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这效率叹为观止,要求等回去的时候,刨床,拉钉凳这些东西通通都要带走。
孩子们的课程她也感兴趣,但是她更感兴趣的是文科小故事,至于数学加减,面积计算,实在是看到就头痛。
今天的数学课,是测量圆周率。
工具是一个硬木刮制的小齿轮,用尺规分出了三十六个齿,然后粘上墨在直线上推出三百六十个齿的长度,截下棍子安装在齿轮上,作为大圆的半径。
然后在平地上刮上泥,用齿轮推出一个半径为三百六十个齿长的大圆来。
再通过大圆上的齿数,除以直径的齿数,得到圆周率。
之后便将实验丢给了孩子们,让他们自由调整半径,计算大圆上的齿数和直径上齿数的关系。
然后大伙发现,这个数居然是一个几乎恒定的数值。
苏油最后总结:“这个数,叫常数,天地规律中,藏着很多这样的常数,只要发现了它们,对我们的生产会大有帮助。”
“比如现在,小七哥便能够计算出一块圆形泥饼所需要的泥量。接下来我们就来讲解如何用这个常数,和圆的半径,求得圆的面积……”
“……好了,方法便是如此,但是这个常数目前我们取三点一四,其实并不够精确。”
“如何推导出精准的圆周率呢?古代两位大数学家,祖冲之和刘微之,给我们留下了精准的推导方法,不过这需要你们继续深入学习数学知识之后,才能掌握。”
“……明天我们会开始讲解关于矩尺的一些神奇特性,以及一些定理的求解方法,今天就到这里……”
孩子们散去了,范先生走过来拱手道:“明润,能将《九章》中各题,解析得清晰明白,从初步加减法开始,从易到难聚沙成塔,洋洋洒洒敷衍成《算术初步》,《几何初步》,《九章衍迹》,实在是让人叹为观止。”
前两者是教材,后边那个其实是习题集,苏油不敢暴露内心的真实想法,学着范先生拱手道:“孩童力弱,只能辅以算术,研发出一些机械来节省力气,说白了,这就是基本工匠之书而已,当不得范先生夸赞。”
范先生说道:“明润过谦了,别的不说,仅这周率,便于天文历算有关。满大宋,不,遍天下能讲述周祥的,老夫敢说两个巴掌数得过来,不过明润此法,漏洞颇多啊……”
苏油笑道:“的确,相比刘公割圆之术,此法乃等而下之,不过便于理解和发现而已。要让大家都掌握割圆之术的概念,进而推导出圆周率,进度快的,还需要两三年的学习,进度慢的,怕得五六年。”
范先生拉着苏油的手笑道:“来来来,老夫自问《九章》尚精通一二,但割圆之术,的确太过于高深了,你先给我讲讲,还有你创立那个小数,也颇值得研究……”
儒家目前还停留在注释训诂的末期,道统思想刚刚开始发端,接下来才是几十年时期内争论形成,最后以程朱理学为代表统治千年。
因此现在的大宋人,对各种知识是宽容的,渴望的。儒,易,道,释,乃至星相,占卜,医疗,军事,地理,天文,林林总总方方面面……
士大夫中有很多研究数学的长才,不少高人,甚至还将研究推进到了极深的水准。
苏油来到这个世界上,认为数学研究并不是他的职责所在,水平在他之上的,钦天监,将作监,还有计司,人才那是车载斗量。
他的任务,是传播,是让数学走下神坛,变成老百姓能够用来指导生产,转化为生产力的东西,而不是一种形而上之虚无缥缈的纯学术研究,或者只应用于天文历算。
他要用一套简单易记科学的标注体系,让大宋数学家脑子里那套高深的思辨证明,一一展现在纸张上,让更多的人接触到,搞明白,产生兴趣,深入钻研,启发出更多的天才,而不是只掌握在少数的人手里口口相传。
这一点上,其实苏油认为自己所做的事情,和夫子在春秋时期所作的事情,算是同一性质。
而且苏油认为自己与夫子当年周游列国难售其说相比起来,难度要小得多。
说白了,天下熙熙,皆为利来,而自己这套东西,是可以立竿见影见到成效的。
而且,苏油自有更深一层的目的,要改变一些事情,这个时代是最后的时机,一旦错过,便很难再有机会了。
第八十三章 开城
第八十三章开城
城门终于打开了。
眉山这样的小城池,能坚持七日,苏油估计也是到了极限。州府的做法,简直就是先将自己熬到半死。
这真要是有叛军打过来,怕是一波冲锋都扛不下来。
这次事件让苏油啼笑皆非,总结起来就是四个字,莫名其妙。
听风就是雨,反应过激,拍脑袋下决定,处置失当……对了,肯定还要加上城里的争论不休——简直就是大宋施政模式的一个微缩型翻版。
算了,反正自己是受益者,苏油也就懒得计较。
城门一开,一个胖胖高大的身影便骑着毛驴跑了出来,来到土地庙便高喊起来:“明润,明润你还好吧……我去这是怎么回事儿?”
来人正是苏轼,一见两间大竹屋不由得大为惊讶:“这是你们建造的?”
转眼又看到林子里休息的土兵,吓得从鞍上滚了下来:“有埋伏!”
苏油翻着白眼:“埋伏你个头!那是雅州南边羁縻州二林部在藜将军麾下,城里都还好吧?”
苏轼说道:“先别慌着进城,快臭死了,说好今晚吃素!豆花饭便最好!城里可是三天前就断蔬菜了。”
苏油说道:“懒得理你,我先进城与姻伯嫂嫂他们问安,豆花饭你让小妹安排。”
这时阿囤弥从土地庙中出来,好奇地看着这个高额头的高胖书生。
苏油给两人介绍之后,便对范先生和阿囤弥供手:“范先生,姐姐,我需要先进城给长辈们问安,顺便打听一下情形,史大,用骡车拉上粮食,送到程家杂货铺。”
苏轼说道:“当真料事如神,明润你如何知晓城中缺粮?”
苏油说道:“闭门七日,日耗五千斤以上,这是一个数学问题,不用深想便能得知。”
说完拍了拍他的肚子笑道:“嘿嘿,其实主要还是见你瘦了。”
苏轼看了一眼阿囤弥,厚着脸皮给州府说好话:“官员们也是守土有责,正好城外来了异族军士,这就更是应景了。行我就不回去了,现在的城里啊,还不如你这土地庙!”
……
眉山城中,还真有一股淡淡的异味,好在街面已经恢复正常,不少人正在开门打扫,准备重新以往的生活。
两大车粮食运抵程家杂货铺,围着购粮的人群声音顿时小了下来。
掌柜的声音这才显露了出来:“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