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死啊!
就连边上的太子朱慈烺,也是愤怒地向崇祯皇帝建议道:“父皇,圣人所言极是,商人追逐利益,都不是什么好东西!”
崇祯皇帝听了,那脸色都要阴沉地滴出水来,点点头正要说话时,却听张明伟摇头先说道:“太子这话就不对了。陶朱公、子贡不都是商人,但能说他们不是好东西么?”
陶朱公,就是助越王勾践一战灭吴的大智者范蠡;而子贡,则是孔子高徒,经商致富的能人,儒家学说后来得以发扬光大、流传百世,其功甚伟。
听到他这话,崇祯皇帝和朱慈烺都不由得一愣,一时之间,无言以对。这两个商人,那当然是公认的,属于歌颂的那种。
张明伟见了,便认真地说道:“就事论事而已,八大晋商,那是黑了心的,该杀杀,但不应该祸及整个商人阶层。只要朝廷能规范好商人,引导他们,可以明确地说,大明必定受益匪浅。”
崇祯皇帝听了,认真地想了一会,有点疑惑地想请教下怎么规范商人时,忽然之间又想起之前的事情,便连忙改口问道:“先生可知,朝堂之上,有那些官员和那些晋商有勾结?”
这个事情,他是非常重视的,因此优先问了。
“陛下,这个事情,史书上没有明确记载!”张明伟回答了一句后,看到崇祯皇帝一脸失望的样子,便话锋一转又道,“不过我有研究过,有一个人,怕是逃不了干系!”
“谁?”崇祯皇帝一听,神情稍微振奋了一点,立刻追问道。
对于这样的人,他是恨不得杀杀杀的。
张明伟看着他的眼睛,缓缓地一字一句地说道:“陈新甲!”
“啊?”崇祯皇帝一听,顿时失声惊叫了一声,“是他?”
这个答案,是他万万没想到的。因为在如今这些臣子中,他最信任的,其实就是这个陈新甲。
“嗯,大概率不会有错。”张明伟的表情严肃,提醒崇祯皇帝道:“陛下想想这个陈新甲的履历?”
如果是一般官员,崇祯皇帝未必会知道。但是,陈新甲是他最为倚重的臣子,他当然是知道的。此时听到张明伟的话,有关陈新甲的事情,就在他心中一闪而过。
陈新甲,万历三十六年举人,初授定州知州。
崇祯元年,入为刑部员外郎,进郎中,迁宁前兵备佥事。
崇祯四年,大凌河新城陷落,陈新甲原本罢官去职,可却有多人保他,包括外廷和宦官,最终反而得以升迁,成了宁前兵备副使。
崇祯七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宣府。
崇祯九年,陈新甲母亲去世,他辞职回家守丧。
崇祯十一年,受杨嗣昌推荐,擢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宣大,成为了宣大总督。
崇祯十三年,陈新甲担任兵部尚书。自弘治初年贾俊以后,只有陈新甲以举人身份做到了二品尚书职位。
崇祯皇帝想着这些,没觉得有什么特别的,便疑惑地问道:“先生之意,朕不甚明白,他的履历中有何问题?”
17 个个该杀
张明伟听了,便提醒崇祯皇帝道:“陛下为何一次次提拔他,最终他以举人身份到了如此高位上?”
“当然是才干出众了!”崇祯皇帝一听,理所当然地回答道。
太子朱慈烺却是知道,这里面肯定有问题,因此,看看他父皇,又看看张明伟,很有兴趣地听他们两人在对话,一点睡意都没有。
张明伟看着有点疑惑的崇祯皇帝,再次提醒道:“那他有什么才干呢?按照我所查的资料上看,他升迁神速,但是却没有什么有名的功劳。大凌河城失陷,该罢官去职的他,反而得以升迁;侃侃而谈用兵之道,结果手下兵卒哗变却一点事情都没有”
听着这些话,崇祯皇帝还想为陈新甲辩解一下道:“但是,他整顿边防,收效甚大,精通兵事,远胜其他臣子,不管是外官还是监军,又或者朝中大臣皆称赞于他”
虽然此时的陈新甲是他的国之干城,可辩解到后来,有张明伟之前的说词,慢慢地,他自己都说不下去了。
看到崇祯皇帝的脸色越来越难看,张明伟也不怕打击他,便再次提醒他道:“崇祯三年初,昌黎县令左应选挡住了建虏大军连续七日的攻城,是当时为数不多守住了城池的县令。虽然事后轮功升迁,但最后还不是被谪戍汾州府?这是实打实地功绩,可不是吹出来的。同为举人出身,结果两人境遇相差之大,为何?”
崇祯皇帝还没回答,边上的朱慈烺就先回应道:“先生,是因为那些晋商给他钱了么?”
张明伟听了,转头看了他一眼,心中不得不赞叹一声,朱慈烺孺子可教也!
回过头,张明伟看向脸色非常难看,已经带了一些愤怒之色的崇祯皇帝,再次说道:“还有,松山之败,我查史料上获悉,祖大寿派死士突围出来说援军要以车营稳步缓进,不可贸然开战。洪承畴和陛下的意思也是要稳扎稳打,但陈新甲主张速战速决,坚持要求分四道夹攻,遣张若麒游说,同时亲自写信激洪承畴出兵。结果大败,朝廷最后的主力大军被围歼,不知道有没有这回事?”
这时候,崇祯皇帝的脸色已经异常难看。从张明伟的一个个问话中,他已经明白,他错把垃圾当宝贝,又看错人了。
张明伟看他的脸色就已经知道答案,便总结道:“由此可见,陈新甲压根就不精通兵事,却被内外官员称赞;没有拿得出手的功劳,却升迁神速;如此种种,原因无他,一如太子所言,以钱开道,而这,也是符合大明官场之惯例也!”
入乡随俗,他和崇祯皇帝说得多了,说话间都带了点古人的腔调。
崇祯皇帝低着头,两手紧握着棉被,握得非常紧,以至于手背上的青筋显现,显然恨极。
此时的他,不但是感觉自己被陈新甲愚弄,更多的是吏治腐败如此,一个个的,就只认钱,而不再有他这个君父。
想到这里,他忽然又抬起头来,眼神中冒出深切地期望,看着张明伟心中想着:亏得上天垂怜大明,竟然降下了先生,从此以后,朕就有了真正的主心骨!
这么想着,崇祯皇帝便对张明伟真诚地说道:“亏得先生来了,朕才不会被他们继续糊弄。这个陈新甲,朕定要把他千刀万剐不可!”
听到这话,张明伟反而劝他道:“陛下,这个是我根据史料自己推测出来的结果,真实情况如何,最好再让厂卫查下!晋商这颗毒瘤,也是根深蒂固,盘根错节,务必要查清楚了才能连根拔起。”
听到这话,崇祯皇帝本来想说就不用再查,这个陈新甲就该死,可听到后来,陈明伟说关系到连根拔除晋商这颗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