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希望谢迁能想办法,但谢迁碰壁后便没有再做任何表态。
熊绣自己也是奉命而为,在场这么多人官品都比他大,甚至有英国公这样的元勋在场,更不会强自逞强。
朱厚照看着城外,若有所思:“不知道为什么,本宫觉得鞑子下一步要攻打的绝不会是西直门。他们忌惮沈先生兵马,如果从西直门发起进攻,必须先把沈先生的营地给破掉,这太难了!”
在场的人根本不知道朱厚照哪里来的自信,连他们这些阅历丰富的人都无法判断鞑靼人下一步主攻方向,太子连城门都没出过,怎么可能猜中?因此对于太子的自言自语,他们全当未听到。
……
……
京城南苑,鞑靼中军营地,数万汗部精锐已经完成最后的集结。
这次鞑靼人主攻方向,果然不是西直门,而是大明京师门户,也是大明朝臣认为京师防御最为坚固的正阳门。
鞑靼从正阳门攻打京师,主要是因为正阳门从外表看城墙高深,但其实正阳门在京城九门中属于最不经打的一个。
历来在加固九门防务上,正阳门因为在大明君臣眼中坚固异常,都属于被忽略的城门,甚至在几次修缮中都被克扣大量钱粮,以至于正阳门属于京师九门中的纸老虎,中看不中用。
鞑靼兵马以前不是没动过正阳门的主意,但一方面大明在正阳门派驻重兵,另一方面他们也准备将这作为最后的底牌进行利用,如果能够在其他城门打开缺口,便无需动用这记杀着。
但沈溪率部回援打破了鞑靼人的幻想,同时经过这几日连续骚扰作战,正阳门守军大多被调到西直门、德胜门等其他城门,防守出现了漏洞,正好可以充分予以利用。
达延汗巴图蒙克视察完队伍,在怯薛军护卫保护下,策马出了南苑,一路向北,很快便来到天坛。
巴图蒙克没有下马,直接纵马上了天坛,坐在马背上远眺正阳门方向,暗自估算这场战事可能出现的结果。
苏苏哈骑着马急匆匆来到巴图蒙克身后,脸上显现一抹惊慌:“大汗,宣府发来密报,国师前日率部撤离宣府镇城,昨天兵马已出了张家口,去向不明!”
巴图蒙克神色冷峻,道:“亦思马因果然背叛汗部,这个时候他急匆匆赶回草原,到底想干什么?”
苏苏哈道:“大汗,是否需要派出兵马将其捉拿归案?”
巴图蒙克竖起手摇了摇:“不必了,今日之战,若不能克复大元故都,我们便从紫荆关撤兵回草原……”
苏苏哈显得很不甘心:“大汗,这……这……我们好不容易才拿下宣府,兵临大明京师,如此轻易便放弃,是否太不值得?”
巴图蒙克打量苏苏哈好一会儿,摇头轻叹:“有得必有失,诚然以前攻克宣府和紫荆关都很顺利,但此战未能一举攻克西直门,便是最大的失败……最好的战机已然失去,尚不知几时才能得到同样的机会。”
“现在亦思马因撤军,很可能会回草原阴谋不轨,而明朝边军又已撤回,若能克复大都,威慑草原各部,我们或许可与明朝边军一战,若不然,等粮道一断,我草原勇士恐无退路!”
“苏苏哈,本汗对你信任有加,今日之战,仍旧由你来领兵,若能攻下大都,许你国师之位,将来草原八部,必有你一席之地!”
苏苏哈听到如此许诺,心头激荡不已,连忙行礼表态:“末将愿为汗部复兴鞠躬尽瘁!”
“鞠躬尽瘁大可不必,能带着我草原儿郎杀到城头,你的任务便算是圆满完成!”
巴图蒙克抬头看着城墙方向,心中满是恼恨,手上的马鞭情不自禁握紧,“明朝土木堡守军将领沈溪,曾令鞑靼数万儿郎饮恨榆溪,如今又让我汗部兵马多番折戟沉沙,他若不死,我草原儿郎的亡魂不能安息,一定要让他偿命!”
苏苏哈再次行礼:“大汗请放心,末将一定将此人生擒而来!”
“不用生擒那么麻烦,杀死即可!连亦思马因都曾在他手下多次兵败,你还是……嗯,以破城为上,不可意气之争,他守在西直门外,只要派出骑兵骚扰,料其不能掀起多大的风浪!”
巴图蒙克再次看向前方的正阳门城头,“此战,目标正阳门,务求一战功成!”
第一二五四章 袭扰与应对
正阳门之战即将打响,这已是围城以来,鞑靼人对正阳门第三次大规模的进攻。
鞑靼人的目标是正阳门,战前却派出骑兵对西直门和德胜门等城门进行骑射骚扰。
经过多次增兵,如今围攻京城的鞑子总数多达十四万,而连续消耗下来,明朝守军已不到九万,若加上民夫,数量勉强可到十二万。
在交战双方兵马对比上鞑靼占据了上风,但仅是小有优势,毕竟明军作为防守一方,有城墙防御加成,况且明军在城外还有沈溪部一万五千兵马。
午时,德胜门战事进行小半个时辰,明军前来增援的兵马已经增加至两万。
可惜的是,鞑靼人的骚扰浅尝即止,并未发起像样的攻城,连云梯和攻城车也未加入战斗。
鞑靼在西直门和德胜门出动的骑兵约为五千,这样的数量在大明基本可以横行无忌,因为即便是明军两万数量的边军也未必是这五千鞑靼骑兵对手,最多势均力敌。
明朝边军要围剿一路五千数量的鞑靼骑兵,至少要派出五万兵马。
但实际上,明朝能动用五万兵马的战争,已属于旷世大战,名留史册,甚至明朝平日出动两千兵马以上的战事都很少,这就是边关的现状,只要鞑靼人别侵犯九边几座重要的军镇要塞,即便杀入边境腹地,明朝边军在大多数情况下都选择置之不理。
不是不想打,而是打不过,或者说是不好打,即便能打得过也追不上,如此还不如不打,免得劳民伤财。
但如今在明朝京城外,这五千兵马则显得不够用。
光是沈溪这一路,就可以轻易将这五千骑兵歼灭,只是沈溪不会仓促应战,因为他很清楚这只是鞑靼人派出的诱饵,若跟眼前的鞑靼骑兵缠斗,很可能会令鞑子主攻的城门陷入险地。
“沈大人,出兵吧,那些鞑子太可恶了,弟兄们都按捺不住要跟他们一决雌雄!”刘序到沈溪面前,游说出兵。
沈溪正在打量手头的卷宗,这是之前一日调查到的鞑靼驻兵情况。
对于大明朝廷的那些大佬来说,要做的仅仅是驻守四面城墙和九座城门,至于京城外鞑靼人驻扎在哪里,跟他们无关。
但沈溪却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