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808 章(1 / 1)

寒门状元 天子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些不爽,但他没有强求,抓着沈溪的手臂道:“先生,那我们找个地方说吧,这里不甚方便,看看那些侍卫,都眼巴巴盯着!”

  沈溪心道,你不跟我在此处说,要去哪儿?当即回道:“其实……若太子真有什么问题,不妨等臣把战事的前前后后好好整理一番,著成书交由太子,由太子自行查阅岂非更好?如果有什么难题,臣还可以就具体疑问进行讲解!”

  “这个好,这个好!”

  朱厚照忙不迭点头,“当然,如果先生能顺便多写几本武侠说本给我,那就更好了,先生给我那几本,我拿回去连续看了一天一夜……嗯,已经看完了!”

  沈溪知道朱厚照正处于求知欲旺盛的年岁,遇到喜欢的读本,肯定看得飞快。

  他这个写书的自然跟不上看书的速度。

  沈溪无奈地说:“这几日微臣事务繁忙,只能暂且将土木堡战事整理出来,如果太子尚有别的需求,只能多等些日子了!”

  朱厚照心中有些不乐意,但最后还是点头,道:“那一切按照先生的时间来搭配,学生只管回去等您的好消息,嘿,其实去沈先生家里看看也不错……”

  朱厚照第一次得到老爹的允许出皇宫,自然心情大不一样,以为可以完全随着自己的性子行事。

  沈溪却不能让他随性胡作非为。

  沈溪行礼:“太子请回吧,臣这就告退了!”

  沈溪发现,朱厚照在京师保卫战中虽然打响了“英勇”、“果敢”的名头,朝中不少人对他刮目相看,但这小子却是在无知者无畏、逞个人英雄的状态下,误打误撞获得眼前的荣耀,充其量依然只是个正在长大的孩子。

  沈溪不想跟朱厚照废话太多,免得被人当作诱导太子做坏事。

  在献俘典礼结束后,沈溪在相当长一段时间会成为朝廷上下中人觊觎的目标,他知道此时一定要做到小心谨慎,不要跟人落下把柄,最好每天只是在家中和六部衙门两边走,不用上朝,当个闲散之人。

  目送太子回宫,沈溪也乘坐马车回到家,适逢胡嵩跃送战利品来到府上……这次可不是送给沈溪的,而是用来堵监军张永的嘴。

  之前张永急迫要跟沈溪讨要自己那份好处,沈溪跟他装糊涂,张永没办法。这会儿沈溪得到战利品,却暂时无法送进皇宫去。

  沈溪对前来交接的胡嵩跃道:“老胡,回到京师小心一些,别以为自己立下点儿功劳就沾沾自喜,狂妄自大。你要知道,现在所有人都盯着咱呢!”

  胡嵩跃听沈溪把他自己和麾下兵将,归为“咱”一列,很是开心,道:“沈大人提醒的是,卑职知道如何做,您尽管放心,我们一定不会丢大人您的脸!”

  沈溪让人把几口箱子抬进家中,谢韵儿好奇到了前院,虽然之前城中献俘仪式闹得沸沸扬扬,但沈家却没人去凑那热闹。

  谢韵儿问道:“相公,怎又有人送礼物来?”

  沈溪道:“你相公在朝中,现在就快成为别人眼里的香饽饽了,之前献俘仪式,送了两万多人头进城,这些箱子里的东西,是你相公我率领的军队在西北几场大战中缴获的战利品,算是把鞑靼人掠走的东西,又给抢了回来。现在将士们各自分了一部分,我自然也不能免俗!”

  谢韵儿紧张地问道:“那能收下吗?”

  沈溪微微一叹:“自然可以收下,之前我们领的那份就不用往外吐了,至于这份,却是给监军太监张永张公公准备的,但让我一个文臣给内侍太监送礼,始终不好看,回头我再看看怎么处理!”

  谢韵儿听得一片迷糊,道:“相公,朝廷的事情,妾身不明白,您自行安排,妾身按照您说的做便是!”

  ……

  ……

  紫禁城,朱祐樘参加完献俘仪式,兴高采烈地回到乾清宫,陪同他一起回来的还有萧敬、刘健、李东阳以及六部主要官员。

  观礼结束前,各国使节心悦诚服,纷纷跪拜在地,三呼大明天子万岁,一时间朱佑樘和大明朝廷的威望在各藩属国如日中天。

  有了这个作为铺垫,接下来就是大臣们谈谈对这次观礼的感受。

  乾清宫大殿中,朱祐樘感觉自己的脸面找回来了,脸上有了血色,坐在龙案后,欣然道:

  “诸位卿家,此番延绥巡抚沈卿家,战功赫赫,朕以为,自太祖开朝以来,无人能出其右者,而且是少年英才,朕心甚慰,不知该如何奖赏沈卿家?”

  皇帝没等征求下面大臣的意见,直接定下奖赏沈溪的基调,在很多人看来,这件事极为不妥。

  刘健和李东阳都意识到自己可能是被弘治皇帝针对了,不太好意思出来在这件事上泼冷水,只能冷眼旁观,希望有其他人出来干预。

第一三〇〇章 明降暗升

  马文升和张懋刚回到皇宫,就被传到乾清宫议事,与二人一道回来的,还有内阁大学士谢迁。

  马文升虽然站在沈溪这边,但在回来的路上,马文升跟谢迁商议了沈溪立下的功勋,仍旧维持了谢迁之前的看法,那就是不能让沈溪被拔擢得太高。

  升得越高,可能跌得越惨!

  谢迁这会儿已经深深感觉到刘健、李东阳对于沈溪的恶意,他知道,沈溪要在朝中立足,必须要得到文官集团的谅解和支持,而不是排挤打压。

  马文升道:“陛下,老臣以为,此战之功,主要在于三军将士浴血奋战。延绥巡抚麾下兵马,被困于土木堡,绝地反击,奋起一战,终令鞑靼数万兵马折损于土木堡,此非延绥巡抚一人之功,而应褒奖全军!”

  相较于朝中其他大臣,马文升对沈溪,以及此战的评价,算是比较中肯。

  就算沈溪有功,皇帝也应该在这次战事之中,重点奖赏有功将士,而不是把沈溪捧得太高,毕竟三边总督刘大夏还没回来。

  刘大夏虽然有战败之过,又被鞑靼人蒙骗,但他总算是率部先后光复延绥镇和宁夏镇,克复城池无数。

  刘大夏率领的才是正统的边军,如果把沈溪带的京营兵捧得太高,边军方面必然不乐意,以后大明可主要是依靠边军来戍守边疆,而不是京营兵马,马文升其实是在提醒皇帝要分清奖赏的主次。

  朱祐樘却好像没听到马文升说的话,看向刘健,问道:“刘少傅,沈卿家如今已然回到京城,长期征战身心俱疲,需要一段时间静养,暂无法赴三边履任延绥巡抚。下一步,由谁来接替沈溪最为合适?”

  刘健听出来了,皇帝是想把沈溪留在京城,为皇室所用。他迟疑地说道:“以右副都御史王琼代之最为合适,如今他于三边之地整顿兵马粮草,做事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