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了,想去哪儿去哪儿,只要有钱。
“珠珠,大宋很大,但与世界相比,大宋很小。其实,我们以为的天下,只是很小很小的角落。比如,北方的北方,人们住在雪洞、喝着熊血,东方的东方,人们面朝大海、泡着温泉……”
宗舒感到说不下去了,因为刘皇后、珠珠、缨络和魏公公都叫惊地看着他。
北方不是在打仗吗?你宗舒就没有出过汴梁城,怎么知道北方的北方?
话说多了,不好圆过来呀,难道说北方的北方、东方的东方,是自己梦游去的?
“《庄子·秋水》说过,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其实庄子也没见过海,但他却能在自己的世界里遨游。珠珠,总有一天,我会带你去看更大的世界。”
宗舒的话让珠珠沉默了,珠珠长这么大,连皇宫都很少出过,外面的世界一定很精彩吧。
也难怪,宗舒刚才不愿意接受父皇赐予的职官,原来他想去更大的世界。
“宗舒别说了,赶快讲《射雕英雄传》,太子都等急了。”缨络催着宗舒。
“母后,您也跟我们一起去听吧,《射雕英雄传》好听呢。”珠珠拉着刘皇后的手摇晃着。
刘皇后到东宫去听宗舒讲书,如果传出去,又成了御史台的把柄。
……
太子赵桓实在是郁闷,又被父皇给禁足了,就只能在书房和卧房两点一线,连院子都不得出。
侍讲吴非正在教赵桓研读《春秋公羊传》,一看两个公主陪着宗舒过来了,马上知趣地宣布暂停,自觉让出了讲台。
吴非现在听《射雕英雄传》也是入了迷。
宗舒毫不客气,站上讲台就又讲了一回。
讲完之后,太子赵桓兴奋地告诉宗舒,京城之外的其他路、府、县还没有消息传来,但在京城,印有《射雕英雄传》的《大宋时报》已经被疯抢一空。
《大宋时报》?这名字谁起的,这么时尚?
太子告诉宗舒,为了和民间流行的各种小报区分开来,珠珠将其命名为《大宋时报》。
珠珠,简直不要太有才!
最开始,《射雕英雄传》在各个公人手中流传,不知怎么传到了瓦子的讲书人手里。
现在,京城的各个瓦子都在讲《射雕英雄传》,凡是不讲的,客人冷冷清清。
现在很多人就天天等着看邸报,因为《大宋时报》是和邸报一起发送的。
瓦子说书人讲《射雕英雄传》,立即成为京城除了吃花酒之外最流行的娱乐活动。
不同于一般的故事,《射雕英雄传》让人听了还想听,不少人看到了商机,从公人手中买来《大宋时报》重新加版刻印。
重新翻印的第一期《大宋时报》居然被一抢而空。加印一倍,又是供不应求。
买《大宋时报》的人,除了普通百姓,还有不少读书人。
宗舒听到这里,马上拿过一份《大宋时报》,后面还注明了作者:宗舒。
宗舒本来没打算署名,毕竟这是金老爷子的心血之作。
珠珠认为,作者除了宗舒,不可能是别人,没有给宗舒看,直接就注上名字印发了。
“宗舒,咱们发大财了!你知道吧,现在他们排队等着《大宋时报》,银子都提前付了。”
缨络显得十分兴奋,毕竟,这是太子和宗家合伙的,各占一半股份。
《大宋时报》肯定是要赚钱的,当然,利润绝对比不上密县石炭和暖阁。
宗舒办《大宋时报》目的并不仅仅是赚钱。
以后,除了,《大宋时报》还要开办一些其他的栏目,比如《十万个为什么》。
他想通过《大宋时报》这个舆论阵地,为整个大宋注入铁血气质和科技因子。
085 谁的活儿好
讲完之后,太子又迫不及待地让宗舒讲一讲昨天晚上通真宫沉入地府之事。
一开始赵桓听到手下人汇报之后,感到十分荒谬。
宗舒怎么可能猜得那么准?通真宫说倒就倒、说沉就沉?
想了想宗舒一系的表现,除了“妖孽”这个词,赵桓实在找不出比这更合适的。
珠珠回来之后,把事情经过给赵桓又描述了一遍。
珠珠是整个事件的亲历者。她穿着太监服,第一次单独出宫,找到了宗舒,求他救救父皇和母后。
珠珠没有进入通真宫,没有看到宗舒带人殴打官员,强抢父皇母后的场面。
但珠珠亲眼看到了通真宫下沉地府的过程。
珠珠描述得十分详细,赵桓听得惊心动魄。
天呐,赵桓忽然想到,蔡家这一次可真的是赔惨了,等于是白给了宗舒三十万两银子。
就在东宫,就在这个书房,蔡攸当前他的面,把三十万两银票点给宗舒。
等于是在他的监督之下,宗舒和蔡家完成了通真宫的交易。
现在,蔡家拿到手的通真宫,按照宗舒的预言下沉到地府,蔡京什么也没有得到!
如果说宗舒是私下里交易的,蔡家还有可能逼着宗舒,退回三十万两,至少要退回一部分。
有了他的见证,蔡家不可能要求宗舒退回。
对于这种悲惨的结局,蔡京也只有捏着鼻子认了。
昨天,珠珠首先找到的就是太子,让他拦着父皇和母后不要去通真宫。
赵桓认为宗舒所谓的预测,根本就是对蔡家的诅咒,哪儿能当真呢?
再说了,赵桓被徽宗处罚:禁足一月。
珠珠没办法之下才去找宗舒。
赵桓真是不理解,自己这个妹妹为什么那么相信宗舒。
当时,赵桓之所以答应和宗舒一起去找石炭,就是因为珠珠说宗舒有文才,再加上宗舒赢了国师林灵素,他才当了什么旅游团的团长。
想想,如果不是珠珠去报信,大宋朝就会塌一半天。
万一如此,赵桓就要硬着头皮上位。
他从来没有治国理政的经验,连一天监国的机会都没有,因为徽宗也是很少出城。
再想一想西北和北边的西夏、辽国、金国,甚至还有吐蕃,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都如狼似虎地盯着大宋这块肥肉。
这一切,赵桓根本没有做好准备。
幸好,珠珠挽救了这一切。
与珠珠所讲不同,宗舒介绍起来的时候,语气淡淡、不以为然,几句话就说完了整个过程。
赵桓觉得不过瘾,又问起了宗舒为何这么肯定通真宫会下沉。
刚才在宫门口,面对着普通百姓,宗舒都没有利用迷信,往自身身上加持光环。
现在对着太子,宗舒更要给他讲明白。
尊重客观,求真务实,这是科技发展的基础。
宗舒详细地介绍了黄河,汛期,河流拐弯处的冲刷,地下暗河等等,赵桓听后仿佛很失望,总感到这样的解释不够刺激。
事实的真相,往往不刺激,甚至十分乏味。
宗舒不能为了刺激,而偏离初心,去糊弄太子。
这也难怪,以前的林灵素们,喜欢神神秘秘、装神弄鬼的,一方面是他们自己也不明所以,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