瘤时,他这话就没说出口。
想了一下,崇祯皇帝正待说话时,忽然殿门口那边传来动静:“奴婢王承恩审问王德化,前来复旨。”
崇祯皇帝听得不由得一愣,怎么这么快?
虽然如此想着,他还是让王承恩进殿了。
张明伟也有点好奇,这么快就审问出结果了?
王承恩进殿,看到殿内的情况,顿时大吃一惊。天底下何曾听说过,有外人和皇上同床而卧,太子陪睡一侧,甚至还有长公主也在侧殿!
这一刻,他对张明伟的重要性,又有了更深的认识。不过此时,他无暇多想,立刻向崇祯皇帝奏道:“陛下,奴婢查获了王德化在今年以来收钱明细的账册,涉及之多,触目惊心,请陛下御览。”
说完之后,他又上前一步,双手奉上那本账册到崇祯皇帝面前。
崇祯皇帝立刻拿过账册,翻看了起来。而王承恩则也马上拿过火烛,凑近了方便皇帝看清。
就见崇祯皇帝才翻了几页,那脸色就已经铁青,随后,越翻越快,脸色也越来越难看。
忽然,他猛地一合账册,尖声厉喝道:“该死,该死,全都该死”
如果说之前张明伟所说朝局之败坏,吏治之腐败,他还没有一个清晰印象的话,此时此刻,他看到这本账册之后,那是绝对有深刻的认识了。
有点气急败坏了的崇祯皇帝,把账册递给张明伟,同时恨声说道:“先生请看,这真是触目惊心,官臣子,人人该杀!”
说完之后,似乎想起了王承恩其实也和这些人差不多,贪过不少钱,这让他看王承恩的眼神都有点不对了。
王承恩一见这眼神,顿时额头就冒汗了。他知道他的事情虽然得到了张明伟的开脱,但皇上是绝对明白怎么回事,只是看在自己陪着上吊的份上,有了台阶下,才没有发怒而已。
如今因为这本册子,皇上又想起了自己也有份,这个印象,怕是以后很难改了!
这个时候,王承恩不知道为什么,想起了王德化的警告,心中不由得有点后悔了:只凭上吊的交情,真能万无一失么?
再说张明伟拿过账册之后,翻看了一下,对于里面的内容,那是一点都不奇怪。
就见这本账册上,上到大明首辅周延儒,还有那些王公勋贵,下到京师稍微有点职位的官员,都有给王德化送礼。另外,东厂中很多人,也都有孝敬给王德化。
他这边在看着,边上的王承恩为了挽回一点崇祯皇帝心中的印象,只有努力表现自己,遂请示道:“陛下,这些还只是今年的,奴婢会继续审问,只是只是不知道这些人该如何处置?”
虽然刚刚嚷着“官臣子,人人该杀”,但是,真要全部都杀的话,那绝对是不现实的事情。面对这种几乎是整个朝廷上下行贿一案,说真的,崇祯皇帝自己都不知道该怎么做了。
要是以往的话,他绝对伤脑筋,不过眼下,他却可以省点心,就见他立刻问张明伟道:“依先生之意,该如何处置?”
18 抢人
这事情还有一个难点就是,名单上的人问罪了的话,又该换谁好?崇祯皇帝没法保证,换上来的人没有问题!
此时,他虽然问张明伟了,不过他心中的期望却也没有太高。
因为崇祯皇帝知道,历史不会很详细地记录,更多的只是寥寥一笔而已。别的不说,就说王德化那贼子所掌管的东厂,这么多人行贿,都不见得能在史书上留下名字。
然而,崇祯皇帝绝对想不到,张明伟可是“明末专业户”,写了好多本明穿。说真的,写穿越历史非常不容易,要求作者在各方面都要了解,比如政治经济、科技军事等等全都要熟悉才行。
张明伟如今穿越了,所遇到的问题,他几乎都或多或少地考虑过。因此,崇祯皇帝刚问完之后,他略微一想,便直接回答道:“就按情节轻重,分别处置,且要分不同时段处置。至少在眼下这样的环境下,不能让所有人知道陛下要严惩这种贪腐行贿之事。要不然,人人有份贪腐就会人人反对”
这个道理,当了这么多年的崇祯皇帝当然也能明白,不过具体怎么做,他没主意,就想进一步请教时,就听到张明伟接着说道:“比如说东厂,是监督百官的利器,必须要先行整顿。”
说到这里时,他看了一眼有点惊讶看向他的王承恩,然后又转头对崇祯皇帝说道:“虽然王公公是有点瑕疵,可已当面揭过,相信王公公以后也会注意的。因此,我建议陛下让王公公接替王德化的官职,接管东厂。毕竟如今宫内的宦官中,对皇上最忠心,最能信任的,就是王公公了。”
听到这话,王承恩当然立刻跪下,直着上身,用非常认真地表情,非常诚恳地语气奏道:“主子爷,奴婢已经明白了如今的局势,定然不会再做错事!豁出这条命,也定要为主子爷竭尽所能,鞠躬尽瘁!”
崇祯皇帝听了,盯着跪在面前的王承恩,又想起了在未来,就只有他陪伴自己,不由得刚积起得那点心中不快,立刻烟消云散,伸出手去,虚扶一下,真诚地说道:“先生说得在理,朕不信你还能信谁?”
听到这话,王承恩顿时觉得鼻子一酸,有种想哭的感觉。在用力磕了一个头之后,才站了起来。任何人能看出来,此时的他,有一种士为知己者死的那种感觉。
见他这样,崇祯皇帝的心里也感觉暖暖地,当即说道:“就按先生所言,以后你就是司礼监掌印太监兼东厂提督,替朕看好宫内宫外!”
“奴婢领旨!”王承恩听了,并没有谦虚,而是认真地回奏道,“奴婢定会做好份内之事,绝不负主子爷的期望!”
边上看着的张明伟,以及太子看到这一幕,都是面带笑容。其中张明伟等他们说完之后,便开口说道:“王公公可以拿东厂名单与这份名单进行比对,看还有什么人没有送礼,或者送礼少的,可以先把这些人挑出来用。当然,王公公也要综合其他方面进行考量。”
一听这话,崇祯皇帝的眼睛顿时一亮,对啊,不在送礼名单上的,虽然不能保证绝对没有问题,可至少应该比送礼的这些要好吧?这个法子用于临时应急,真是再好不过了!
毕竟如果全部换新人的话,且不说新人是否清廉,这是个问题;更为关键的是,新人没有东厂做事的经验,如今局势已经如此紧张,根本就没有时间慢慢整顿、培养新人。
而用了张明伟这个法子,却能在尽量保证清廉的基础上,可以马上让东厂发挥出该有的作用。
王承恩听了,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