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这个时代的人就吃这一套。
看着赵桓意犹未尽的样子,宗舒忽然想到:为大宋注入科技因子,赵桓才是最重要的一环!
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当太子的老师!
我讲通真宫下沉的原因,听不进去?打板子!
“太子殿下,有句话叫做,言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你是不是要履行诺言了?”
太子看着宗舒拿腔拿调地说话,奇怪地问:“我许过什么诺言了?”
“殿下,你这就不够意思了,你不是说过吗,通真宫下沉地府,你就拜我为师!大家都可以作证。”
珠珠马上说道:“是啊,太子哥哥,你是说过的。”
缨络也马上证明。
赵桓无奈地看着大家,“我拜宗舒为师,只是玩笑而已。我要真的拜了,父皇还不得打死我?”
太子居然不愿意拜师,把理由推到皇帝身上。你拜我为师,难道徽宗会打你?
“宗舒,人得有自知之明。你不就会做个饭菜吗?太子拜文盲为师,这不是让天下人看笑话吗?”缨络笑道。
宗舒朝缨络一翻眼:“公主,你这是职业歧视!尹伊是厨师的老祖宗,同时还是商朝的宰相!别看不起厨子!”
“哟,宗舒,就你这样,还想当宰相呢?”缨络咯咯笑了起来。
“谁敢说我是文盲,我跟谁急!记住了,我是进士!有文盲当进士的吗?”
宗舒说着说着就有些底气不足了,他的进士,准确地说是“同进士出身”。
别人是实打实的统招生,而他是非正规渠道进来的条子生和关系户!
对了,本少爷还是天子门生!试问,这天底下,有几个天子门生?
天子门生,来教太子,总够格了吧?
宗舒刚刚把“天子门生”的名头抬出来,赵桓笑得更狠了,笑毕,指着宗舒道:
“你不知道天子门生是怎么得来的?是你自封的!你拜父皇为一字之师,难道就是天子门生?上下摸索?你连《楚辞》都搞不清楚,还要当人老师?”
太子一说,缨络的脸一红,想起了当时宗舒嘴上耍流氓,不由得气道:“宗舒,你口无遮拦,就会口花花的。”
“缨络,我这个人不善言辞,好多话,都在心里头,正所谓,心中有,眼里有,口里没有,情哥--”
宗舒差一点把后面“情哥哥的心思你猜不透”的歌词也一起秃噜出来。
“你还不善言辞?整天除了睡觉,就是玩嘴上功夫,现在你怎么也不做活了?我们还等着吃蛋糕呢!”
“你呀,心中没活,眼里没活,倒是口里有活!”缨络感到宗舒现在没有以前勤快了,连吃食现在也不做了。
“哪里哪里,我口里哪儿有活?口,活?”宗舒哈哈一笑说:“缨络,你才口里有活,你的,料想一定是极好的。”
“谁说缨络口里的活好?她还不如我呢。”
门口一个声音响起。
立在门口的,是眉中带威、目中含笑的刘皇后。
睢关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接着再看更方便。
086 太子拜宗师
刘皇后居然会…会这活?与徽宗如此,有调调?
刘皇后进屋坐下,轻轻点了一下缨络的额头:“你呀,连水都喷不好。”
啊,宗舒彻底惊呆了。
怎么,还有这种技术?有空真得去见识见识。
“母后,别说了,好害羞呢。”
缨络平时就是一个典型的女汉子,刚才羞答答的样子,宗舒还是第一次见到。
“以后,喷水时,在嘴里多含一会儿,水暖之后喷再菊花。”刘皇后指导起了缨络的技术。
噗,宗舒刚刚喝进的一口水,喷了一桌。
刘皇后瞪了一眼宗舒,继续对缨络说道:“经口舌暖过的水,菊花不会紧。”
宗舒听得肾上腺激素大幅上扬,腹中一股电流迅速传遍周身。
缨络答应了,刘皇后又道:“可要记住了。我那四盆菊花,是今年汴梁新育的品种,可不能再让你给浇死了。”
啊,原来,是这活。
这年头,连浇花的喷壶都没有吗?非得用嘴?
刘皇后来了,赵桓朝周边的人使了使眼色,近二十个记录人员悄悄地溜走了,只剩下了侍讲吴非。
“桓儿,你是太子,是储君,怎么可以食言?”刘皇后柳眉一扬,很是不满。
赵桓看了看宗舒,低声道:“儿臣不明白,请母后明示。”
“装糊涂!别以为我不知道,你不是说了吗,通真宫沉入地府就拜宗舒为师!”
刘皇后的话让宗舒一愣,太子当时是开玩笑的,因为他根本不相信通真宫会下沉。
刘皇后今天来,是专程让太子拜自己为师的?
太子嫌自己是文盲,学历低,不想拜师。
牛不喝水,总不能强按头啊。宗舒正想放弃呢,刘皇后来了,还要给宗舒来个助攻。
“母后,我那是开,”赵桓马上住口,因为刘皇后刚刚说过,他是太子,是将来的天子,怎么可以开玩笑?
“桓儿,宗舒,能当国师林灵素的老师,当你的老师,绰绰有余!不管是法术道术,还是堪舆之术,无人可出其右!就拿找石炭来说……”
刘皇后很耐心地摆起了宗舒所做的事情来,从挫败国师,到寻找石炭等等,最后说到勇闯通真宫、救下众官员。
说到勇闯通真宫,刘皇后想起了宗舒的威胁和那重重的一摸,嗔怒地看了一眼宗舒。
看得宗舒心里一通狂跳。
刘皇后说得很仔细,特别是讲起了在通真宫内发生的事情,珠珠没有对太子讲,宗舒也是几句话带过。
太子听得连连感叹,昨天晚上太惊险了!激动地问:“宗舒,你怎么想起直接抓,直接抢母后和父皇呢?”
“殿下,你能不能稳重一点?典型的用词不当!怎么能抓和抢呢?我这是请!”
“殿下,唐朝的杜甫说过,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先擒王后,”宗舒马上住口了。
“哈,宗舒,你说父皇、母后是贼?你用词,好当啊。”缨络不放过任何一个取笑宗舒的机会。
“桓儿,这一件件,一桩桩,你能做成吗?”刘皇后最后做了总结。
赵桓肃然道:“儿臣谨遵母后教诲,从此拜宗舒为师。”
刘皇后道:“这就对了。按理说,拜师应该着青衿、陈束帛、执酒壶、九叩拜。而今也不必如此繁琐,你就给宗师奉茶一杯、深鞠一礼吧。”
宗师,刘皇后让太子把自己尊称为“宗师”?
这称呼,听起来真是太过瘾了!
不过,这评价是不是太高了,宗师,这不得像欧阳修、苏东坡这样大文豪,以及双程这样的大儒才可以称得上“宗师”二字?
自己姓宗,是太子的老师,刘皇后就简称为“宗师”,这应该是占了姓名的光了。
不仅是宗舒听出来了,缨络、珠珠和太子也感到,太子称宗舒为“宗师”好像不妥。
刘皇后对宗舒是不是宠了一点?
“母后,我以后把宗舒,叫宗师?”
赵桓心中忐忑,实在不甘心把曾经有着文盲标签的人称为“宗师”。
“桓儿,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这首《临江仙》,难道称不上‘宗师’吗?宗舒新创词曲,难道配不上‘宗师’?宗舒为国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