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娃娃在城东北角落那个叫做长安学院的来亭坊里读书。
这些楹联的内容自然是某个年轻的山长提供的,书写张贴着些楹联,也是那位年轻山长给每一位学生下达的寒假作业。
当然,莒国公府和大安坊工坊也挂上了这样的楹联。
这倒是长安城里一道异于往常的风景。
那些个贴着红纸盈利的家长们不畏严寒站在风里,看着自己儿子写得东西,一脸骄傲!就差逮住路人显摆:俺的娃娃是读书人啊,看这楹联就是俺家娃娃自己写的!
周围的邻里们一脸羡慕:啧,看,这就是有娃娃在长安学院读书啊!读书人,桃符都和咱们不一样!
莒国公府,某一个担任太常少卿的郎君已经好几天没有回家了。
大朝会和年底的大宴了解一下!太极殿需要布置、曲江苑也需要布置,早已累成了......狗!
某位因为鸽子养得确实不错而成功从流外升值到正六品官位的突厥大佬望了一眼北方随即去了西市,这是要采购些物品准备度过在长安里的第一个岁末了。
别问为什么身为官员不去东市,一大家子人呢,不节约点,工资怎么够花?本汗又不像唐老四那样能挣钱!
额,为什么说起唐老四,本汗有一股咬牙切齿的冲动?
长安城各个门,不断有马车驶入,那些都是各地回来得官员,最低都是一县之尊,可进了城里,谁都会小心翼翼。
有句话怎么说来着?京城里面嫌官小啊!
当然,也有官吏架着马车出城而去,那是受到前些日子铜炉送温暖启发的长安万年二县的官员,决定采购些下等豚肉给贫寒的家里送去。肉不多,也就一斤两斤,好歹是个心意,也是一种政绩不是?临着考功的最后几天,不管是做做样子还是什么滴,总也能有个临阵磨枪的效果不是?
贞观四年,腊月二十九卯时,闻登鼓准时响起!只是,今日的鼓声明显比平日里多出了好几声!如果有人细心数一数,定然能发现,那是九次!
九为极数,长安的鼓声响这么几下,要么是皇帝宾天,要么是长安危机,要么是岁末以至!
显然,今日是最后这种情况!
在家里早早起床的唐河上整理了一下身上的绯袍,淡淡一笑:“岁末至矣!”
随即,推门而出......
第178章 今年的上计差了一份!
宛马的马蹄扣响在青石板上哒哒作响,车轴驶过青石板之间的空隙,让没有减震的马车一抖一抖,马车内部的人也一晃一晃。
尤其是那莒国公府装载着四个绯袍一个紫袍的不大车厢,每过一次青石板之间的间隙,摇晃的五巨身体就会不经意的撞在一起。
尤其是今天的马车行进相当慢,盘腿坐在车厢内让人更难受。
掀开车帘,冷风顿时灌入,父兄们微微打了一个冷颤,看着唐河上的眼神很不好。唐老四知道,那是责怪:这么冷的天,开车帘做啥子?
唐老四瘪了瘪嘴也不回答,而是把头从马车探了出去,那是一眼望不到头的马车车队。若是以自己的马车为参照物,那么前面的马车应该算相对禁止。
当然,若是此时有一台唐河上脑阔里那叫做“无人机”的玩意放上天空航拍一番,定然能发现长安各条街道上,那些马车前头的闪烁着柔光的灯笼汇聚成了一条条贪吃蛇!速度最慢的那种!
这种全程拥堵的路况,比之几天前来亭坊门前街道的拥堵肯定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所以,仅仅一条坊道的距离,成功消耗了唐河上父子五人半个时辰的时间。
这让唐老四一路上不得不想到,要不找未来老丈人说说,从明年开始岁末年初长安实行限号通行?单眼皮的马单年通行,双眼皮的马双年出行!
可后来这个想法又做了罢!
毕竟,单双眼皮的马常有,大不了单年的时候套单眼皮,双年的时候套双眼皮?
咳,很显然,这个政策存在漏洞,比黑洞还大!
当然,尽管这份粗略的改善长安交通状况的草案被唐河上直接掐死在了脑子里,可是那位在太极殿龙榻上坐着等了一个时辰才用于等齐了上朝朝臣的皇帝在整治长安交通一事儿上和女婿倒是有些翁婿所见略同!
无他,今日还只是上计,朕就在太极殿等了这么久,要是到明天大朝会,那不得等更久?
不过,皇帝思考的方向是,要不此后每年腊月三十和正月初一长安城全程限制车辆行进?这么些官员,总不会在长安城堵人堵到水榭不通吧?
咳,言归正传!地方州郡的“一把手”或主要僚属每年腊月三十需带上“计簿”“统计报表”,到尚书省上报年度的“地方政绩”,名曰“上计”。也就是说,你得上报一下辖区去年的GDP与财政收入,让朝廷从中考量你这个地方官是“称职”还是“不称职”?至于那“统计报告”中究竟有多大的“水份”,只有天晓得!
当然此处的天,并非老天,而是有着飞虎密报的天子。至少贞观年间是如此,所以当吏部考功司在给所有官员们做完考评之后会交给皇帝和尚书省审定一遍。
不过,在这之前,长安所有衙门必须要在腊月三十的朝会上进行一次年终汇报。要是所有汇报工作都放到正月初一的大朝会上,时间不够。
身为道路监、海军两大新设衙门的负责人,唐老四自然逃不了工作汇报,这也是他今天来上朝的唯一原因。
不然以某个一年三百一十五天早朝大唐各种节假日休沐五十天左右若是没有特别的事情能缺席三百一十六天的新任四品道路监少匠的疲懒性子,会这么早起来堵车半个时辰?
是大冬天的被窝不够温暖,还是年轻人的懒觉不够香?
显然都不是!
辰时,老太监终于宣布朝会开始!
当然,开头语不是“有事启奏”而是“诸公朝计”!
其后,房玄龄、杜如晦作为为尚书、中书和门下省做工作汇报;
次之是吏礼兵民刑工六部尚书对自己部门进行汇报;
再次十六卫......
然后鸿胪、太常、太仆......
最后才是道路监、海军这样的新设衙门。
当然,这样的汇报流程是早些天以前就下发到了各个部门的手里。
再加上那些骈四骈六歌功颂德的语句唐老四也实在不爱听,直接走到太极殿里就找了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靠着柱子开始打盹。
以至于,房杜二人汇报的灭突厥等破天大事,唐河上没听得真切!
老爹唐俭汇报的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