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喜万分。张明伟这个主意,可以说帮了他大忙。就见他高兴之余,连忙向崇祯皇帝奏道:“主子爷,先生之策甚妙!”
“嗯!”崇祯皇帝也是如释重负之色,点头赞道,“好,就按先生之策去办!”
王承恩连忙领旨,赶紧去忙了。
看着他走出了大殿,崇祯皇帝忽然想起什么,便连忙问张明伟道:“敢问先生,东厂已经烂成这样,锦衣卫怕也好不了吧?”
虽然是在问,不过崇祯皇帝的心中,却是知道答案的。如果锦衣卫没烂的话,朝臣也不可能如此肆无忌惮,大明也不会落得如此艰难的局势。
果然,就听到张明伟回答道:“陛下说得没错,后世非常遗憾的一点,就是陛下登基之后没有用好厂卫。史料记载,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最终也是投降了李自成,并且上缴了三万两白银。建虏入关之后,又投降了建虏。”
听到这话,确认了骆养性的历史结论,说真的,崇祯皇帝再一次受到打击了。
这个骆养性,天启年间还只是一个锦衣卫百户而已。他登基之后,就提拔了骆养性,以左都督武将在公侯伯爵以下的最高级别衔执掌锦衣卫,并加太子太傅。可以说,真得是非常重用他了,结果没想到,还是养不熟他。
崇祯皇帝正伤心愤怒着时,却听张明伟又对他说道:“不过锦衣卫中也有一人,留名青史”
一听这话,崇祯皇帝顿时一喜,连忙带着一点期盼欣慰之色问道:“谁?”
“史料记载,锦衣卫指挥同知李若琏在李自成攻城的时候,坚守崇门,最后事不可为,便自杀殉国。死前留下绝命词,死矣!即为今日事;悲哉!何必后人知。”
听到张明伟这话,崇祯皇帝终于有了一点欣慰。别的不说,至少他现在知道,锦衣卫中还是有人有气节,是忠于大明的。
他刚想说话夸奖一句时,忽然,就听到太子朱慈烺先行开口,对他说道:“父皇,儿臣南行监察百官,催收钱粮赋税,正不知道如何行事为好。这个锦衣卫指挥同知,可否借于儿臣之用?”
之前的定论中,武有勇卫营总兵孙应元,有张煌言帮着太子,再用郑福松。不过这三人,对于刺探、监察百官这方面确实没经验。如果再加上一个锦衣卫指挥同知李若琏的话,就比较全面了。
崇祯皇帝想着这点,看向儿子一脸期待的样子,他心中不由得有点犯难。因为他是打算,仿照东厂之例,提拔李若琏为锦衣卫指挥使,让他来整顿锦衣卫的。如果把人给了儿子用,那他自己这边怎么办?
“父皇?”朱慈烺看到崇祯皇帝并没有回答,就有点急了,连忙催了一句。因为在他看来,要想完成父皇交代的南巡事宜,这个李若琏是少不得的。
崇祯皇帝听到儿子催他,不由得抬头看向他,心中有点气恼,你个小兔崽子,竟然开始和朕抢人了,还这么急!
他正想到这里,忽然,从侧殿传来一声清脆的声音道:“还有先生呢!”
不用说,这是一直在旁听的坤兴公主,估计是旁观者清的原因,出言提醒了。
崇祯皇帝一听,顿时如同醍醐灌顶:对啊,自己不是还有先生在吗!只要有先生在身边,一个能顶其他人无数个,何必还和自己儿子抢人!
这么想着,他便立刻对朱慈烺说道:“好,这个李若琏就随你南下!”
朱慈烺其实是知道的,如果他开口要张明伟的话,父皇是绝对不可能同意的。不过此时得到了一个忠心的锦衣卫指挥同知,他也是高兴的,便立刻谢恩。
但此时的崇祯皇帝压根就没有理会他,他的脑海中,一下想到了很多,真有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不过,崇祯皇帝看着对面的张明伟,忽然之间,想起一个问题,顿时,一下呆若木鸡,傻在了那里。
19 目瞪口呆
正高兴着的朱慈烺最先发现他父皇的脸色异常,顿时,心中一沉,想着,该不会父皇要反悔了吧?
他正这么想着时,就听崇祯皇帝的脸上露出了尴尬之色,坐直了上身,带着一点歉意对张明伟说道:“先生看朕这记性,到如今都还没问先生高姓大名,真是太失礼了!”
其实,这也怪不得他。
正当他为松山之败,朝廷主力尽失,感觉大明要亡国而绝望之时,张明伟诡异地凭空出现在他面前。于是,就立刻被他当成了救命稻草,一厢情愿地认为这是上天来帮他的神仙。
虽然随后通过沟通,发现这个神奇的人并不是什么神仙,但却是来自后世的,同样让崇祯皇帝大吃一惊。紧接着追问历史的发展,一件件、一桩桩地事情,所见所闻等等,一直震撼着他。像问姓名这种小事,当然不会是最优先了。
也是到此时,他聊得已经够多,想起一个点子的时候,才算是想起,他竟然都还不知道张明伟的姓名这些。
此时,崇祯皇帝的这个话,让边上的朱慈烺也听得目瞪口呆,甚至连侧殿那边都响起什么动静,显然坤兴公主也没想到。
真得是,聊了那么久,把自己亲身女儿都许出去了,竟然还不知道对方叫什么
张明伟听了,却并不在意,这时候再说也不迟:“我姓张,弓长张,名明伟,就是大明的明,伟大的伟。”
这个名字,听得崇祯皇帝的眼睛发光。他心中不由得想着,看看,先生虽然是后世的人,可同样是上天派来帮自己的,这不,连名都是“大明伟大”的意思。
等了一会,没听张明伟再说,崇祯皇帝便再问道:“先生的字是?”
“我们那会已经不兴取字了,所以我也没有!”
崇祯皇帝听得有点奇怪道:“那这么一来,岂不是重名的很多?”
对于后世的东西,这大殿内的都是好奇宝宝,全都竖着耳朵听张明伟的回答。
“确实重名的有很多!”张明伟听了笑着说道,“如果我没记错的话,重名最多的一个名字有将近三十万人。”
听到这个,崇祯皇帝有点无法想象,同一个名字的竟然都能有三十万人?这简直不可思议!
心中疑惑着,他便再问道:“那先生那时候一共有多少人?”
“大概有十四亿多吧!”张明伟回答一句,看到崇祯皇帝好像没立刻明白过来,便解释道,“就是一万万为一亿,一共有十四个一万万。”
“咕咚”一声,侧殿那边又传来一声动静。
而崇祯皇帝和朱慈烺则都是张大了嘴巴,一脸目瞪口呆的样子。
这个数字,让这个时代的人,真得是太难以想象了!
看他们这样子,张明伟心中起了捉弄之心,便又笑着补充了一句道:“只是京师的常住人口,大概有两千多万人。如果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