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9 章(1 / 1)

苏厨 二子从周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能代表大宋,我也不能代表二林部。还得从长计议。”

苏油供手笑道:“那是,说一千道一万,没有大宗铜器产品,一切都是镜花水月。”

大宋商贸有一个严重的问题,就好比一个富员外被一圈叫花子围着,只能自己和自己玩,同周边与其说是贸易,不如说是打发来得贴切。

关键是这些叫花子武力值还不低,手里边都拿着打狗棒,有时候还不是那么好打发的。

苏油的想法,是用二林部做个试验,从富员外打发穷叫花模式,转变为真正的互通有无模式,至少在川峡四路,建立起正常的经济流通,促进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规律,那才是真正的洪水猛兽。这中间会催化出大量的既得利益者,而这批人力量大了之后,便会用各种方式,想尽千方百计捍卫自己的既得利益,因而改变上层建筑。

如果绝大多数人能从政策中获益,或者退一步说,一项政策只能让少数人获益,但是对其它人又没有伤害,那么这项政策,理论上就是不可阻挡的。

如今苏油力量弱小,处处需要委屈求全,但是这并不妨碍他在合适的时机里,随手洒下一些种子。

对江卿四大家是如此,对二林部,同样是如此。

范先生是宋人,让雅州周边羁縻州改土归流,服从王化,是他平生之志。不过以前只想到从德化,训导入手,现在苏油一下子给他指出了另一条更加行之有效的道路,不由得大是佩服。

孤落蛮荒二十年,不知道大宋内部的变化,曾几何时我大宋的孩童,已经如此妖孽了?

看主上的情形,分明也对苏油的建议动心了,想到自己苦口婆心这么些年,还比不上玻璃江边一小子随口几句话,又不由得暗暗摇头。

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啊……

他却忽略了最重要的一条,利益。

史大害怕昨晚的事情得罪主家的大豪客,为了讨好阿囤弥,还送上了一副珠串。

玉瓷共有一百零八颗珠子,除了粉色的小珠,还有三颗大一号的粉蓝莲花珠,一个三通佛头。

佛头下打着一个吉祥结,吊着两支翠蓝的绦穗。

阿囤弥高兴坏了,取下银披挂上珠串:“弟弟,你看好不好看?”

苏油替她整理:“好看,就是挂反了,穗子该在背后,嗯,这样就更好看了。”

各色珠子其实都是实验轴承和透明釉时的废品,因为釉料和泥料中的铁质未能去除干净,因此烧出来不是纯白,而是暖色。

史大准备扔掉,苏油说你疯了吗,取来随手按大小搭配成现在的样子。

为了得到规整的球形和均匀喷釉,珠子都是在轴上转动着修整和喷釉,有一个小孔,那就正好串珠子了。

再用锦囊木盒装盛,这就成了妥妥的工艺品。

别小看珠子,贸易珠这种罪恶的东西,大航海时代,一串在非洲是可以换到一个奴隶的!

见不得史大的抠搜劲,苏油又叫他取来另一串大些的给阿囤弥戴在手上:“这两样东西,才是小弟给姐姐准备的销往南诏的货品,一件叫‘一百零八子’,一件叫‘十八子’。”

阿囤弥顿时明白了过来:“弟弟好聪明!那里佛法昌盛,他们念经离不开这个!”

苏油笑道:“这两串珠子啊,姐姐先戴着玩。唉,只可惜,要是能有火浣布的那种纤维材料,我就能给姐姐做出另外一样东西,比琉璃更加的清透,比水晶更多的色彩……”

女人为了饰品足可疯狂,阿囤弥拨弄着手腕上被命名为“婴儿红”的粉色磁珠,笑得眼睛都眯缝了:“弟弟,火浣布主要是编织困难,只是纤维不要书成布的话,要多少你尽管开口!姐姐都给你搞来!”

第八十二章 常数

第八十二章常数

庄上的乡亲和孩子们回来了,昨晚庄子的人便已经撤到了更远处的庄子里,现在知道没事,才又重新回来。

苏小妹见到苏油便扑了过来:“哥哥,你还好吧?”

一群小些的孩子也围着大孩子说话,一边好奇地看着二林部的人。

阿囤弥看到这么多的孩子,对苏油又高看了一眼,也对大宋的温情有了一丝思慕。

在二林部中周围三百里的山林中,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是不容许这样的一幕存在的。

苏油对大家笑道:“回来得正好,之前都是误会,这些土兵叔叔们给我们建好了房子,就等你们回来打造木床,家具,准备搬进宽敞房子喽!”

孩子们都欢呼起来,叽叽喳喳地对二林部的战士们表示感谢。

土兵们听不懂汉语,但是孩子们真诚的笑脸,也让他们不由得泛起了笑意。

接下来的两天里,史家庄提供菜蔬,肉类,孩子们负责土兵们的伙食,土兵们学习使用圆锯改木板,木方,打造家具,进度那叫一个飞快。

范先生对苏小妹的颖悟能力刮目相看,一老一小一天到晚在一起交流,苏油不知道苏小妹学到了些什么,但是范先生和几个账房,对梵文数字和复式记账法倒是非常上心。

苏油并不藏着掖着,这玩意儿对他来说,是一个促进商业流通管理的手段而已,他反而希望通过经济手段,将二林部和眉山江卿渐渐捆绑在一起,成为眉山商业集团的有力外援。

产业转移,携洋自重,在实力过于弱小,西川出身的士大夫没有大量入仕之前,是不得已而为之的生存之道,苏油在这上边并不迂腐。

饭要一口口吃,事情要一步步来,夫子说的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就是这个意思了。

至于说二林部强大起来会不会反噬,苏油倒是没有过这个担心,历史上西南夷直到五溪蛮,在宋明基本被完全吊打,同化,最终在清代完成改土归流,融入民族大家庭,之后便和汉人没有什么区别了。

南方诸蛮,和北方还是有所不同的,嗯,除了很远很远那个大陆边角……

想远了,现在还是大搞建设,有土兵们轮换操作轮锯,有史家庄换来的小木料。木方,木板,流水一般从加工台上送下来。

苏油还做了一个刨床,就是类似于将刨子侧过来钉在桌上的样子,不过刃口长了很多,土兵们推动木方或者叠在一起的木板,很快便能得到光洁的木件。

标准件批量加工的威力,终于体现了出来,能通过打孔和竹钉钉合的,尽量用竹钉钉合。短短两日内,上下铺的木床,课桌椅,柜子,黑板,衣箱架子,便都渐渐充实了起来。

精细的确不够精细,不过有了后世极简风格自组合木质家具的模样,另有一种美感。

阿囤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