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28 章(1 / 1)

苏厨 二子从周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1个月前

要解决这一部分冗员,就得给他们找好出路。”

“宗室就是例子,现在的很多宗室,都已经自食其力,加入到了各处工坊,产业之中,我看不如推行买断之策。”

赵顼问道:“何谓买断?”

苏油说道:“有多条路子。其一,实行退休,以五十岁为限,超过这个年龄的,纳入养老体系,国家发给养老金,不过养老金肯定不会如在职丰厚,三分之二左右比较合适,另外职务全部取消,达到精简机构的目的。”

“其二,低于五十岁,但是也愿意放弃当前职务的,朝廷发给散班钱,相当于政府一次性对其以往之贡献支付一笔费用,尤其离职之后自主择业,朝廷不再继续发放俸禄。”

“其三,对于仍然愿意留在三班系统内的人,那就从此一视同仁,施行考核制度,举行考试制度,务必合格,然后可以任职。任职期间不合制度章程,慢渎懈怠者,以法绳之,至夺职追罪。”

“其四,考核以两年为限,一共考核四次,四次尚且不中式者,以无能论,予以罢免。”

“考核内容,包括军事素养,公案卷,差遣实务,朝廷典章,中书拟定试题,之前发给参考材料,考试内容,就在参考材料当中选取。”

赵顼有些不太明白:“这样不是毫无用处吗?全都考上,不是一个人都裁不下去?”

苏油拱手道:“裁人不是目的,真正的目的,是让那些人培养成为合格的,适合其职任的人才,让他们知道该怎么做事。”

“要是他们能够做好自己的差遣,那为何要裁撤他们呢?”

“我接下来就要说到这一点,曾公所说的冗员,其实有很大一部分是实际所需要的。”

“管理五千人的一个县,可能需要五十名胥吏,但是管理五万人的一个县,五十名胥吏可能就不够了。”

“因此曾公所说的人口大量增长,而胥吏无需增加这一条,本身就是站不住脚的。”

“国朝百年至今,人口繁衍了近倍,因此同样的,官员吏员,也应该相应增加。”

“另外国朝百年至今,物价的自然增长,也导致了赏给没有增加,郊费却耗费不少的情况。”

“这个问题很复杂,任何朝代其实都是如此,立国之初物价便宜,之后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总会发生货币逐渐贬值的情况。”

接着苏油将缓慢可控的通货膨胀和经济发展的关系给赵顼讲解了两个时辰,最后才说道:“因此上说,郊费看似增长了,其实并没有,只是买东西的物价变得昂贵了而已。这些也是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再回到三班这个冗员大户,除了上述的那些原因以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战争的烈度和军人的增加。”

“现在的军队人数和国初相比,同样增加了三倍左右,因此相应的,武臣人数同样增加了三倍左右。”

“这已经成为了一个巨大的问题,曾公的终极目标是美好的,但是要达到那个目标,方法确是完全不可行的。”

“要解决这个问题,根源还是要减少军队数量,实行军人转业,优化军制,然后才说得上裁撤武臣。”

“不过路子其实已经摸索出来了。”

“宗室新型教育,已经可以让他们有技能择业;”

“新军成立,已经可以让有志军伍的人有了晋升通道;”

“建设兵团成立,让裁撤的军士武臣有了最低保障;”

“财政收入增加,让国家有财力发给遣散费;”

“军力的增强,让国家减少军队的数量成为可能。”

“因此曾公的建议,其实可行,换一种做法,将时间拉长一些,其目标,我认为是可以实现的。”

“陛下,军事,要求简洁高效,令行禁止。与官改制涉及地方治理不同,军事改制,没有那么多的杂务纠缠。”

“而之前我们已然做过一些探索,因此臣以为,曾公建议的价值在于,在官改制之前,我们可以结合新军创建,军事学院创建,军机处创建,实施军事改革,同时三班体制的改革也纳入其中,全面地,系统化地,不显山不露水地解决问题。”

赵顼心里有些难受:“按照明润你的思路,这财政就是立竿见影的节省不了?”

苏油躬身道:“陛下,事情没有做起来之前,最好先不要预期得过于美好。相比裁撤人员节省费用,我倒是认为让武群臣责权明确,职能相称更加重要。”

“说一句难听的话,现在这么多人都做不好事情,怎么就能确定人少了之后,事情反而能办好呢?”

“因此臣的建议,是先教会他们做事,尽量减少反对的声音。要裁员,那也要等到职权明确,而且确定其不能胜任之后。”

“到那个时候,也没人再能够用不教而诛,绝情寡义之类的理由来反对。”

赵顼一时间非常感动:“明润这是在为君上考虑,不愿意舆情归咎于我啊”

苏油都没好意思说陛下你想多了,我只是不想让改革失败而已。拱手道:“陛下,百年积重,企望一朝反之,难度实在是太大。朝中大事,诸公往往以为轻易,而每每出乎意料,还是宜缓不宜急。”

“好在大宋这几年经济向好,我们也不是消耗不起,先培育人才,在去芜存菁,事情换一个顺序,损失的也就是三班两万多人两三年的俸禄而已。”

“我大宋的问题,不是官员太多,而是官员这么多还不做事。因此我们应该先解决官员不做事的问题,再解决官员太多的问题。”

“引入奖励机制,形成竞争机制,之后才谈得到淘汰机制。”

“说一句丑话,八公说的,步子迈得大了,容易扯蛋。”

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臣才天授

第一千零二十九章臣才天授

“啊?哈哈哈哈”

赵顼捧腹大笑,笑过之后一边抹眼角一边点头:“八公的道理,比王相公的易懂多了,颇有自然之道。哈哈哈哈”

说完对苏油说道:“诏书再下,万不可推辞了。”

苏油拱手道:“陛下,军机处的提举人选,确定了吗?”

赵顼很尴尬:“没人啊军政皆通的,朝中就那几位,章惇算一个,不过他那脾气王韶算一个,不过现在还在南海熊本,章栥资望又不足”

“明润,既然这是你的建议,那要不由你来提举?”

苏油正色道:“臣固不敢辞,那臣请陛下收回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一职任命。”

赵顼有些恼怒:“我是昏庸之君吗?不值得明润你效力?章惇都能任参知政事,你干敏如此,焉可置国计于不顾?”

苏油躬身道:“陛下待臣以腹心,臣感激涕零,然军机处乃机衡中书,枢密,计司之要。”

“如果臣还担任中书要职,以后对枢密院和计司有什么要求配合的地方,则有以中书压制枢密,三司之嫌,难免不会引起他们的非议。”

“只有独立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