色的转盘电话话筒:“喂,我是朱明。”

  电话那头传来模糊却熟悉的声音:“朱明,我是建设。是这样的,辰辰正准备动手术--”

  朱明一阵头昏目眩,使劲用手撑着桌子才没让自己倒下来,她沙哑着嗓子急吼吼道:“建设,你一定要想法子救活辰辰!辰辰他还这样小,不能死!不能死啊!”

  王建设惊讶地道:“死?你在想什么啊。辰辰一到上海,肠套就自行解开了。医生说,可能是因为在救护车上一路颠簸造成的。”

  朱明张口结舌,原本笼罩着全身的彻骨寒意烟消云散,她结结巴巴道:“可是、可是你刚才说辰辰要动手术--”

  王建设道:“啊,是这样的,辰辰不是有小肠气嘛,这次肠套也是因为小肠气引起的。上海的专家给辰辰做了全身检查,说能动手术彻底根治。我已经签字了,过两天辰辰就能上手术台了。”

  王建设说得有些含糊其辞,其实动手术是母亲蒋阿婆的执意要求,他最多算是顺水推舟。

  可是他知道,如果自己对同样是杭大出身的妻子朱明说给辰辰动手术是母亲的主意,朱明一定会疑惑、迟疑,甚至有可能反对,所以干脆把责任揽到自己头上。

  王建设道:“长途电话费很贵的,我不多说了,挂了。”

  电话那头传来嘟嘟的声音,朱明出了一会儿神,在传达室老师傅的提醒下,才把听筒重新挂上,回教室的路上,她一阵阵恍惚--辰辰去上海动手术,原就在她预料之中。

  可问题是,朱明原本以为王宇辰是去上海做肠套手术的,可哪晓得,突然变成了做小肠气手术--建设也真是的,这样大的事,怎么也不知道和自己商量一声,在上海说做就做了呢?

  辰辰只有四岁啊!如果手术中有个万一--对了,建设他身上带的钱够不够做手术的啊?辰辰会在上海医院住很长时间吧?吃的用的可要花很多很多钱!建设身上带的钱哪里够老小三口在大上海吃喝的啊!这可真正是急死人了!

  朱明心里似乎有七八个吊桶上上下下的,有心想赶往上海,却知道自己就算是去了,也只是添乱,只能作罢。

  同一时刻,在上海医院干净整洁的病房里,王宇辰正美美地吃着奶奶给自己带来的上海小笼包,小笼包做得极小巧,一口就能吃一口,里面浓浓的汤汁美得王宇辰心都要化了,果然是国际化大城市啊,就算是在这物资紧缺的年代,上海也不缺好东西。

  王宇辰给奶奶夹了一个小笼包:“奶奶,你也吃。”

  蒋阿婆笑眯眯吃着小笼包:“辰辰,奶奶总算做到了你托奶奶办的事。”

  王宇辰连连点头:“奶奶对辰辰最好了!”

  没错,赴上海做手术这起事件,都是王宇辰一手策划的。

  在后世的记忆中,王宇辰的确因为肠套半夜被救护车送到大上海,但同样非常巧合的,因为一路颠簸肠子自行解套,父亲王建设带王宇辰在南京路上玩了半天,王宇辰甚至留下了一个纪念物--在繁华的南京路上拉了大大。

  这一次,历史重演,王宇辰却不愿意白白浪费这次来上海的机会--他早就想根治自己的小肠气了,要不然,自己一直要等到高中才能治好,那不知会耽误多少大事。

  更重要的是,现在王宇辰有钱啊,能用钱解决的问题,从来不是问题!

  幸运的是,自从朱明和王建设回家后,奶奶的神智恢复了不少,但她对王宇辰无条件的认同却没有一点改变,不仅悄悄处理着王比安的皮蛋生意,还照着王宇辰的嘱咐,打听了上海相关的专家情况,来自各方面的信息让王宇辰下定了提早做手术的决定。

  手术过程无须多言,王宇辰以被半麻醉的状态被送进手术室,为了安慰他这个“有史”以来最小的手术病人,护士们动了不少脑筋,又是哄他手术完后有糖果吃,又是在手术过程中拿玩具转移他的注意力,王宇辰非常配合地表演自己是个乖孩子,顺顺利利完成了手术。

  忐忑不安的王建设看到儿子被推出手术室,还调皮地举起手向自己挥了挥时,长长松了口气。

  这时,蒋阿婆对王建设道:“这儿没你什么事了,你回平河县向宝宝(朱明)报个平安吧,我在上海陪着辰辰。”

  王宇辰要一个星期后,刀口才能拆线出院,王建设工作在身,没办法陪这样长时间,而且在上海吃喝住宿要花不少钱,这是私事又没办法报销,回家是唯一可行的办法。

  王建设又叮嘱了王宇辰半天,原本他担心儿子年纪太小,做了手术后麻醉药劲头一过去,会又哭又闹,可没想到王宇辰乖巧懂事,反而安慰爸爸不要担心,更催着他回家告诉妈妈自己手术成功的好消息。

  王建设想起母亲手帕里那厚厚一叠钱,知道一老一小在上海的饮食起居并不需要他太过操心,便买了张船票,返回平河县。

  等父亲一走,王宇辰长长松了口气,一头倒在枕头上,咝咝抽着气,这麻醉药过后,小腹的刀口还真有些痛,不过自己刚才已经放过屁了,护士说放屁就证明体内肠子通了,手术成功。

  嗯,奶奶手帕里那迭钱很难说清来历,爸爸妈妈肯定会起疑心,但是,有奶奶顶着这口锅,无论是爸爸还是妈妈,都很难刨根问底问个究竟。

  奶奶被问得烦了,完全可以装糊涂,再次装出神智失常的样子--奶奶的神智时而正常时而迷糊,连自己这个最亲近的人也难以捉摸。万幸的是,无论何时,奶奶都对自己言听计从。

  唉,没办法,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自己得打着奶奶的招牌才能办事。

  这时,奶奶含笑走了进来:“辰辰,医生说了,你刚做过手术,要清清肠胃,得饿上一天,明天起才能喝点清粥。”

  王宇辰乖乖应了:“奶奶,你能帮我去买些信纸信封吗?”

  奶奶问都不问原因,应了声好就出了门,王宇辰躺在床上,闭起眼睛,细细翻看脑海中的报纸,如今是1977年,这一年,自己这个先知先觉者又能拯救谁呢?

  报纸上有一篇介绍历史上的空难的文章,提到造成583人丧生的特内里费空难。1977年3月27日傍晚,西班牙北非外海自治属地加那利群岛的洛司罗迪欧机场上,两架波音747巨无霸客机在跑道上高速相撞。由于发生事故的两架飞机都满载油料与人员,因此事件大量人员死亡。

  王宇辰皱眉摇了摇头,空难啊,这种惨剧自己根本没法阻止啊,难道自己还能打个电话给洛司罗迪欧机场:“喂,你们那儿有两架飞机就要相撞了!”

  先不说自己根本不会外语,跑到邮电局打越洋电话招人眼,就是人家机场也不会听信这样莫名其妙的一通电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