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将会持续将近三百年的时间。三百年后,当江东地区的人口达到千万级别规模的时候,其人口增长速度自然而然会变得缓慢下来。
原因很简单,到了那个时候,如今的这些生产工具已经无法再向大自然索取更多的资源了,无法获得更多的资源,人口增长自然就会陷入停滞。到了那个时候,国家的统治者也不会再鼓励寡妇改嫁,而是会表彰贞洁烈女,宣传丧偶的妇女守寡,让她们不要改嫁。
没办法,江东就这么大,田就这么多,要是寡妇再改嫁生孩子的话,势必会造成地少人多的现象。为了控制人口增长,当权者不得不这么做。
当然,以上这些都是建立在科技没有获得重大突破的基础上的。若是将来宜国的继任者能够搞出蒸汽机,搞出工业化的话,江东地区的人口或许会进一步增长,直到破亿。不过那已经是不知道多久之后的事情了,根本不在商离的考量范围之内。
如今商离需要做的,是苟过这段时间,等到这批新生儿长大成年,而后再带领宜国的新生代北伐,收复故土,封邦建国。
这个时间不会太长,大约只需要5-10年。那个时候商离才不过30多岁,正值一生中精力最充沛的时候,用来北伐刚刚好。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在宜国缩在江东地区猥琐发育的同时,北边的姬周王朝也发生了不小的改变。
首先是齐国。自从二次伐楚结束之后,齐国的国君姜太公便直接陷入了老年痴呆状态,许多国事都无法亲自处理,只能交由其嫡长子代为解决。
姜太公的嫡长子在能力上是没有太大的问题的,毕竟他跟了姜太公几十年时间,该学的东西都学得差不多了。但是在政治敏感度上,他却无法和姜太公相比拟。
在过去的5年时间中,子贸率领的宜国商队在中原诸国之间到处开花,疯狂地购买殷商遗民回去。如果姜太公此时还能保持清醒的话,他一定会察觉到此事的不寻常,进而派人追查这件事。但是很可惜,为了给姬诵这个外孙擦屁股,姜太公耗干了自己的最后一滴精血,直接成为了一个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痴呆症患者,日常生活都需要旁人服侍,更别说是追查子贸商队的动向了。
也正是因为这样,这些年子贸才能在中原诸国之间做得那么肆无忌惮,一批一批地运送奴隶回去,作为宜国人口增长的“种人”,增加宜国的实力。
如果姜太公知道这件事的话,只怕他会立马提兵追杀子贸的商队,将其彻底留在中原。但是很可惜,此时的他已经做不到这一点了。在返回齐国的3年之后,姜太公于一场睡梦中溘然长逝,死前没有承受任何的痛苦,身旁还有儿孙环绕,倒也算得上是寿终正寝了。
姜太公的离世并没有在中原大地上掀起多大的波澜,毕竟一个九十多快一百岁的老人,之前还生活不能自理了好几年,大家早就已经做好了他去世的准备了。因此在得到姜太公离世的消息之后,各国国君除了派遣使者前去齐国哀悼一下之外,倒也没有做出其他太过激烈的举动。日子还是要过的,老一代人走了,新一代人还要继续生活下去不是?
中原诸侯都没有对姜太公的离世表现得过于悲伤,但是姬诵不同。据说在得知了自己的亲外公离世之后,姬诵在自己的寝宫之中活生生地哭晕了过去好几次。很显然,他对这个护住了自己王位两次的亲外公还是有很深的感情的。活着的时候他或许还会担忧姜太公功高震主,如今当事人已经死了,姬诵自然不需要再掩饰什么,直接就将他对姜太公的感情表露了出来。
而在哭过一场之后,姬诵立马就派遣使者前往齐国,向新任齐国国君询问,姜太公临死前是否有什么遗言。
遗言自然是有的,根据新任齐侯的说法,姜太公希望自己死后能够被运回关中老家安葬。
对此,姬诵自然是没有不允的道理。不久之后,一支运送姜太公遗体的车队从齐国国都营丘城中缓缓驶出,朝着关中驶去。
不仅如此,姬诵还给天下诸侯发了诏令,命令他们前来参加姜太公的葬礼。
399.葬礼上的阴谋
在接到姬诵的诏令之后,天下诸侯纷纷感慨姬诵和姜太公这对君臣祖孙间的亲密感情。而后也不墨迹,全都从各自的封地起身,前往关中参加葬礼。
葬礼很隆重,在姬诵的强烈要求之后,姜太公获得了以天子之礼下葬的资格。所有的诸侯全神情肃穆,站在各自的位置上,准备送姜太公最后一程。
而就在这个时候,意外发生了。
前来参加葬礼的王后申国女以及她的儿子姬周太子姬钊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朝着即将下葬的姜太公棺椁丢了一块石头。
“砰!”
石头撞在了棺椁之上,同时也砸在了诸侯们的心里。
参加葬礼的诸侯全都用惊骇的眼神看向王后以及太子,试图向对方讨要一个说法。
“是我干的,和王后太子无关!”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侍女突然跳了出来,一边将申国女和姬钊护在身后,一边朝着姬诵磕头道:
“石头奴婢丢的,真的和王后太子无关啊!奴婢愿意以死谢罪,给太公陪葬!”
说着,她便直接跳入了墓葬之中,抓起一件陪葬用的兵器,自杀在了姜太公的坟墓之中,给姜太公当了人牲。
侍女确实是死了,但是这场风波却没有结束。虽然侍女将所有的罪责都揽在了自己的身上,但是参加葬礼的诸侯们却并不认为侍女说的是真的。
原因很简单,她没有这么做的动机。
为了给姜太公殉葬,所以朝着姜太公的棺椁丢了一块石头?这是个什么说法?
如果她真的想要殉葬的话,完全没有必要这么做啊!直接提出殉葬申请,想来姬诵不可能不答应的。
既然石头不可能是侍女丢的,那么答案就很明显了。石头是王后申国女或是太子姬钊丢的,当然,太子姬钊的概率最大。
至于动机么……一个5.6岁的孩子,拿起石头乱砸人,这需要动机么?
纯粹就是顽劣,缺乏教育罢了!
这一刻,诸侯们看向姬钊的眼神变得不友善了起来。
这样的人,将来真的有资格继承大统,统治自己吗?
小小年纪就不尊重诸侯兼自己曾外祖父的姜太公,这样的人长大了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