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52 章(1 / 1)

寒门状元 天子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打!”

  胡嵩跃也跟着附和:“是啊是啊,沈大人,您尽管交待,今日这场仗该怎么打?”

  沈溪微微一笑,将手中地图徐徐摊开来。

  这是一份京师周边地势地形图,沈溪在上面画了几个圈,分别代表鞑靼人在城外主要营地所在,还有些有可能是鞑子屯兵的地点,这是沈溪通过观察鞑子兵马动向而自行判断出来的,未必准确,可一旦属实那对接下来的作战会有很大影响。

  沈溪道:“此战最终目的,并非将鞑靼人全数歼灭,而是让鞑靼人知难而退,放弃对京师围困,从紫荆关撤兵。”

  “本官之前便了解到,鞑靼国师亦思马因,在宣府无心恋战,撤兵在即。兵部刘尚书只需探明鞑子殿后兵马动向,肯定会第一时间赶往紫荆关,堵住鞑子的退路。”

  “鞑子若察觉到危险,必会在我大明边军关上闸口前撤出紫荆关,前后大概也就三五天时间!”

  胡嵩跃等人听到这儿,无不精神大振。

  打了几个月的仗,终于到了尾声!

  刘序激动地问道:“沈……沈大人,按照您的说法,只要京师能顶过这三五天,便可保安然无恙?”

  沈溪肯定地回答:“虽然这只是我的判断,但实际情况应该八九不离十。不过即便如此,我们也不能单纯地防守,一味死守只会让战局陷入被动,若京师在鞑子强攻下沦陷,那什么都完了,必须要主动出击!”

  在许多人眼中,鞑靼人在西直门战后已是强弩之末,既然只需要熬上几天,将鞑靼的攻势给顶过去就可以获得胜利,何苦再拼命?

  这是嫌自己手里兵马太多,非要跟鞑靼人硬拼?

  换作以前,肯定一大堆人跳出来跟沈溪说再斟酌一二,但现在,大帐中的这干将领早已习惯听从沈溪匪夷所思的命令,脑子里想的是:

  “如果沈大人只是按照常规套路打仗,我们早就葬身在土木堡了,如何能活着回居庸关,并且成为京师之地翘首以盼的‘救世主’?”

  “现在沈大人的命令确实古怪了一些,但只要按照他的吩咐把这场仗打下去,功劳就在眼前。”

  胡嵩跃出列请战:“沈大人,您有何安排,尽管提,末将必当遵从您的指示,您指向哪儿,末将便领兵杀到哪儿!”

  一堆人用鄙夷的目光望向胡嵩跃,那促狭的目光好似在说:“你一个京营把总,手下现在加一起也没几个骑兵,沈大人要调兵去攻伐那也应该找王将军和林将军这些骑兵将领,关你老胡什么事?”

  沈溪却对胡嵩跃这种踊跃请战的态度给予极大肯定,道:“胡将军有心了,今日这场战事,主要靠步兵方阵突击,骑兵一旁辅助,各阵营间联动须在本官控制内,诸位……可有异议?”

  众将领无不精神大振。原本他们以为沈溪修建营地的目的是为了便于步兵防守,只会把骑兵派出去袭击鞑子,但没想到沈溪依然选择昨日的步骑结合战术。

  昨天这个战术便取得极大的成功,战果喜人,今日只需如法炮制,获得功绩不在话下。

第一二五三章 目标正阳门

  当初升的旭日爬过城头,将西直门以西区域尽皆照亮后,大明勤王军营地内,也焕发出勃勃生机。

  沈溪军中,没有像别人想象中那般死气沉沉,即便有大半士兵经过半宿忙碌,到四更才修筑完防御工事回到各自帐篷睡下,此时他们也精神抖擞地出来进行训练,做好开战前的一切准备。

  朱厚照在城头看得极为认真,当看到勤王军营地一片热闹的景象,脸上笑容绽放,心思不知不觉飞到营地中,成为营地中大明官兵一员。

  朝廷派了熊绣和张鹤龄到城头督战。

  熊绣作为兵部侍郎代尚书事,对于沈溪用兵不是很了解,他看过营地后,立即明白沈溪是准备建立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坚固基地,如此即便作战不利需要撤兵,也不会退往京城,如此鞑子便不会趁机攻占城门。

  沈溪如此做既是为了自保,也是为了确保京师城门不失。

  自保是因为沈溪知道在他遭遇危难时,京师不可能会派出援军,也不会随便打开城门放他和麾下官兵进去,留在城外是必死之局。

  熊绣既是钦命使节,又代表了内阁首辅刘健。

  如今京师九门防务,说是从兵部发出,还不如说是由内阁进行决策,而内阁真正拍板之人就是刘健,连次辅李东阳都没有决断的权限。

  刘健为人谨慎,不会兵行险着,所以京师城门他不会随便打开,出兵之事也是一拖再拖。

  “太子殿下,陛下命微臣前来,请您回宫!”熊绣上了城头,没有说及下一步军事行动,而是直接劝谏朱厚照回宫。

  朱厚照看向城墙外面,丝毫也不理会熊绣的喋喋不休,昂起头傲气十足:“熊侍郎说本宫回去本宫就要遵命而行?哼哼,昨日本宫见父皇时,父皇可不是这么说的,他表扬本宫,说本宫这几日做的事,很合乎他的心意,让本宫再接再厉!”

  熊绣心想,我的小祖宗诶,你是听不懂好赖话吧,皇帝那是恭维你?不过是勉励你两句,让你对治国和领兵有信心,方便你将来成为一个合格的君主!

  熊绣侧过身体,向谢迁求助。谢迁看了看西直门外再次恢复行踪的鞑子游骑,出言道:“太子殿下,鞑子开始活动了,眼看今日战事又将打响,西直门外波诡云谲,您留在此处,对大明将士来说……多有掣肘,不如……”

  朱厚照怒气冲冲地回过头来,怒视谢迁:“谢先生,你说这话是什么意思?本宫留在这里是掣肘?难道本宫还碍了你们事不成?”

  谢迁等人面面相觑,显然熊孩子的脑袋瓜想的事情跟他们截然不同。

  张懋与谢迁站在同一战线,既然谢迁发话了,他也不得不附和一二:“太子殿下于城头督战,一方面需要将士守护,另一方面官兵作战时会分心,太子切不可意气用事!”

  如果顺着朱厚照的意思,就不能说他留在城头碍手碍脚,但其实在这些重臣和武将心目中,还真不希望太子亲临一线,一来国之储君太过金贵,出了什么事可能影响大明国运,二来要保护太子的绝对安全,会让士兵瞻前不能顾后。

  “本宫就留在这儿!”朱厚照把心一横,“今天谁让本宫下城头,本宫就直接跳下去给他看!”

  几名老臣对视一番,即便再有深谋远虑,此时也无计可施,他们善于在官场上阴谋诡诈,但唯独面对一个耍赖的储君,没有半点儿办法。

  熊绣再次看向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