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税多收了三十万贯,唐老四根本没听到!
当火药监汇报完毕之后,终于轮到道路监和海军汇报之时,唐老四还在打盹!
也亏得第一次参加朝会的王玄策深知自家上司的尿性,轻轻推攘了几下,将唐老四叫醒。不然,道路监和海军的第一次工作总结指不定闹出啥笑话来。
揉了揉眼睛,唐老四打了一个哈欠道:“终于该咱们了?”
王玄策也不言语,只是点点头。
“嗯!”
唐老四嗯了一声,不着痕迹从王玄策手里接过一张小纸条,然后一步跨出汇报道:“陛下,诸位,道路监草创至今已经半年了!这半年里共计整改管道三千余里......”
唐老四的汇报一如既往很唐老四,简单直接用几句话说了道路监的成就,说了来年的计划。
年底的朝计也在唐老四中气十足的声音中画上了句号。
当然,年底的工作并未随着汇报结束,至少尚书省的工作还要继续进行。
下了朝,房杜二人以及六部尚书还要一起去尚书省为今日上午收集的三百州府的计薄进行评分,然后连夜将考评送到皇帝手里。
不过,与以往不同,今年的评分不是甲乙丙丁,而是采用了天竺数字。
根据六部的综合评分,分值八十分以上的为上上,七十到八十为上下,六十到七十为中上,五十到六十为中下,四十到五十为下上,至于四十分一下,那就只能是下下!
第一份考评是雍州,六部综合评定九十分!显然,秦千古的临阵磨枪起了显著的效果。
第二份.......
直到第二百九十九份......!
嗯?
一边评定,一边抄录分值的房玄龄突然愣了一下,然后道:“这就没有了?”
看着画出来的新式统计表格,那表格的最后一格里竟然没有数据可填了!
表格错了?
没有啊!大唐三百州,在制作表格的时候自然是制作了三百行格子,尚书省的小吏不可能犯这种低级错误!
那么,唯有的可能是这今年的上计差一份?
也不应该啊!要知道没有上交计薄的州府考功的分值就是下下,下下评定按照规定是要降级滴!如果连续两年下下考评,那是要罢官的!
房乔立马找来杜如晦,二人重新核对了一遍,结果是,所有已经打分的计薄已经填写在了表格之上!
实锤,今年的上计真差了一份啊!
第179章 大朝会,登州的述职
这!!尼!!玛!!!
房乔和杜如晦对视一眼,直接读懂了对方眼里那句含而不露的很唐河上的粗话!
更看出了彼此眼里的震惊!
还真有不交上计的州府?还是说,被统计掉了?
“查!”
杜如晦冷冷吐出一个字,这样的事情是不能忍受的!
若是后者,这种重要事情上都掉链子,小吏是肯定不能用了。若是前者?
呵呵!!
每年的考评,如同学生的期末考试,能考到多少分那是学习是否用功的问题,但是终究能直观判断出那些知识没有学到不是?
可你这直接交白卷,甚至于把卷子撕毁不交,这就必须上升到态度问题了!
这是质疑年底考功的公正性,或者直接藐视上官,还是粗暴的无视中央政府?
很明显,不论是哪一个想法,这种思想,不能被纵容!
房乔立马找来小吏清查,整个尚书省的案都翻查了一个通透。
结果意料之中情理之外,还真是有一个州府没有上交!
然后,三百个名字排队筛查,仅仅一刻钟的时间,没上交的州府名称以及刺史姓名立即摆在了房杜二人的年前!
登州!屈突寿!
已故国公屈突通的大儿子,秦王府一系第三个袭国公爵位的勋二代!第一个是殷峤殷开山的嗣子殷元,武德五年袭郧国公,目前还是个少年,正在长安学院读书;第二个是封言道,贞观元年袭密国公爵位,淮南公主驸马,时任宋州刺史。
看着手里的名单,房乔一脸不可置信!这个袭国公爵位任登州刺史的秦王府勋二代平日里虽然没有什么轰动长安的事迹,可为人处世像极了其父屈突通,一心为公,忧国忧民!
这样的人居然会不交上计?怎么想都不可能啊!
“要不去一封飞鸽问问屈突寿的情况?”
房玄龄眉头皱了许久,才说出这样一句话来。到底是老哥们家里的娃娃,多少维护一番,再给个机会不是?
“不!”
杜如晦却是摇摇头道:“且不说登州太远飞鸽来回来不及!仅仅是这样的行为,不管对方是谁,你我都不应该开先河姑息。”
这一次房谋的意见没有通过杜断的赞同,考评的表格按照现有的结果如实记录,只是在最后一行处加上了“登州屈突寿”五个字。
而屈突寿名字后边的格子里的数字,是由大唐右相亲自执笔写下!
政绩评分“0”,政治评分“0”,思想评分“0”,总评定“下下”!
末了,杜如晦还用小楷写下:建议将屈突寿降职,并通报全国以示惩戒!
就是这样,一份有着三个鸭蛋考评的考功评定表在当晚传到了皇帝的手里。
正在挑灯夜战的李二陛下看到考功表以后没有一丝愕然,而是淡淡一笑!显然是对登州屈突寿没有上交上计这件事情了如指掌!
微微摇头,皇帝再次从开始看到了结尾,对于前两百九十九州的考评没有做圈定修改,反而是在最后的登州屈突寿的成绩上添上了几笔,然后才吹灯睡去。
翌日,正是贞观五年正月初一,长安城里的闻登鼓连续两天敲击了九下,这预示着岁首来临。
一个个穿戴整齐,从家门走出的官员们纷纷登上马车前往太极宫,路上果然是不出意料的比昨日更拥堵。毕竟,昨天只需要州府的官员去吏部上交上计,而今天是全国上下所有七品以上官员都要到太极宫参加大朝会。
即便是如此,没有一个官员愁眉苦脸,而是纷纷掀开车帘子对着前后同僚的车子以及街边小贩道了一声“元旦欢愉”!
唐老四依旧和父兄挤在了一个马车里,他没有别开生面的走着去上朝。虽然眼下走路都比坐车快,可这么早去太极宫做什么,陪皇帝老丈人等候百官么?不,那是李承乾那几个舅子的事情,与他唐老四木有半点关系。咳,强调一点,此处的舅子不是贬义词!
皇帝带着三个最喜欢的龙蛋在太极宫门口等候,每进入一群官员,李二陛下和长安学院李氏三兄弟就要郑重行礼道一句:“卿家辛苦了!”
当辰时末,所有官员抵达太极宫之时,皇帝和三个儿子都觉得手臂有些发软,喉咙有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