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81 章(1 / 1)

重启大宋:从科技兴国开始 睢关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1个月前

道:“特别是能和陛下您,一唱一和。君臣相和、父子相亲,陛下安排蔡大人当枢密院事,实在是妙啊。”

徽宗还没同意呢,宗舒就说是徽宗安排了蔡攸当枢密院事?

其实,宗舒所讲,都是史实。

蔡攸在京裁造院作监守时,抓住一切机会为自己的前程架桥铺路。

蔡攸每次上裁造院时都能赶上朝臣退朝,他就算计好时辰出来,以便正好能和下朝的端王赵佶相遇。

也是蔡攸运气好,端王赵佶最后当上了皇帝。

那时的赵佶也不是太子,哪里想到日后能当皇帝?

赵佶当上皇帝之后,蔡攸就巴结王黼,和他一起参加宫中游戏。

蔡攸甚至穿上短衣窄裤、涂抹青红,夹杂在歌舞艺人、侏儒中,说戏谑之语,作浮浪之词,来博取徽宗的欢心。

历史上,蔡攸就是当了枢密院事。

宗舒之所以同意,就是不想改变历史,也知道徽宗肯定会同意。

宗舒刚刚被徽宗处罚,到皇宫去收夜香。此时如果还在怼天怼地,徽宗也不知道会用什么法儿来罚自己。

“众卿家,郓王的提议,大家有何异议?”徽宗说完扫视了一圈。

大殿之中,陈过庭没有吭声,其他官员也都不吭声。

首先站出来表示支持的,居然是太子赵桓。

赵楷都奇怪了,今天太子的表现也是一反常态。

赵桓支持蔡攸当枢密院事,是吃错药了吧?

今天,太子赵桓和宗舒,吃得一定是同一种药!

陈过庭心想,太子这是糊涂啊,他对宗舒也是太过迷信了,什么都听“宗师”的。

高俅看着宗舒和太子的表现也感到一头雾水,宗舒什么时候和蔡家穿一条裤子了?

太子赵桓何时又和郓王赵楷合二为一了?皇子之间有真正的亲兄弟吗?

当然有,那是地位和能力相差太远的,才有真正的兄弟情。

很明显,太子赵桓与赵楷绝对是竞争关系!

难道,赵桓和宗舒提前商量好了。但这分明是支持对手壮大的自残行为嘛,简直是不可理喻。

朝会结束。

蔡家大获全胜,赵楷意气风发。

散朝时,很多官员纷纷前来向蔡家祝贺,又朝赵楷祝贺。

这也许就是一个风向标,赵楷的风头正劲,连太子赵桓也不得不屈从,眼看着赵楷背后支持的蔡家越来越强。

赵桓和宗舒走回东宫,就看到珠珠和缨络在这里等着,不用说,是来听宗舒讲《神雕侠侣》和《三国演义》的。

赵桓却是不着急听书,急忙问起了宗舒支持赵楷所提意见的原因。

珠珠和缨络也是颇不理解,宗舒今天是怎么了?

“太子殿下,公主殿下,蔡攸领枢密院事,的确是最好的选择。”宗舒说道:“因为,他们即将成为一盘散沙,根本不足为虑。”

宗舒熟读宋史,知道蔡攸与蔡京后来因为权力分配问题,导致父子反目成仇。

两人权势互相倾轧,加之一些人从中挑拨,于是父子失和。

当时,徽宗似乎乐于见到这对父子互杠。特意另赐蔡攸一座府第,让这对父子各立门户。

徽宗这么一样,又加深了蔡攸与蔡京之间的矛盾。

蔡攸这厮就是一混蛋,因为蔡京比较钟爱他的四弟蔡条,就多次请求杀掉蔡条,但徽宗不允许。

蔡修退而求其次,要求徽宗罢免蔡京。

结果,徽宗就真的让蔡京致仕,把蔡京给气了个半死。

从这件事上,宗舒也可以看出徽宗的性格,只要谁在文艺上投其所好,他就给予无条件信任。

蔡攸提出要杀掉亲弟弟、让父亲退休,徽宗都能同意!

由此可见,徽宗这个皇帝昏庸到什么地步。

“几位殿下,请看吧,在权力和利益面前,谁都不淡定。蔡京和蔡攸,绝对会相互倾轧、反目成仇。我们还需要怕他们吗?”

宗舒此话一出,赵桓、珠珠和缨络都吃惊了。

宗舒可以判断出宋、辽之间的战争走向,难道连这种家庭之间的矛盾也能看出来?

百善孝为先,蔡攸真的敢和父亲蔡京闹翻?这怎么可能呢?

“宗舒,你,你莫不是,郓王的卧底?”缨络实在是想不出别的理由,有些怀疑宗舒已经被赵楷和蔡京收买,合起伙来对付太子。

在她看来,宗舒说蔡京和蔡攸一定会反目成仇,实在是玄而又玄。

缨络平时和宗舒接触多了,多多少少学会了一些宗舒特有词汇,比如说宗舒把“细作”往往说成是“卧底”。

“缨络,摊牌吧,你才是卧底!”宗舒正色道。

“大胆宗舒,竟敢胡言乱语,掌嘴!”魏公公威胁道。

宗舒瞪了一眼魏公公,说道:“缨络殿下,呃,垫下,你是我的卧底!”

缨络气得面色通红,宗舒凑近了点道:“不愿意啊,那我委屈一下,就当你的卧底。互相摸摸,摸摸底。”

缨络指着门口:滚!

190 太监全程监督

在东宫讲完课,准备走呢,缨络又问:“宗舒,明天早上,你真的要来收夜香?”

“缨络,说什么呢。陛下说了,必须按时收啊。我是大宋模范好公民,什么时候抗过旨?”

宗舒抗旨的次数还少吗?

陛下让他“禁言一月”,他照样胡言乱语,还振振有辞说他听成了“禁盐一月”。

宗舒说道:“收完夜香,我继续讲书。”

《神雕侠侣》、《三国演义》刚才让大家听得津津有味,忽然提到夜香,好不搭调,让人直反胃。

侍讲吴非和其他二十名记录人员,都情不自禁地掩上了口鼻。

这帮人,装什么呢,自己出恭的时候,也没见嫌弃?

“收完夜香再讲,岂不是更有味?书香、墨香、夜来香,你品、你品、你细品!”

宗舒说完哈哈大笑,这时梁师成来了。

这厮黑着一张脸,拿出了一厚沓纸递给了宗舒。

展开一看,瘦金体,是徽宗的手笔。

为了给三十二名人员要到徽宗的题词,宗舒提前要来了人员名单,当时就交给了高俅。

徽宗这次倒是来得很快,每人一张,都写上了名字。

赐牛伯远:大宋勇士。

赐李少言:大宋勇士。

……

徽宗很认是认真呐。

徽宗一直主张宋、金联盟的政策,这三十二名勇士在宗舒的带领下,对辽军当头来了一闷根。

把辽军大将耶律大石的双眼搞废了,把耶律不才给抓住了。

救回了种师道和吴玠。

这些人打的是辽军,与朝廷的对外政策十分吻合。

更为重要的是,正是牛皋等二十九人,当初冒着生命危险,从通真宫里救了徽宗和刘皇后。

这两件大功加到一起,怎么赏赐都不为过。

而宗舒仅仅只是为他们要几个字。不用朝廷赏银钱、给官职,只是给他们一个虚名而已。

所以,徽宗散朝之后就写,写完就让梁师成送到东宫。

梁师成特意交待了宗舒,明天早上一定要按时来收夜香。

……

天刚蒙蒙亮,宗舒就被魏公公给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