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的最佳选择。
献上此计,王珪只要是有心,那就必然入彀,必然选择自己。
王珪毕竟心胸狭窄,而且也不是特别优秀。
被嫉妒蒙蔽了双眼,对苏轼的忌惮竟然比苏油还大,足见不是什么成熟的政治家。
自己的能力,正是他所需要的,理论上说,苏油入朝之后,两相制衡,也便于王珪这个首相“驾驭”。
所以蔡确根本不需要王珪确定的答复,形势所迫,王禹玉,呵呵呵他不得不为!
入朝四年而至参政啊,这个晋升速度,大概已经刷新大宋政坛的记录了。
蔡确对自己的这番操作,非常得意。
新科进士的事情传到交趾,交趾的群臣彻底放下心来,对大宋的忠诚度刷新到了新高。
金殿释杨莳,陛下亲送衣冠,赐宴敬酒,还写诗命其陪和,这就是彻底洗白了露布的罪行。
这样的皇帝不效力,天底下还有什么皇帝值得效力?
趁此机会,苏油和李道成开始了第三届公务员培训班,这次的范围,扩大到了金瓯路和日南路。
培训班是李道成在主持,而苏油则深入基层,去三州视察去了。
占城的地形就像一串香肠,一个州一个州的串接在一起,一个个访问过去就行了。
局面还不是太安定,任何一项政治制度的改变,都存在反对者。
因此苏油这次带上了石薇,曹南,程岳,打出了旗牌,仪仗,还有五百人的新军随行警跸。
三州官员来到地哩州边界相迎。
奉炎军大部已经解散归农,留下部分精锐,经过木依和平正盛训练之后,与少量的占城原属王军和诃黎降军一起,组成了新的军队。
州军的人数很少,一州七百人而已。
张令从穿着红色的大宋五品官服迎上:“下官张令从,见过少保。”
苏油远远就下得马来:“此后与张世兄同殿为臣,不用如此客气。族谱可上好了?”
张令从笑道:“已令四儿将本宗族谱送去漳州了。认祖归宗的大恩德,一直没能当面与少保道谢,下官惶愧得很。”
苏油说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如今安定了下来,还是需要早择妻室,开枝散叶才行。”
张令从铁打的汉子,也不禁脑门冒汗:“是是”
苏油这才问道:“黄时中呢?”
一个年轻人上前:“下官黄时中,见过少保。少保为先君撰写的墓志,合族褒荣,备感厚恩。”
苏油说道:“汝父为民请命,横身抗暴,他不是为了自己一个人的福祉,而是为了布政州,金瓯路,甚至是为了整个占城全体人民的福祉而牺牲的。”
“这些人里,有远海而来的宋人,有原来留下的交趾人,有本土的占人。”
“因此你父亲的牺牲,不是为了一身一族,而是为了这片土地上生活的所有人。”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里说得很明白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令父是为了所有人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因此重于泰山。朝廷才不吝追封,泽及子弟。”
“你要继承你令父的思想,为这片土地上的人民谋取丰足的生活,庶几可以慰藉祖志。”
黄时中连连称是。
黄牧其实就是一个商贾,但是苏油的墓志铭中,将之塑造成了一个现代的切格瓦拉式的人物,富含国际主义精神,有救他国人民于水火的责任心,捧到了很高的位置上。
不言而喻,这也是实际宣传的需要。
除了黄牧,三州还有一个道德标杆。
李福全,红泥湾战役之后加入了张令从奉炎军的弓箭社首,之后一直负责军队后勤,组织民壮,是奉炎军中萧何一样的人物。
但是占城归宋之后,李福全辞谢了大宋任命的一切官职,重新回村种地去了。
用他的话说,是自己本来就是一介农夫,被诃黎逼得造反,那是没有办法。
如今天下太平,自己也有了宋人的正式身份,已经很满足了。
自己又不会舞弄墨写章,赶车运粮在行,当官那是真当不了,回家种地,才是自己的本份。
与李福全一起返回龙头村的,还有很多当时一起起事的村民。
苏油将此事奏报赵顼,赵顼深受感动,下了特旨,封赏了李福全户部员外郎的散官,并且永远豁免龙头村租赋,以报村民们质朴尚义之德。
因此虽然李福全一身农夫装束站在三州的官员之中,却没人敢轻视与他,苏油都要主动走到他身前,先行施礼,道一声李翁。
第九百二十九章 横山关
第九百二十九章横山关
李福全连连摆手:“当不起当不起,少保可真年轻啊,论年纪,比三太子也大不了几岁吧?”
这就是把玄幻和历史搞成一个版块了,苏油只好耐心解释:“传说不可信,苏油就一介凡夫,没有那些神异”
李福全连连点头:“是的是的,平日里就得这么解释,对吧?”
呃,李翁你好像的确不太适合做官,这么迷信
三州是制糖重点地区,这里每个县都有四通商号兴建的糖坊。
除了制造白糖和红糖以外,还有很多的副产品。
主要是纤维利用和糖蜜的利用。
甘蔗纤维,可以制作纸张,纸箱;
滤泥可以制作成优良的饲料添加剂,味道香甜,适合用来改造粉料的口味,而且让粉料凝聚,减少粉尘;
糖蜜的利用主要在发酵产业上,用于培养酵母,各种曲霉,包括酒曲,红曲,青霉
次级产品,则是蜜酒,青霉素,红米酒,料酒,甲醛,丙酮,有机油漆,魔芋胶薄膜
反过来,这些东西,又极大的推动了畜牧,包装,酒精饮料,漆器,饮食等行业的升级换代。
这个时代对糖的需求,比对盐更加饥渴,因此三州蔗糖根本无需担忧销路。
三州的蔗糖主要运到蕴州进行转运,现在的蕴州城,基本都是等待取货的糖船。
虽然战争前后持续了半年,但是好在甘蔗的收获期比较长,因此没有烂在地里,影响到出糖。
三州选用的是如今最好的蔗种,亩产四千斤甘蔗,出糖六百斤,跟后世不能比。
然而此地虽然一岁三熟,奈何粮价低廉,也就是内地的三分之一,因此要换成经济效益,还是两贯左右。
出糖就不一样了,一斤糖两百,六百斤,一亩地的产值就是一百二十贯!
当然这里边还包括了砍伐,运输,压榨,炼糖,包装,再加工等等一系列在里边,整个流程都有人都参与了分润,而蔗农手里能拿到的,实际十分之一都不到。
但是仅仅十分之一不到,都已经是过去种稻子产值的数倍,农人的心情自是不用说。
当然一百二十贯并不是最终产值,水果糖,薄荷糖,软糖,奶糖,冰糖蜜饯,果酱,糖水罐头这些精加工产品,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