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并不重要。
要留住本土学子,完全可以等南洋大学的师资力量上去了再说,现阶段最重要的还是打好基础。
自身教育质量不行,要是学生再不行,那就真成野鸡大学了。在这种背景下,面向全亚洲招先生,也是不得不为之。
如果不是考虑到影响力不够,对欧美的学子没有吸引力,威廉都准备面向全世界招生的。
当然,南洋大学能够在亚洲充满吸引力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军事专业。
不同于其它专业的水货,军事专业师资力量还是充足的,无论是退役的封地贵族,还是现役部队的高层军官,都被威廉拉过来挂职。
海陆空三军加起来,足足凑齐了十七个将军,在亚洲地区绝对是最有排面的。
虽然这些人不可能天天来上课,但是学校的老师,也都是从国内军校毕业,并且上过战场的主。
或许经验有所欠缺,但是磨合一下,比起国内的普通军校还是够格的。
这已经足够了,本身开设军事专业就是为了撑场面,吸引亚洲留学生的。
在南洋地区待了这么久,威廉对亚洲地区的情况也了解的七七八八了。
亚洲各国的留学生,首选的专业就是军事,其次是经济、文学类专业,学习医学、理工科的相对较少。
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对草创的南洋大学也是一件好事。相比医学、理工科的严谨,文学、经济理论类的科目明显要好糊弄得多。
……
教育署长桑切斯:“殿下,这是南洋大学的选址和规划图,请过目。”
没有任何例外,南洋大学的最终选址还是苏拉威西岛,距离总督府不到三十公里外的郊外。
规划图也是照搬维也纳大学的构造,只不过减少了很多建筑物,算是中规中矩。
翻阅了一下,没有发现大的问题,威廉直接提笔在文件上签署了大名,缓缓说道:“尽快组织施工吧,争取在年底完成主体工程建设,赶上明年的新生入学使用。”
看得出来,威廉对教育署的规划还是满意的。中规中矩意味着“稳定”,年过四十的威廉早就过了爱出风头的年纪。
何况,就算把南洋大学设计的再震撼人心,又有什么用?南洋地区他自己就是老大,根本就没有人看啊!
总不能标新立异,就是为了寄几张图片回国显摆吧?
当然,如果想要提前回国当蛀米虫的话,这确实是一个不错办法。
教育署长桑切斯当即保证道:“殿下请放心,我们已经聘请最好的施工队,年底前一定能够完成主体工程建设。”
停顿了十几秒后,桑切斯又补充道:“殿下,这次我们是面向全亚洲招生,学生们都来自五湖四海,很多人赶路都要好几个月。
为了确保,明年新生能够顺利入学,你看招生工作是否能够提前启动了?
毕竟,现在有意向报名的学子很多,给我们的筛选工作带来了非常大的麻烦。早点儿启动,可以多些准备时间。”
实际情况,只会更加严重。从全亚洲招收一千多人,不说是万里挑一,但是百里挑一的场面那是肯定会出现的。
虽然教育署有丰富的招生经验,但是这种跨国家、跨地区的招生,还是头一遭。
威廉点了点头:“招生工作,你们教育署就看着办吧!我只有一点要求,尽可能的招收人才,但不能录取反奥份子。”
政治正确永远都是第一位的,在任何地方都不能例外。对新思想,神圣罗马帝国相对而言也是算包容的。
当然,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国家强大,对自家拥有足够的信心,能够抵御新思想带来的冲击。
……
东京,伴随着国际审判的结束,这座新兴的国际化大都市再次散发出了勃勃生机。
日本民众并没有被一场审判击倒,国际审判带来的最大后果就是:日本民间反俄情绪进一步高涨。
为了减轻自身的压力,日本政府还专门设立了“国耻日”,据说是为了纪念在俄使馆案中遇难的“英雄”。
莫说是俄国人受不了,就连公使团都气炸了。被国际法庭判处死刑的“英雄”,这分明就是在打大家的脸。
只不过公使团已经发生分裂,不列颠和神罗两个领头的已经干上了,根本就无暇顾忌这点儿小问题。
两个大流氓不仅没有出面制止,反而跟着推波助澜、煽风点火,为挑起日俄两战争做贡献。
“阳谋”之所以可怕,那是因为就算是被识破了,事情还是会发生。
现在的日俄冲突就是如此,明知道维也纳和伦敦不怀好意,日俄两国政府也只能硬着头皮上。
尤其是对日本政府来说,更是被逼到了墙脚。现在进行任何让步,都等于慢性自杀。
以目前日俄两国之间的关系,一旦西伯利亚铁路通车,就是日本帝国的末日。
某种意义上来说,日本政府现在面临的压力,比原时空还要大。
多了一场菲律宾战争,让东京政府的腰包变得更穷了,综合国力比历史同期还要弱上一两分。
相比之下,俄罗斯帝国就不一样了。尽管综合国力没有增强多少,但是明面上的块头更大啊!
波罗的海一线占领了普属波兰;中部占领了君士坦丁堡,黑海直接变成俄罗斯帝国的内海,触角一度深入到了地中海;南线占领阿富汗大部分地区,边界线都快推翻了印度。
整个俄罗斯帝国都比原时空胖了一圈,要不是神罗的强势崛起,估计整个欧洲世界都要在压路机的齿轮下颤抖。
面对这样的对手,日本政府要说心里不慌,那是不可能的。要不是俄使馆案爆发,日本政府还真下不了和俄国人死磕的决心。
可惜现实没有如果,有了这根导火索,加上日俄之间以往的矛盾冲突,这场战争就成为了必然。
稍微有点儿军事常识的人都知道,东京的火药味实在是太浓了,分明就是战争爆发的前兆。
虽然没有再次去俄使馆门口抗议,但是反俄运动却在如火如荼的展开,就连留学生都没有能够躲过去。
“吃一堑,长一智”。
经历了之前的教训后,远东帝国在日本的留学生也知道了厉害,对参加反俄活动已经不再热衷。
可是再怎么拒绝,也架不住日本“友人”锲而不舍的拉拢。这让习惯了人情世故的很多人,非常的不适应。
俄国人的强大,这是人所共知的,除了日本人自己,几乎没有人看好他们。
即便是日本政府把自己包装成了亚洲之光、亚洲的希望,也改变不了大家脑海中的固有印像。
和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