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改革受到了朝中大臣及百姓们的热烈欢迎和赞誉,高呼鲁若麟为圣人明君。
对于朝廷机构,鲁若麟也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细化出了诸多管理部门,并赋予他们实权,加强对地方上的管理和控制。
内阁制度在目前来看还是很符合实际情况的,只是在具体的人选和权力上鲁若麟进行了调整。
鲁若麟第一次在内阁人选上实行了选举制,将内阁首辅的推举权交给了朝中大臣。
首辅在选出并得到鲁若麟的认可后,可以提名五名内阁大臣,通过朝中大多数大臣以及鲁若麟的认可后就可上任,大大增加了首辅的人事权,也确保了内阁可以贯彻首辅的意志,避免内耗。
其中一名内阁大臣固定由军方首脑担任,确保军方在国家大事中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同时明确首辅的任期为五年,最多可连任一届,非重大罪行和错误不用去职。
同时鲁若麟赋予了内阁在一般政事上的最终裁决权,不用事事上秉皇帝裁决。
这个办法一出来之后,顿时让朝中大臣们热血沸腾,从古至今还没有那个皇帝赋予臣子如此大的权力,臣子们终于可以放开手脚实现自己的抱负了。
一旦这个制度确立,任何想要推翻这个制度的人都会是全体官员们的敌人。
毕竟在这个制度下,人人都有机会做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首辅,而且首辅的任职期限也确保不会有人长期把持朝政改天换地。
即使在任的首辅无法胜任工作,上有皇帝在,下有等着上位的新人,容错的机率变得更大了。
一时之间朝中大臣对鲁若麟的拥护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在第一任内阁首辅的竞选中,陈新甲以无可争议的多数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得以当选为大华帝国的第一任首辅。
除了陈新甲的能力确实比较强之外,鲁若麟的意志也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大臣们都知道陈新甲是鲁若麟认可的人,他们还不熟悉这个新的选举规则,也没有胆量与如日中天的鲁若麟相抗衡,选一个鲁若麟中意的人是最稳妥的办法。
陈新甲终于得偿所愿,可以一展胸中报复,正是意气风发之时。
陈新甲在上任首辅之后,推举了五位内阁大臣,其中一位是军方大将,齐国公王大海,这个无可争议,得到了所有人的认可。
还有一位是远在朝鲜的崔永建,以及鲁若麟的亲信吴朝杰。
崔永建资历实在太老,加上安定朝鲜的巨大功劳,虽然是朝鲜人的身份,依然得以入阁。
吴朝杰虽然资历差了一些,但是能力并不差,加上鲁若麟亲信的身份,勉强得到了朝臣们的点头。
剩下的两席阁老位置,陈新甲留给了前朝旧臣们。
前朝旧臣作为朝中的一大势力,肯定不能无视他们的需求,也需要做必要的安抚。
毕竟鲁若麟的根基有限,启用前朝旧臣也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留给前朝旧臣的阁老席位最终落到了卢象升和吕大器身上,原来的阁老钱谦益、张慎言、马士英最终无缘阁老之位,让他们非常的失落。
不过他们也怨不到鲁若麟头上,朝中大臣不选他们只能说明他们没有得到大家的认可,虽然鲁若麟也不喜欢他们。
好在鲁若麟为了朝廷稳定,没有赶尽杀绝,赐予了他们荣誉职位,愿意继续为朝廷效力就留下来,不愿意大可告老还乡。
钱谦益自觉居于陈新甲之下太过丢脸,直接告老纵情山水去了。
张慎言则是年纪太大,曾经与鲁若麟相处的也不甚愉快,干脆带着鲁若麟赏赐的钱财回家养老去了。
马士英倒是野心勃勃,忍下落选的屈辱,继续在新朝效力,认为自己还有东山再起的一天。
反正他自觉自己还年轻,大不了再等五年、十年,他等得起。
内阁确立,朝廷的大脑归位,对于其他部门的主官任免也在有序的进行之中。
其中与前朝不同的是,朝中重要官员中多出了很多靓丽的身影。
柳如是以女子之身担当礼部尚书可谓是石破天惊、开历史之先河;刘雅婷任礼部侍郎,分管教令诸多老夫子痛心疾首却无可奈何。
柳如是领导的安国军宣司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宣传工作绝对不是人墨客们写几篇章那么简单,引导舆论、弘扬正义、宣传政策等,宣司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可以说鲁若麟登基的民意基础,有很多都是通过宣司来实现的。
虽然历朝历代同样重视民心,但是将工作做得如此细致入微的只有安国军,效果也是杠杠的,使得一班人对于柳如是担任礼部尚书非常不满,却又觉得实至名归。
至于刘雅婷,以一介女子之身出任大宗师,凭借的并不是什么才华和学问,她最大的依仗就是在大华各地遍地开花的新式学校。
这些学校传授实用之学,学费没有或者非常低廉,使得很多贫寒子弟得以读书识字,可谓功莫大焉。
刘雅婷就是凭借着这些学校成为了百姓们口中的活菩萨,反对她做大宗师,会被百姓们的唾沫淹死的。
有了柳如是和刘雅婷的先例在前,张凤仪出任刑部侍郎就顺理成章了。
女官中最令人惊骇的还要属张光瑶,她以贵妃之尊担任了户部尚书,主管大华的财政。
皇帝的女人不再是花瓶或者隐居幕后,而是直接走上前台,这是史无前例的。
凡是稍微有点头脑的官员都知道钱财对国家的重要性,君子不言利谁信谁傻。
财权交给自己最信任的人肯定没错,唯一令人诟病的就是张光瑶的身份。
以往的皇帝都把自己的女人藏得严严实实的,像鲁若麟这样让自己的女人在外面抛头露面绝对是让百官们有些碎三观的感觉。
偏偏作为皇后的李雪晴对此不但不反对,反而非常支持,让百官们不得不佩服鲁若麟一家都是奇葩。
只能说非常之人行非常之事,鲁若麟无所谓,鲁若麟的女人们也非常乐意。
让她们有事情做,总比窝在皇宫里宫斗好得多。
好在大华比起历朝历代出格的事情多了去,百官们也麻木了。
毕竟鲁若麟给了官们前所未有的权力,在其他方面出格一些也可以忍一忍。
何况女官们已经用行动证明并不比男人差,鲁若麟又是一副不接受大可滚蛋的架势,为了前途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