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25 章(1 / 1)

苏厨 二子从周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郭逵老于行伍,对军方这些弯弯绕门清得很,拿着指挥棒,几句话就跟赵顼分析了一个底掉:“这件事情很简单,就是刘昌祚利用苏油给他的专断之权,在强取青冈峡、溥乐城之后,掉头远离中军,攻击东边四百里外的盐州去了!”

“盐州有没有价值?当然有!因为盐州一下,第二阶段战略就只剩下宥州一地,那里西贼的兵力早已空隙,待到种谔腾出手来之后,可以轻松底定。”

“这就将第二阶段战略的完成时间,整整提前了一个月,大军可以在十一月分路合击兴灵!”

“但是刘昌祚此举明显没有与六路都经略司事先通气,盐州距离韦州、夏州皆有四百里,我军在这八百里间没有军力部署,刘昌祚的部队,一眼而知,乃是孤军深入。”

“而盐州一地,又在北面灵州,东面宥州,南面洪州,龙州的包围之中,如果夏人合军进剿,刘昌祚手里又没有新军,必定难以相抗。”

“要改变这种局面,只能命东路种谔与王中正从速解决围困中的两路西贼,然后奔袭宥州,解除盐州东面的威胁。”

“而我军中路遣最熟悉道路的王厚领定出溥乐城,便可以保障刘昌祚的左翼,同时还能形成对洪、龙之敌的包围,反过来断绝其逃窜兴庆的道路。”

“不过受此影响,中西路各部的军力,全都受刘昌祚的牵引,必将往东移动两百里,而最东面的李宪所部,则必须分兵镇守应理城!”

赵顼不由得摇头:“战前我曾言昌祚所言迂阔,必若不堪其任者,宜择人代之。如今看来”

吕公著拱手道:“陛下此言臣不赞同,刘昌祚强克青冈峡、溥乐城,阵斩大将,擒监军使,中军总管以下二百二十一将,功勋不下种谔,为何厚彼而薄此?”

“出界之日,六路都经略司所降指挥,是命其择机出击,自行其是。并没有规定说克复青冈峡后,就一定要合军韦州。”

“刘昌祚此举,不管其内心想法如何,至少没有明犯军令。而从六路都经略司的事后举措来看,调整后的我军,对长城以南的扼控将更加均衡有力。”

“昌祚虽是旧军,然艰劬自任,不畏强敌,打出了我大宋军威血性!我认为当赏而不当罚。”

章惇也是知军之人:“其实苏明润所定的战略,我一直以为过于保守,如今被刘昌祚一中和,却是刚刚好。所虑者不过就几条,只要解决好了,六路如今的局面,当比原定策略更胜一筹。”

赵顼问道:“说说看。”

章惇说道:“其一就是补给修整问题,韦州的军需仰夏,银石的军需仰赖延州,现在修整的计划被延后,相应的军需的供应就得提前。”

“其二就是大军各部在行动当中,会不会被西贼钻了空子,伺机反击?”

“其三就是种谔和王中正能不能按时完成任务,进攻宥州,减轻刘昌祚的压力?”

蔡确说道:“种谔和王中正共计大军二十万,而所困西贼不过五万,应该没有问题。”

“我大军连战连胜,西贼胆落,要说如今有窥视我军调动,伺机伏击的魄力,我觉得可能性也不大,毕竟他们整合败军,却也是需要时间的。”

“这三条当中,如今看来,最难的竟然还是第一条调集军需”

郭逵对这些都不以为意,这些不过细枝末节,正确的战略才是胜利的基础。

一副老怀弥慰的样子,笑眯眯地说道:“因情势而利导,化不利为有利,运用之妙,临机始发。明润的用兵之道,也算是历练出来了”

第一千二百九十四章 毕仲游

第一千二百九十四章毕仲游

赵顼点头:“那中书给几路转运司行,务必保障粮秣军需运抵前线。虽然说经过涪国公的努力,大军随运三月军粮,已经强过以往很多,但是后面的事情还很繁巨,不能因为路途耽误,坏了大好局面。”

蔡确躬身:“臣领旨。”

孙固说道:“鄜延路转运使李稷乞支锦袍、银带。以备招抚赏给。”

赵顼说道:“南海纲银已然入库,那就诏三司给锦袍二千领,见管银带尽数给之,三司仍广计置,常令有备。”

孙固又说道:“几名投效的大首领,禹藏花麻积极应付军需,帮助调运粮秣;此次战略调整,起议于禹藏郢成四;以及西界伪枢密院都案官麻女阣多革,熟知兴、灵等州道路、粮窖处所,及十二监军司所管兵数。如今已补借职,军前驱使。苏油请奏为三人叙功,三人不求功赏,只乞陛下赏赐姓名,陛下你看”

“哦?”赵顼的虚荣心一下子得到满足:“他们自己有什么想法没有?”

孙固说道:“两名禹藏首领仰慕潞国公为人,乞姓;至于麻女阣多革,却敬畏囤安军苏太尉,也想跟着姓苏。”

赵顼笑道:“我大宋如今,也出了个让蕃人想要从姓的武臣了。”

蔡京适时添趣:“就是不知道麻女阣多革是否知晓,苏节度的姓,却也是大宋官家当年赐予的。”

说起这个算是挠着了赵顼的痒处:“蕃夷出武臣不奇怪,出进士才难。唐代新罗进士崔致远,可算是佼佼者。可大宋如今,由我亲录的夷人进士臣,已经有苏元贞,黎盛,杨莳数人,而他们的成就,早已在崔致远之上。”

蔡京拱手道:“待陛下扫平西夏,只怕还有祁连,西凉的士,也要入京赴考呢。”

赵顼说道:“那禹藏花麻,便赐姓名思恭;禹藏郢成四,赐姓名思礼;麻女阣多革,赐姓名苏守节。”

“诸位尚需同心协力,伐灭西贼,还我汉唐故地一片华之风!”

诸臣一起俯首躬身:“敢不效命!”

陕西路转运司都厅,毕仲游正在计算粮草出入。

兄长毕仲衍如今颇受苏老学士重用,正在和晁补之一起在军机处后厅整理对辽历年来的外交书,边界勘定书,以及晁补之凭记忆盗来的辽朝档案。

加上薛忠的商队和张商英的慈善救援队从北地搞来的情报,燕云十六州的山川地理,关隘兵防,在苏老学士的主持下,在军机处的后厅沙盘上,渐渐变得清晰分明。

而自己的仕途也开始见了些起色,在范纯粹幕府担任干办公事一职,其实主要就是负责配合大军的后勤。

事务非常繁杂,大军出界时,仅携带了三个月的口粮,之后的运输便只能靠地方转运。

好在陛下有旨意,此次征发不同以往,运送物资是要给合理报酬的,因此百姓尚不以为繁重。

即便如此,毕仲游还是征集了大量的马匹,上报苏油:“使民易溃则后不可复役,未若悉纵遣,先辍马负粮。”

和历史上不同的是,宋军此次出征钱粮准备得异常充分,而且稳扎稳打,缴获了大量的军马和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