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27 章(1 / 1)

苏厨 二子从周 2000 汉字|2 英文 字 2个月前

到了南海。

因为苏油和吕惠卿的坚持,将市舶司和海商定为了商业合同的甲方和乙方,然后由转运司监督和裁断,让海商们和市舶司的交易,得到了契约保证。

此举反而给大宋南海市舶司,杭明市舶司带来了极大的商誉,各路海商们闻风而动,被这当今最公平的契约国家贸易吸引,纷纷来到大宋淘金。

现在苏油提出,请将各路市易司转为政府采购的甲方,大宋内地的商贾作为乙方,双方权利义务相称对等,由地方官府监督执行。

赵顼下旨,诏两浙转运司,提点刑狱司体量实状以闻,首先在蜀中,两浙,汴京推广。

这是一次对大宋商业的重大松绑。

以前的政府,采用的是采征政策,说要就要,理论上可以不给钱。

现在的制度,将征收改成了商业采购,从法律上保护了商人们的合法权益。

虽然执行上肯定会大打折扣,但是这无疑已经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苏油并不强求,还是理工的那句话,先解决有没有的问题,再解决好不好的问题。

之所以让提点刑狱司也参与进来,是朝廷有意以此为基础,出台大宋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商法。

商法强调的是保护国民的财产权,而工商阶层的地位,也会因此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同样,权利和义务是对等的,商贾,市易司,政府官员,要联合起来坑国家,犯罪成本也明显提升了。

此诏一出,商贾们将之视为巨大的德音,兴奋莫名寻找商机的他们,络绎于途。

为了进一步刺激消费,与这项政策相配套,壬子,直龙图阁、勾当三班院曾巩上了一篇万言书,论述天下财计。

“宋兴,六圣相继,与民休息,故生齿既庶,财用有余。”

“且以景德、皇佑、治平校之,景德户七百三十万,垦田一百七十万顷;”

“皇佑户一千九十万,垦田二百二十五万顷;”

“治平户一千二百七十万,垦田四百三十万顷。”

“天下岁入,皇佑、治平皆一亿万以上,岁费亦一亿万以上。”

“景德官一万馀员,皇佑二万馀员,治平并幕职、州县官三千三百馀员,总二万四千员。”

“景德郊费六百万,皇佑一千二百万,治平一千三百万。”

“以二者校之,官之众一倍于景德,郊之费亦一倍于景德。”

曾巩是在嘉佑二年,快四十岁才进士及第,如今已经是六十岁的人了。

仕途并不顺利,中进士之后,干了很多年的外任,被欧阳修举荐,又在京师干了九年的古籍整理工作,之后更是是十二年的外放生涯。

这样一路干过来,曾巩把自己干成了大宋的学家,史学家,政治家。

这次本来是改知沧州,结果路过汴京的时候,赵顼询问他有何建议,曾巩一改节奏舒缓,气质内潜的风,拿起了理工学派用数字说话的功夫,一一详实列举。

然后指出官员数量的不同,是因为皇佑、治平年间,入官之门多于景德。

而郊费的巨大差异,也是因为皇佑、治平年间的用财之端多于景德。

要求赵顼实施梳理财政的重要方法国家统计。

“诚诏有司按寻载籍而讲求其故。使官之数,入者之多门,可考而知;郊之费,用财之多端,可考而知。”

不过老曾最后还是犯了错误,将解决问题的办法过于简单化了“可罢者罢之,可损者损之,使天下之人如皇佑、治平之盛,而天下之用,官之数,郊之费,皆同于景德,二者所省盖半矣。”

这话的意思是说,陛下我们裁员吧,国家人口增长到了现在这么昌盛,要是我们让设官的数目,大家的工资再回到五十年前的水平,我们能够节约起码一半的财政开销呢!

然后还举了例子,我现在在三班院供职,国初承旧,以供奉官、左、右班殿直为三班,以都知、行首领之,又有殿前承旨,三班院别立行首领之。

后来三班人越来越多,又分出东、西供奉,又置左、右侍禁及承旨。

最初,三班吏员止于三百,又是甚至还不到,等到了天禧年间,增加到了四千二百有馀,到今天,一共一万一千六百九十,另外还有八百七十命宗室成员。

景德年间的员数,已十倍于建国之初,而现今的人数,又三倍于景德。

熙宁八年,新入籍者四百八十有七,九年,五百四十有四,十年,六百九十;而死亡退免出籍者,一年岁有事二百人,有时还不到。

“则是岁岁有增,未见其止也。”

裁!必须裁!!

ps:推书獒唐,关山月,老家伙了,六十个盟主好吓人,原来太监长新根的传说是真的。另外还有一本天匠土鳖,卷着钱带着小姨子跑路的大老板黄鹤换个马甲又回来啦!!!

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丑话

第一千零二十八章丑话

最后曾巩给出了美好的前景展望:臣就职的三班都是如此,其它部门可想而知,惟陛下试加考察,以类求之。

只要我们能每年节省三分之一,“使天下岁入亿万,而所省者什三,计三十年之通,当有十五年之蓄!”

“夫财用,天下之本也,使国家富盛如此,则何求而不得,何为而不成!”

赵顼都高兴坏了,认为老曾说得非常有道理,召苏油入宫,明润你是经济专家,老曾的章奏,你怎么看?

苏油看完不禁苦笑摇头:“陛下,曾公所言的确切中时弊,但是解决弊端的办法,却不可取。”

赵顼有些不满意:“为何?虚耗爵禄之辈,难道不能即去?”

苏油说道:“但是他们的爵禄是怎么来的?难道不是陛下你给的?给的时候是为了结恩固义,那去的时候呢?难不成恩断义绝?”

“这些人已经提升了俸禄,现在没有过错就被剥夺,他们能没有怨言?”

“三班院的问题很复杂,它是我朝三班武臣注拟,升移,筹赏之所。”

“这里边,有很多烈士子女,家属;有很多宗室成员。”

“这件事情成为弊端的原因,是因为这些烈士子女,家属,这些宗室,没有担任武臣的能力和素养,变成了朝廷空养的闲人,占用了武臣珍贵的编制。”

大宋军事系统就是一个超级大垃圾桶,不管官民宗室,反正国家的累赘就通通朝里边扔。

流民,盗匪,烈士子女家属,闲散宗室,皇帝觉得称心的内官,工匠

这样的军队体系要是还能战力爆表,那才真是见了鬼了!

但是问题是问题,曾巩那套解决问题的办法绝对是不行的。

苏油对赵顼说道:“陛下,所谓每年节省三成支出,计三十年之通,当有十五年之蓄这个说法,那是曾公太想当然了。”

“首先,这部分人不能一刀切,他们能够食国家的俸禄,都是有原因的。”

“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