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7 章(1 / 1)

生命的觉醒 嘎玛仁波切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出来了,但对于盲人来说,却仍是处在黑夜之中;又好像走在沙漠中非常口渴的人,即使走到河边,也仍然没有办法马上喝到水。所以,我们自己要有机缘,又愿意接受佛法,才会真正受到法益。

有因缘接触到佛法的人,往往因为学习佛法的动机和心态的不同,受到的法益也会有所不同。

一、苦痛恐惧的驱使。有的时候,我们因为生命中遭遇很大的苦难,或身体受到很严重的病痛,或者是生活中,家庭、工作、感情等等有很大的挫折,才想起接触佛法,希望从信佛、学佛中得到佛菩萨的保佑和帮忙,早日脱离这些痛苦和障碍。也有的人是因为做了坏事,不管有没有被人发现,心里觉得十分害怕,怕以后死了会堕入地狱,所以想求助佛菩萨,请佛菩萨原谅他的恶行。

其实,遭遇苦难和病痛、恐惧,也没什么不好。要不是这些病痛、苦难或恶行的忏悔,让人有缘进入佛门,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学佛呢!

但是,这种只是为了想脱离病魔苦难、生怕未来进入地狱,而在一种求助和恐惧心理下学佛,将学佛的定义和佛法的范围限定得太小了,这样对我们产生的效果会很有限。当然,这种动机没有什么不好,这是在学佛过程中比较初期阶段的心态,这种心态是可以随着修行慢慢转换,让逃避的心态也能慢慢明理。

二、祈求世间好福报。有些人学习佛法,是为了追求现世衣食住行的快乐或追求来世的福报,或是为了研究佛学得到佛学上的学位等等。

尤其是现在,很多人误解藏传佛教,以为是可以求财得财、求官得官、有求必灵的密法。所以,有人为了追求事业的发展、工作的顺利高升、财富的增加等等来拜师求法,其实,密法和显教一样都是讲因果轮回的,都是讲救世济人的,如果他不是只为了他个人来求福报,也不算不好;但这种为了现世和来世的人天福报而学佛的心态,对佛法法益了解还是很有限,这种心态还是不究竟啊!

三、为自他究竟解脱而修行。什么才是比较究竟的学佛动机呢?首先,我们要知道,世间没有永恒的事物,世上的一切本来就在生老病死的无常中。无常来得很快,其来之前所有的变化,大多数人是没有感觉的。所有人世间享有的功名利禄和天人快乐的种种福报,都会在无常中来到,又在无常中消失,包括我们最执着的身体也不会永远属于我们!

所以,我们前面所说的学佛动机、所受到的法益,不是没有,而是很短暂。我们理解无常的道理以后,不要单单只为了暂时脱离痛苦或希求暂时的福报来修行佛法。暂时地想脱离痛苦,当然是有必要的,没有痛苦,不会让人成熟,也不必要来学佛,就是因为有苦才来学佛。但是,这种苦不是只发生在今生,一旦自身的业力没有清净,这些痛苦与烦恼是会在生命轮回中永久存在的。所以,我们要将学佛的眼光放远一点:要为了自己脱离这一切痛苦,也要让所有受苦的众生脱离一切痛苦;要为了自己得到脱离轮回而永久的快乐,也要让所有众生得到脱离轮回而永久的快乐。这种为了自己和众生究竟解脱的广大心态,才是真正的究竟,也才能得到真正究竟的法益。也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称得上是真正的大乘佛教徒。

痛苦有时候并不是什么坏事,倘若当我们福报因缘具足时,痛苦往往会是我们与佛法结缘的助力。当年的释迦牟尼佛就是在当王子时,看见了世间的生老病死,他就从内心中感觉,怎么世间的众生都会面临这么多的痛苦,什么才能了结这些痛苦呢?于是就开始了悟思寻道之路。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当我们对于苦的感知累积到一定程度时,再遇到佛法的讲解,我们就会有切身的体会,也能对轮回的苦略知一二,从而也有想离苦得乐的愿望。这些也都需要因缘具足的。当然佛法的很多善巧方便是为了让我们了知轮回之苦的缘由之后,能从断恶修善,从因果定律等等角度去反思内心,从而以自己的所感与所悟再去延伸体谅所有如我一般在苦海中挣扎的众生们,并能付出我们的慈悲之力去帮助到更多的众生,把这种佛法的大爱延续下去。

------------

谦卑是觉悟的开始

佛陀的眼睛本来就是无所不知的眼,佛陀也没有任何黑暗需要被照亮,但是我们有,从无始以来到现在为止,我们自私又无明,然后从那里又衍生出来世间的杂念、妄念,像乌云一样把我们最纯洁的佛性、如来藏给死死地遮住了。贪、嗔、痴、慢、疑,这些烦恼障是不让我们脱离轮回的。所知障是三轮分别的思维,也是阻碍我们成就佛的果位的障碍,这两者都必须要净化。

当我们点一盏灯、用最虔诚的心来供佛的时候,我们所祈求的是什么呢?希望用我们最虔诚的心礼敬十方诸佛菩萨,用一颗虔诚的心破掉我们的傲慢。如果我们没有在佛面前跪下,没有在佛的面前用心忏悔,我们永远不知道自己有多少缺点和毛病;如果伟大的佛陀没有花那么长的时间来讲经说法,我们永远也不知道自己毛病的根源在哪儿。所以,要点化我们内心的毛病,必须通过对佛经的诵读和理解,由此可以对照到我们的缺点和毛病在哪儿。

为什么我们要皈依佛陀,皈依佛法,皈依这些佛陀的弟子、僧众?因为靠凡夫俗子的无明看不清楚我们自己解脱的道路,看不清楚我们的缺点和毛病出在哪里。所以我们要礼敬诸佛,我们是罪孽深重的凡夫俗子,虽然有如来藏,有跟佛一样的佛性,但那是被乌云遮住的太阳。如果我们不谦卑而傲慢,是永远看不清楚自己的。藏人有一句话:“在峭壁上面留不住任何一滴水。”昂头挺胸的傲慢者,是观察不到自己内心世界的。

一个人,只有谦卑下来,才能反省自己。就像礼佛一样,佛陀并不需要我们去跪,菩萨也不需要。那么佛经需要吗?当然不需要。历代的传承上师们需要我们跪吗?不需要。为什么要跪?我们自己需要谦卑。谦卑地来礼敬诸佛菩萨,越是了解佛菩萨的伟大,就越知道自己的缺点有多大、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