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流动人口之类的话,京师至少有三千万人。”
他说完之后,目瞪口呆的人,继续保持目瞪口呆中。
就这个时代来说,包括东西方在内,百万人口的城就是非常大的城池,是最为繁华的了。大明有百万人口的城池,也只有区区几座而已。
张明伟的这番话,让这个时代的任何人听了,都不会比崇祯皇帝和朱慈烺兄妹好多少。甚至可以说,这是他们连想都想不出来,那么多人口到底会是怎么样的繁华,所住的城池会大到没边了吧?
而崇祯作为大明皇帝,对人口自然更为敏感,自然就更震惊。因此,还是朱慈烺先回过神来,惊诧地问道:“先生,这么多人,粮食够吃么?”
大明如今才多少人,都已经缺粮饿到处处造反了,那么多人,一天要吃掉多少粮食啊!
“当然够吃!”张明伟听了,微笑着说道,“农作物的品种会改良,科学种植等等,总之,科学技术的发展,再多的人都能养活!”
震惊这些古人的同时,顺带着又宣传了下科技的力量,这是他最愿意做的事情。
果然,崇祯皇帝听到这话后,回过神来立刻对张明伟说道:“先生一定要在大明好好传道受业解惑,把这个科学技术学识广而传之,朕定然全力支持!”
对于古人来说,小到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帝国,都是人多力量大的认识。如果大明有朝一日能有这么多人口的话,这天下就真得惟大明独尊了!当然,前提是能养活。
见张明伟点头之后,崇祯皇帝还记得自己之前所想,不敢再瞎扯,要不然,真得又会忘记自己想干什么了。
这也不怪他,实在是张明伟所说得每一个消息,都是让他们非常震惊的那种,实在太容易歪楼了。
只听崇祯皇帝接着又问张明伟道:“先生学问如此渊博,不知道是什么出身,除科学技术学识之外,还涉及了什么,比如兵书之类的?”
听到这个问题,张明伟稍微愣了会,有点不明白他的意思。
倒是朱慈烺帮他回答了:“先生学识这么渊博,至少是进士出身,说不定还是状元呢!”
一听这话,张明伟才明白崇祯皇帝是问什么,便笑了下回答道:“后世也有类似科举的考试,我是211,按考生比例来说,应该是三甲进士之类吧。至于兵书,看过一些,高中还是学生时代时,也曾参加过军训。”
朱慈烺听了,对于学识这么渊博的张明伟竟然不是状元,感到很是有点遗憾。但崇祯皇帝的关注点显然不在这里。就见他疑惑地追问道:“什么是军训?”
“就是新兵训练!”张明伟顺口解释了一句,感觉崇祯皇帝会听不懂,就自己再解释道:“我那个时代,任何人都要服兵役。但是,在校生,就类似在国子监读书的,可以通过军训来掌握从军的基本技能,以此代替服兵役。万一国家有战事需要动员的话,也不至于一点都不会。”
他的话音一落之后,顿时,他又看到了目瞪口呆的一幕。很显然,人人都要服兵役,哪怕国子监的监生也要参加军队训练,这又让他们震惊到了。
过了良久之后,崇祯皇帝回过神来,不由得非常羡慕。要是大明如此的话,还怕没军队可用!不过要读书人都参加军队训练,人人服兵役,在当下却是太难了!
想了一会,他用力摇头,尽量不再多想,都怪先生说得每件事情都那么让人惊讶,真得差点又把正事给忘记了。
此时,崇祯皇帝大概了解了下张明伟的履历,便一脸诚恳地说话了。
20 大刑伺候
“先生,朕有一个想法,你看看是否可以?”崇祯皇帝说到这里,稍微停顿了下,然后才继续说道,“当下最为重要的是,一为整顿吏治,查抄钱粮;二为编练强军。而锦衣卫刚好都有这两份差事的。因此,朕想着,先生能否先当着锦衣卫指挥使的差事,替朕先做这两件事情?”
此时的他,自然是知道,吏治如此,厂卫难辞其咎。而且骆养性最终投贼,他当然是不可能再让他当锦衣卫指挥使的。
如果只是让王承恩管着东厂来整顿吏治,查抄钱粮的话,他并不放心。并且,由张明伟担任锦衣卫指挥使,同样来整顿吏治,查抄钱粮,那绝对会更有优势。毕竟他知道历史,最好的一个例子就是他能察觉出兵部尚书陈新甲和卖国晋商有勾结。类似这样有目的地查探,定然能事半功倍。
还有谋害他儿子的那个事情,崇祯皇帝也犹如一根刺,一直刺在他心中。这个事情不查出来,他寝食难安!而从之前的交谈中,他感觉张明伟比起王承恩更细心,抽丝剥茧之下,更容易查出当年的真相。
另外,锦衣卫其实是军队来的,不过设有南北镇抚司。其中南镇抚司是掌管锦衣卫军纪,而北镇抚司才是监察百官。
如果马上把京营交给张明伟去训练,想要得到强军,这一点,他还是有点疑惑的。毕竟从他登基以后,多少名臣都试图编练过新军、强军,结果却是不尽如意,甚至可以说是一塌糊涂。
因此,让张明伟先在锦衣卫内练练手,就是最好不过的选择。成功了,就再把京营给他;要是失败了,范围小,也没多少影响。
正是因为这些想法,崇祯皇帝才说出了这个要求,也算是给张明伟安排的第一份差事了。
张明伟听了,稍微沉吟了一会,才看着崇祯皇帝回答道:“陛下,我初来乍到,对于大明,更多的是从史料上了解,还需要对这个时代有一个适应的过程。这事儿我可以做,但希望陛下能给我时间。另外,有可能我的做法和这个时代的做法都不会相同,这点也要事先说明,还望陛下鼎力支持才行!”
一听这话,崇祯皇帝不由得大喜。
他被人害过好几次,每次都是夸夸其谈,好像成竹在胸一样,让他寄于很高的期望。可他全力支持之下,结果却是银枪蜡烛头,把大明又往深渊中推了一把。
如今,且不说张明伟是来自后世,对于大明的未来很了解。就他本人做事而言,也并没有那种夸海口的感觉。这让崇祯皇帝觉得张明伟就是那种性子稳重,靠得住的人。
因此,他的这个要求,反而让崇祯皇帝更是寄予了厚望,当即带着笑容,连连点头道:“好好好,先生请想,朕把女儿都给你了,其他要求,怎么可能不会满足?肯定是鼎力支持了!”
他这话,猛然间,让侧殿努力竖着耳朵听着的朱媺娖措不及防,一下子红透了脖子。哪怕没人看到,都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