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内心愧疚,予一人决定加封王叔的子嗣为诸侯。”
说着,姬诵便装模作样地低头思索了一会儿,而后抬头道:
“伯禽已经就任鲁国国君,予一人便不做改动了。王叔次子将来是要继承王叔周公爵位的,予一人也就不再加封了。至于剩下的那些人么……着,封王叔三子伯瞵于凡地,建立凡国,伯爵。封王叔四子伯龄于蒋地,建立蒋国,伯爵。封王叔五子于……”
随着王令一条条被颁布出来,周公的孩子们也一个个被册封为了新的诸侯。
历史上姬周一共册封过三次诸侯,其中第一次是武王伐纣之后,武王将自己的兄弟分封在了各地。第二次是平定三监之乱之后,周公将自己的长子以及其他的姬周宗室子弟分封在了新征服的土地上。至于第三次么,则是在周公死后,姬诵为了表彰周公的功绩,将他的儿子们都册封成了新的诸侯。
而这三次册封的诸侯,则被分别称为文之昭,武之穆,周公之胤。
如今姬诵所做的,就是将历史上在周公死后发生的事情给提前了而已。
“臣……多谢大王恩典……”
虽然姬诵册封的是自己的孩子,但是周公的心中却没有丝毫的喜悦。因为他的内心非常清楚,姬诵如今对自己越好,自己之后的生活只怕会越悲惨。
如今姬诵所给的这一切,都不过是提前预支的补偿罢了。
“行了,今日的朝拜便到此为止吧,诸位爱卿想必也累了,退朝吧。”
在周公接受了自己的册封之后,姬诵当即摆了摆手,示意诸侯们可以退朝了。
“喏!”
诸侯们朝着姬诵行了一礼,而后便缓缓起身,开始按照次序退场。
之前第一个进场的三公,在退场的时候依旧走在了诸侯们的最前列。只是与来之时不同的是,此时的三公以及诸侯们的心态较之之前已经大大不同了。
原先诸侯们唯三公马首是瞻,而现在……三公在他们眼里也不过是资历稍微老一点的同僚罢了。
“周公!周公!你怎么了!?”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惊呼声突然从大殿门口的位置响起。听到声音的姬诵急忙朝着大殿门口的方向看去,而后便看到了周公倒在地上的身影。
……
“王叔没事吧?”
王宫的侧殿中,姬诵对着被招来看病的巫医问道。
“哎,周公这是思虑过多,忧虑成疾。兼之年纪大了,体力精力跟不上,因此才会在出殿的时候晕厥。”
毕竟是王家的巫医,水平较之寻常的老巫师还是要强上不少的,一眼就看出了周公的病症。
“然后呢?王叔可还有的治?”
姬诵可不管你病因,他只想知道周公是否还能得到救治。
“应当没什么大碍,周公只是精力消耗过大,只要休息一段时间,应当就会自行醒来。”
巫医小心翼翼地回答道:
“只是……”
“只是什么?”
姬诵急忙问道。
“只是哪怕周公醒来了,将来的寿命只怕也不会太长。”
巫医看了一眼躺在床上的周公道:
“臣听闻,在摄政的那段时日中,周公为了国事不至于出现问题,基本上事事都是亲力亲为。不仅如此,在有限的空闲时间中,他还要抽出时间接见前来投奔的人才。据说为了接待人才,周公甚至会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大王您说,在这样的情况下,周公的精力又怎么可能会消耗得不快呢?”
“也正是因为这样,别看周公如今才五十几岁,但是他心中的精血却已经比那些八九十岁的老人还要少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周公晕倒在大殿门口,也就顺理成章了。”
“幸好周公如今并未承受什么致命伤,因此他还有醒来的可能。不过再想让他像之前那样替国事操心,确实不能了。如臣所见,接下来还是让周公安心养老吧,兴许还能让他多活几年呢。”
350.两支船队
远在南方的子楚自然不知道发生在关中的事情,此时的他正站在新式船只的甲板上,双手背负,一边看着两岸的风景,一边思索等会儿见到虎国国君之后应当如何说辞。
没错,此时的子楚正在前往荆楚的路上。
在确定了耍水设计的船只可以在大江和大海上进行远洋航行之后,商离便抽调了宜国所有可用的人手,让他们加班加点打造船只,并且在今年年初的时候成功地打造出了4艘战船。
再加上之前耍水打造的那艘样品船,如今的宜国已经拥有了5艘新式战船了。
原本商离是打算只派3艘船前往荆楚,留下2艘船用来进行远洋航行,开拓前往辽东的新航线的。不过考虑到子楚他们这次出使的是荆楚地区最强的诸侯虎国之后,商离最终还是打消了这个念头。
没办法,虎国是一个大国,如果自己派出的队伍人数太少的话,是很容易被对方看轻的。为了确保子楚在和虎国的交涉之中可以处于一个较高的地位,商离最终还是决定将所有的新式战船都派出去,让他们给子楚壮壮声望。
至于新航路的开辟……商离表示,反正造船对于现在的宜国来说已经不是什么难事了,只要多花点时间,总归是能将开辟新航路的战船给制造出来的。到了那个时候,自己就能让那些新造出来的战船去开辟新航路了。
而在想通了其中的道理之后,商离直接大手一挥,将所有已经造出的战船都拨给了子楚,用来给他撑场面。
“不知不觉,已经过去半个月了呢。”
看着两岸不断变换的景象,子楚不由低声呢喃道:
“想不到,荆楚竟然距离国中如此之远。”
毕竟是刚刚走出校园的少年,虽然在学校中学习过国家地理,知道荆楚在什么位置,但是光凭纸上学习是无法对两地的距离产生一个具体的概念的。而在经历了长达半个月的水上航行之后,他终于意识到,这个世界远要比自己想象的庞大。
“也不知道,那波一起从国中出发的人怎么样了,是否已经顺利抵达奄国了。”
忽的,子楚似乎想到了什么,将目光从两岸收了回来,转头看向了南京的方向。
是的,这一次从南京出发的队伍不单单只有子楚他们这一支,在子楚船队离开南京的同一天,另外一支船队也离开了宜国。不过与子楚他们不同的是,这支船队前进的方向并不是西边,而是东边长江入海口的方向。
没错,这支船队就是子贸带领的宜国商队。不过与上次走陆路北上不同的是,这次宜国商队走的是水路,具体路线是从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