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8 章(1 / 1)

生命的觉醒 嘎玛仁波切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两者并没有好坏的区别,但精神上的意念比较容易满足,如果精神上无法知足时,对外在的物质需求则永远也得不到满足。

就像我们已经拥有房子时,会想拥有更大的房子;拥有更大房子之后,就想当个官,将整个村视为己有;拥有一个村后,便想当个县长拥有一个县,最后还想做一国的领导,甚至还可能幻想:如果全世界属于自己一个人,并受自己支配,那该多好。有这种心态的人,他的追求是无止境的。无止境追求的心态,可以区分为“精进”和“贪念”两种。如果为了让自己得到满足而去努力,这是应该的,但如果没有用心观察,当这种努力导致得不到满足而痛苦时,你就要谨慎了,因为它已经转变成“贪念”了。因此,并不是不该努力,而是不应该滋长贪念。

如果我们在精神上不易满足,在这种不满足的强烈欲望主导下,使得人生的一切都不顺利;连带在往生的过程也不会顺利,因为人会执着今生的一切。我常发觉,很多孩子对父母亲不孝顺,而父母在面临往生时,因为强烈的慈悲心,还在想着家人,惦记着孩子怎么没来,挂心小孩还没有买房子、尚未成家立业等等。

此外,当你因为贪念而拥有或是得不到时,其他的嗔恨心、嫉妒心、傲慢心会一并升起。欲望达成时,短时间内当然会很快乐,而且会对得不到这一切的人产生强烈的傲慢心;而当希望落空时,就会对拥有这一切的人产生嫉妒心,这种嫉妒心是无止境的。所以我们常说贪、嗔、痴、嫉妒、傲慢都会带来痛苦,应该舍弃,要将自己的心拉回原点,让我们的心灵充满本真的善良纯洁。

内心得不到调服,那么无论我们怎么努力前行,都会面临很多的麻烦和问题等待我们去处理,但是在处理的过程中由于内心的不平稳,情绪困扰左右,我们也很难理智地看待问题和处理问题。人无论怎么打扮和注重外在,如果不注意观照内心和调养心灵,那么乱麻般的内心也会让我们的生活处于混乱之中。

------------

欲求正等觉菩提

菩提心的藏音是“蒋秋森”。“蒋”是扫除,“秋”是拥有,“森”是心。“蒋秋森”的意思是:为了天下所有的众生,远离所有的痛苦,获得正等觉佛果位。《现观庄严论》中提到:“发心乃为利他故,欲求正等觉菩提故。”

如果没有菩提心,不管虔诚心、出离心有多强,个人的修为还是会和自私的念头混在一起,所以不会变成成佛的因。有了菩提心,即使只做了一点点的功德,例如只是一句短短的六字大明咒,或是一个简单的佛号,都将转为成就无上菩提的来源。当修行功课圆满后,将一切所做的善事回向给众生,将会变成无量的功德。

西藏有句话:“生起菩提心比发菩提心更重要。”发菩提心是指刻意地在心中发愿。这种偶尔想想的菩提心,可能随着种种因缘的聚合而忘失,不能在心中扎根。但是,先发菩提心的训练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发菩提心就不会有生起菩提心。而生起菩提心是指能够自然生起菩提心,能长时间存在心中,不会因为因缘的改变而忘失或退转,且能不断增长,并付诸行动。这也是祈愿文中“菩提心为至妙宝,未生起者愿即生,已生慎勿令退失,并愿增上善无尽”的意思。倘若菩提心不够稳固,那么面对众生、面对现实的挫折时,就会退缩。

如果自己尚未生起菩提心,希望能让它在自心中产生;如果你已拥有菩提心,应该让它永恒稳固地存在心中,且让它愈来愈往上增长。

菩提心因个人心量的大小,可分为三种不同的发心:一般胆量者的发心,中胆量者的发心,大胆量者的发心。

一般胆量者的发心,称为国王式的发心。一个人想当国王,会想方设法先凝聚大众的力量,让很多人在他的领导之下为他服务,并靠着这群人的强大力量去消灭不利于自己建立政权的因素,成为国王;因为拥有了国王的地位,他才能以自己的权势给予百姓大环境,实现国泰民安。在这个过程中,首先是以增强自己的能力为主,当拥有强大的权力后再来利益大众,这种心态称为国王式的发心。换句话说,在自己未成佛之前,我们会想:“我要度尽所有的众生,但是,如果我自己没有成佛,连自己都无法调伏、都救不了,那么要调伏众生、利益众生就会有困难。”所以,有这样想法的人,会希望自己先成菩萨、先成佛,等到成佛之后,有足够的能力调伏利益众生时,才去度众生。这是第一种心态,又称为下士道的发心。

中等胆量者的发心,称为船长式或船夫式的发心。一个船夫要将许多人渡到海的另一边,必须先将所有的客人安置在他的船上,而他手上掌握的舵轮,也就是方向盘,是船客生命的保障。驾驶船只时,船长必须想方设法不去碰到暗礁,安全地将船开到彼岸,让船客和自己安全地到达目的地。此种发心是:“我先成佛,好像愧对于众生,可是我晚成佛,胆量上又不太足够,所以希望我和天下所有的苍生一起修行,直到有一天到达彼岸,一起成佛。”这样的心态,又称为中士道的发心。

最大胆量者的发心,称为牧人式的发心。一个牧人,不管是牧羊或是牧牛,他必须先选择不会有野兽来伤害牛羊的肥沃草地。找好草地之后,他会走在牛群羊群后面,将它们赶到安全地方去放牧。也就是说,自己找到成佛这条道路之后,会用心保护这条成佛之道,不让它受到贪、嗔、痴、嫉妒、傲慢,以及世俗中的杂念、妄念等等这些“野兽”的侵害,并将成佛的所有方法和诀窍,以及能为自己带来所有福报的肥沃草地,给予众生。让众生走在自己前面,希望他们都能提早成佛,直到一切地狱空、轮回空;自己走在后面,再跟着众生一起成佛。这种心态是最上上的大胆量者,又称为上士道的发心。

在这三者中,国王式的发心也称为大许诺式的发心,就是向众生承诺在自己成佛之后一定会救度他们,以如此的菩提心,靠众生的力量先让自己成佛。这就像伟大的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和许多已经成佛的佛都是如此——在他成佛之后,再来广度无边的众生,让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