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6 章(1 / 1)

梦回大明春 王梓钧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下次吧。驾!”

宋灵儿猛抽鞭子,策马而去,只在竹林间留下飒爽身姿。

诸生为之侧目。

“驾!”

王渊也连忙翻身上马,挥鞭狂追而去,大喊道:“喂,你等等我!”

“你也要去江西吗?”宋灵儿反问。

王渊郁闷道:“我吃饱了撑的才去江西,你知道江西有多远吗?”

宋灵儿喊道:“那你就别跟上来!”

大概二三里远,王渊渐渐快马追上,但官道越来越窄,根本无法双骑并行。他只能跟在后面说:“我知道你的脾气,别跟我说想学兵法,你究竟因为什么事离开贵州?”

宋灵儿终于停下,歇斯底里道:“我阿爸已经变得六亲不认,想把我嫁给息烽蔡氏子,而且是给人续弦做填房,那人已经四十多岁了!我说什么都不嫁,他居然打我一耳光,他从小都没有打过我!”

息烽蔡氏拥有三个长官司地盘,属于黔北小土司。但其占据黔北交通要道,实力还算不错,最近又在安家的配合下,从叛军手里完全收复地盘。

宋家与蔡家联姻,一是巩固宋然在族内的地位,二是稳定宋家在水西的影响力,三是避免蔡家跟安家搅在一起。

可谓一石三鸟。

这种政治联姻关乎家族命运,任凭王渊智计百出,都不可能阻止得了。

除非,王渊有更强大的实力,可以立即让宋氏复兴——只有大明皇帝拥有如此能力,内阁首辅来了都不行。

王渊默然不语,他没法子,真的没法子。

宋灵儿惨然一笑:“你说得对,我不是去江西学兵法,我只是想逃婚而已。我阿爸已经疯了,变得完全不认识了,他根本不把我当亲生女儿!我就是一件货物,随时可以拿来做交易的货物。”

王渊双拳紧握,咬牙道:“等我考上进士……”

“你考上进士也不能回贵州当官儿,”宋灵儿打断道,“等我学成兵法,我自己回贵州,我自己带兵当女将军!”

宋灵儿下马回身,王渊也跟着下马。

“灵儿……”

“不要说话,让我抱一抱。”

宋灵儿突然扑到王渊怀里,将他死死抱住,一句话都不说。

山风料峭,衣袂翻飞,一对少男少女就这样抱着。

突然,宋灵儿把王渊推开:“你若考上进士,就跟一个汉家女结婚吧。我是仲家女,是汉人眼中的蛮夷,对你的仕途没什么好处。”

王渊说:“我不在乎。”

听得此言,宋灵儿突然展颜,笑得很开心。她重新起到马背上:“有你这句话就够了,三年之后我回贵州,希望你也能回来。驾!”

王渊没有再追,也无法挽留,突然之间生出绝望的无力感。

蓦地,王渊亦翻身上马,朝着贵州城奔去。

自怨自艾,不能改变任何现状。他迫不及待想回去看书练字,一刻都不愿耽搁,今年的乡试他能考上,明年的会试却毫无把握。

只有考上进士,才勉强拥有跟宋氏对话的资格。

身后的大山里,隐约传来一阵歌声:“六月里来酿米酒,酿给我的阿哥喝。阿哥啊阿哥,管你跑到哪边坡。只要阿妹有心意,你不想喝来也要喝……”

(本卷完)

063【明朝商税超低的】

每年乡试开考时间是八月初九,因在秋季,故称秋闱。

六月初,贵阳士子便陆续动身,启程往云南昆明进发。

历史上,今年将有一位叫田秋的贵州士子中举,并在二十五年后成功让贵州自开乡试。

他在奏疏中是这样说的:“贵州(贵阳)至云南,相距二千余里,如思南、永宁等府卫至云南,且有三四千里者。而盛夏更难行,山岭险峻,瘴毒侵淫,生儒赴考,其苦最极。中间有贫寒无以为资者,有幼弱而不能徒行者,有不耐辛苦而返于中道者,至于中冒瘴毒而疾于途次者,往往有之……”

田秋自己就是思南府人,也即“至云南三四千里者”,比王渊赴考要多走一千余里路程。

不提前赶路不行啊,万一遇到什么意外,也好有个回旋的余地。

王阳明的核心弟子当中,只有王渊、李应、越榛、邹木四人赴考,其他人都因为各种原因放弃,陈文学等人甚至去年都没参加科考。

主要还是考试成本太高,生员们没有一定把握,干脆就不去参加乡试了。一来一回,要耽误好几个月,费钱不说,还特别费身体。哪像其他省份,不管有没有把握,先去考试碰碰运气再说。

四人当中,王渊和李应骑马,越榛和邹木骑驴。

邹木,字近仁。此君已经将近三十岁,去年夏天拜入王阳明门下,也在文明书院读书,而且特别喜欢给王阳明跑腿干活。

除了王渊之外,李应、越榛和邹木都带着书童,而且是惯能打架的书童。

城西驿站。

一个足有三十多匹马的商队,正在官道上苦苦等待,队伍中还掺杂了几个赴考士子。

王渊数人来得较晚,匆匆赶来跟商队汇合。

这是贵州士子的惯用法子,跟着商队一起走,人多有个照应。而且商队熟悉路况,知道该在哪里停歇,避免天黑了露宿荒野。

李应连忙下马致歉:“秦把头,真真不好意思,让各位久等了。”

秦把头名叫秦浩,是这个商队的领头人,专走滇黔驿道做买卖,他是李应家里帮忙联系的。

秦浩浑身被晒得黝黑发亮,胳膊腿儿都很粗壮,爽利笑道:“不要紧,也没耽搁什么,李三郎太客气了。”

王渊等人也下马打招呼,又跟随同商队出发的其他士子寒暄。

得知王渊就是大名鼎鼎的神童,众人态度愈发恭敬。甚至商队当中,还有不少人偷偷看他,似乎是想研究一下文曲星跟普通人有啥区别。

商队虽然有马,但马儿驮着货物,个个都牵马步行。

王渊一边观察沿途地形,一边跟秦浩闲聊:“秦把头,你这趟走昆明能赚不少吧?”

秦浩笑道:“我赚什么?我就一个卖脚力的。”

嗯,看来不是老板,而是运输队的队长,只负责带人把货运过去。

王渊又问:“运的都是什么东西?”

秦浩见神童对此很感兴趣,便详细说:“主要是些湖广货,从贵阳运去昆明赚差价。回来那趟才算真买卖,从昆明运些滇盐到贵州,我们东家是有盐引的。”

王渊仔细打听,才知道这条路线,也属于茶马商道之一,不过是最不受重视的那条路线。

最繁忙的茶马商道,乃川黔滇线,直接从云南经黔西入川,根本不需要通过贵阳。川黔线也很繁忙,从黔中运送茶马北走,最终目标是陕甘臧地区。

“听说商税很低?”王渊好奇道。

“商税还低?你听谁说的?”秦浩惊叫道,“商税高得吓死人,运气不好,血本无归都很常见。”

大明朝的商税,确实三十抽一,而且书籍、笔墨、农具、果蔬、牲畜和婚丧嫁娶物品还免税。

但这只是营业税!

在津渡关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