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
几十万移民的到来正在逐渐填满辽南的每一寸土地,荒废多时的田地再次焕发了勃勃生机。用不了多久,这里将会是一片繁荣富庶的土地。
民以食为天,对于以农立国的大明来说,农事是无比神圣的。洪承畴看着这些辛勤劳作的百姓,脸上不自觉的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真好啊。农为国本,即使征战也不能忘了耕种。兴汉,你做的很好。”洪承畴在旅顺得了金州军那么多的好处也没见夸奖几句,此时见了春耕的场景,实在是忍不住自己的喜悦之情,可见对鲁若麟有多满意。
华夏人热爱耕种的习惯是深入骨髓的,从来不会浪费一寸可以耕种的土地。这种观念甚至超越了阶层,成了民族特性。后世的华夏被称为基建狂魔,也是这种特性的一种延伸。
华夏人喜欢创造,享受那种从无到有、化不可能为可能的过程。我们的祖先就是这样一锄一锄的征服着自然、改造着自然,为华夏人开创了一片广阔的天地。
“这么好的地都让鞑子给糟蹋了,还是交给我们汉人更有价值。”鲁若麟的话绝对发自内心,说到对土地的利用,汉人几乎秒杀世界上的其他所有族群。
“说得对。”洪承畴非常认同鲁若麟的话,这个时代的汉人确实有这个自信。“听说你招了几十万的流民,辽南的地够分吗?”
洪承畴对金州军也不是一点都不了解,起码金州军前段时间在京师周边的大动作他还是知道的。
“光辽南这点地确实已经有些不够了,不过北边的长生岛面积也不小,后来的流民都安置到那里去种地了。加上长生岛,安置这些流民就没有什么问题了。”鲁若麟趁此机会将金州军占据长生岛的事情说了出来。
洪承畴看似不经意的问道:“听说东江军也被你安置到长生岛了?”
“确实是的。”鲁若麟点点头,“下官已经向总督府行文了,大人没有收到吗?”
“本督还未看到,可能是书吏疏忽了。”洪承畴在那里装糊涂,“说说看,为什么放着好好的皮岛不要跑到长生岛去?”
“没有说不要皮岛啊,我们在那里还是留了驻军的。只是皮岛面积狭小,养活不了那么多人,辽南都督府决定适当减少皮岛的驻军数量罢了。而且现在鞑子的注意力放在了辽南一线,皮岛驻军的骚扰作用已经不大了,还不如移驻到长生岛,与辽南形成掎角之势。”鲁若麟马上开始叫屈,坚决不承认放弃了皮岛。
虽然皮岛是东江军借朝鲜的,但是既然已经进了金州军的口袋,怎么可能还回去?从此以后,皮岛就是我华夏的固有领土了。
“这样的大事,还是应该提前告知总督府,让我也好有个准备。”洪承畴点到为止,稍稍表达了自己的不满。
“下官处事不周,请大人责罚。”鲁若麟主动低头,态度非好。
洪承畴也就是找个由头展示一下自己的权威,见鲁若麟态度这么好,目的也达到了,自然不会真的责罚鲁若麟,否则双方的面子都会很难看。
“下不为例。如今大敌当前,你我应当同心协力共度时艰,千万不能疏忽大意。”洪承畴语气温和的说道。
毕竟金州军与其他明军不同,洪承畴不能强压,只能怀柔,否则关系闹僵了对他也没有什么好处。
“下官谨记。”鲁若麟一如既往的恭谨,实在让人挑不出什么错来。
能屈能伸,在共同的利益面前,鲁若麟并不介意低调一些给足洪承畴面子。
虽然鲁若麟一行走得并不快,但是第二天他们就看到了横亘在远方的南关城墙。
第348章 都想增援金州军
作为金州军的一号工程,南关城墙耗费了金州军大量的人力物力,终于在前几日完工了。
通高二十米的南关城墙建设标准比明军的城墙高很多,加上通体用水泥和石块修建,坚固程度也不是以往的城墙可以比的。
按照目前的攻城技术,想要轰塌南关城墙几乎是不可能的。想要攻破南关,要么爬上去,要么打破城门,没有其他的方法可以想。
坐镇南关的王大海亲自来迎接鲁若麟和洪承畴一行,为了早日让南关完工,王大海这几个月将精力全都放在了南关上,人也消瘦了不少。
作为金州军的二号人物,王大海非常的低调,很少出现在外人面前。但是他在金州军里的影响力并不弱,是鲁若麟控制军队的定海神针。
鲁若麟的事情太多,一般只把控大的方向,军队上的具体事务基本上都是交给王大海和一帮参谋们处理。
王大海对鲁若麟的忠诚自然不用多说,有他在,金州军绝对出不了什么乱子。
对于王大海洪承畴他们早有耳闻,毕竟以金州军如今的名声,王大海再怎么低调也逃不过有心人的调查。
朝廷对于收编势力最喜欢的就是掺沙子或者制造内部矛盾,特别是头领和二把手,天然就有被别人利用的空间。
只是朝廷的手段在王大海身上并没有奏效,反而暴露了自己的目的。
对于朝廷会在暗中使绊子鲁若麟早有预料,为了顾全大局,只是将那些找上王大海的说客处理掉了,并没有将事情扩大。朝廷自知理亏,也不敢声张。
既然暗的不行,朝廷就光明正大的行使阳谋,往王大海身上扔了一堆的官职,希望能够激发王大海的野心。
现在王大海身上就挂着辽南都督府佥事、金州军副将、定国将军、世袭锦衣卫千户,除了没有封爵,其他的待遇基本上都已经到顶了。
原本按照王大海的功绩是拿不到这些官职的,不过谁让他是金州军的二号人物呢。这个世道为了荣华富贵亲兄弟都可以反目成仇,何况是奶兄弟。反正朝廷封这些官位花不了几个成本,万一起了作用岂不是赚大了。
不过朝廷显然小看了鲁若麟为金州军打造的这套制度,只要这套制度保持稳定,任何人都无法撼动鲁若麟的地位,王大海也不例外。
不说王大海与鲁若麟的特殊关系,以鲁若麟在金州军内的巨大威望,任何人想要反叛或者分裂金州军都不会有人支持。那些针对士兵们的教育工作可不是白做的,开了智的他们可不是那些傻乎乎的明军可比的。想要造反,那些士兵们首先就不会答应,极大的可能会是被士兵们直接干掉。
王大海明明年纪轻轻,偏偏不苟言笑,哪怕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