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还得受太监的气。
陈过庭作为御史大夫,当仁不让地站出来,趁着宗舒造的势,果断地提出了太祖的训令。
陈过庭的话,马上得到了众多官员的响应,包括蔡京、赵构、赵楷。
宋朝言官的地位是历史上最高的,包拯在北宋担任了很长一段时间的监察御史和谏官,相当于现在纪检监察高官,多次当面骂皇帝,也没啥事。
老包越骂,名气越大。
皇帝拿老包也没什么办法。
陈过庭站出来,抬出了太祖的训令,徽宗这下子才感到,让梁师成接替童贯,实是不妥。
宗舒终于是舒了一口气。
梁师成,真凉了。
梁师成,不成了。
那么,谁来接替童贯?
赵楷提出,既然恢复祖制,那么最好是严格区分左右丞相的职责。
左右相,分别主管政务和军务。
童贯在任期间,领枢密院事,也就是最高的军事机构负责人。同时还兼着政务,经常与蔡京发生矛盾。
赵楷的建议是,童贯的下一任只能任枢密院事,政务不能干涉。
赵楷这是不遗余力地为蔡京争权力!
蔡京的权力越大,对赵楷的帮助也就越大。
赵楷没有捞到北伐辽国的便宜,很是郁闷了两个月,因为赵构一回来,恐怕就会入主东宫了。
赵构一入主东宫,赵楷就没什么事了,从此就做一个逍遥王爷。
毕竟,大宋还没有连续换掉两个太子的先例。
哪知道,一切都按照宗舒的预测走着,宋军果然败给了辽军。
童贯被革去一切官职,赵构必然也是灰头土脸的。
赵楷因为才艺出众,很受徽宗喜爱。只要有机会,徽宗就会让他上位。
现在赵构不够格了,所以,赵楷就又燃起了入主东宫的希望。
赵楷浏了一眼蔡京,马上提出,让观文殿学士蔡攸任枢密院事。
宗舒听后,不禁暗叹蔡京的老辣。
先是限制接任者的权力,明确了接任者的职责范围:只管军事。
而刚刚限制了接任者的权力,赵楷就提出让蔡京的儿子蔡攸接替。
这让人听起来,感到赵楷和蔡京这是有大局观,不让蔡攸有太大权力。
实际上,这是为蔡家把握朝政做铺垫。
宗舒看了一眼蔡攸,发现这家伙居然恼怒地看着赵楷和蔡京。
蔡攸是观文殿学士,从二品。枢密院事,则是正二品。
赵楷和蔡京想提拔你一级,蔡攸居然不愿意?
宗舒看得出来,安排蔡攸一事,蔡京只和赵楷商量了,没有和蔡攸本人通气。
枢密副使是一个从前线归来的老将军叫黄中庸,此时站出来居然说起了蔡攸的好话。
说完之后,大家都看向陈过庭。
陈过庭却显得犹豫了,如果同意,岂不是让蔡京在朝中一家独大、无人节制了?
作为御史大夫,他有职责提醒皇帝、弹劾大臣,每次弹劾,陈过庭都能找来合适的理由。
特别是反对某一件事情,陈过庭必定提前找到法条里的依据。
比如说反对梁师成接替童贯,他依据的就是太祖的训令。
而现在他却不好反对蔡攸。
蔡攸不是太监,本身也是从二品,提拔为正二品,并没有破格。
蔡攸还参加了这次北伐辽国,大宋的失败与蔡攸没有一点关系。
找不出反对理由和依据的陈过庭,只得看向了宗舒。
不仅仅是陈过庭,就连其他的官员包括蔡京、赵楷、蔡攸也都看着宗舒。
宗舒今天特别活跃,先是怼下了童贯,接着否定了梁师成。
这下子,他该反对蔡攸了。
宗舒对蔡家从来就没有什么好感,甚至比对童贯还有过之而无不及。
烧伤蔡修、让蔡家背后的两家赌坊破产、卖给蔡家通真宫等等,让蔡家恨得牙痒痒。
以宗舒这个“搅屎棍”的脾性,现在,他又将棍指蔡家了。
就连徽宗也看向宗舒,看看这小子是不是又要故态复萌。
咳,咳,宗舒连着来了两声。
殿中一片安静,宗舒这是要开怼了!
“陛下,我认为,蔡攸领枢密院事,实在是,唉,”宗舒说道:“实在是,一件好事。”
梁师成听得有些蛋疼,不是说好的反对蔡家吗?这小子怎么一反常态?
宗舒怎么倒向蔡家了,梁师成当不成也就罢了,怎么能让童贯的老对头进一步增加势力?
“宗舒,朝堂之上,岂容你如此儿戏?”梁师成出言道。
“梁公公,你这是干政啊!我劝你,还是完蛋去吧!”宗舒说道:“没棍棍了,就只能玩蛋了!”
189 摊牌吧,你是卧底
宗舒一句话把梁师成给怼得眼珠泛白,眼冒金星……太白金星。
刚刚陈过庭提起了太祖的训令:宦官不得干政。
梁师成就出来批评宗舒,这可不就是干政吗?
梁师成差一点没有站稳,宗舒后面那句话,实在是让他大受刺激。
让蔡攸领枢密院事,总管全国军务,宗舒说,这是一件好事?
所有人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宗舒刚才说的,难道是反话?
“陛下,诸位大人,蔡攸蔡大人,领枢密院事,我举双手赞成。”
宗舒的这句话让大家感到,这家伙说的不是什么反话,他是认真的。
太子赵桓不理解了,宗舒怎么忽然与蔡京站到一起了?
蔡京是支持赵楷的!支持蔡京,也就是支持赵楷!
难道赵楷和蔡京提前做通了宗舒的工作,把宗舒拉到了他们那一边?
一个又一个疑问,在赵桓的脑子里转来转去。
宗舒朝赵桓投来了一个眼神,再加上嘴角的一点点弧度,赵桓从中看出了一丝戏谑和不羁,这是宗舒惯有的神态。
赵桓感到,只要是宗舒有这种表情,就意味着,他的“宗师”要算计某人了。
以前,蔡攸亲自来到东宫,让宗舒将通真宫卖给蔡家,当时的宗舒就是这种神态。
果然,蔡家刚刚花了三十万两银子买下的通真宫,几天之后就沉入了地下。
宗舒让蔡家尝到了一次鸡飞蛋打的苦涩滋味。
徽宗以为宗舒又要发扬他“搅屎棍”的作风,要让蔡京一家下不来台呢,谁知这小子居然同意赵楷提出的方案。
看了一眼赵楷,再看看身边的太子,徽宗马上想到了赵楷曾经考中过状元,在文艺方面最像他。
虽说梁师成没接成童贯的职位,但赵楷提出的这个方案倒也不错。
“宗舒,你为何同意?”徽宗的话,也是殿中官员想问的。
“让我想想啊,”宗舒说道:“蔡攸蔡大人,和我同类啊。我和他,文化水平差不多嘛,惺惺相惜呀。”
蔡攸听得有些不舒服,文化水平差不多?
这厮的字不堪入目也就罢了,关键他还写白字!
宗舒这话,哪里是夸他的,是在骂他!
“因为,我和蔡大人的学历相同,都是同进士出身。”
“还有,蔡大人,文才出众,善于辞赋,”宗舒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