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07 章(1 / 1)

我在西周当国君 呆呆兽本呆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来到了大殿的中央,对着姬诵行礼道:

“既如此,此事便是臣等误会沃操了。臣等没有搞清楚其中的原委,就对沃操进行诬告,还请大王治罪。”

“嘶~”

听到这话,在场的诸侯们纷纷倒吸了一口冷气。看周公这架势……他是准备认输了?

不能够啊,莫非……周公这是准备还政于天子了?

事到如今,在场的诸侯哪里还不明白,这场所谓的杀不杀沃操的争论,其实是一场新老权贵争夺权力的战争。

一旦姬诵赢,那就意味着接下来姬周的实际掌权人将从以周公为代表的三公转变为天子姬诵。而一旦周公赢,那就意味着姬诵将继续被打回去当傀儡天子,权力依旧被以周公为代表的三公把持。

原先诸侯们是不看好姬诵的,毕竟姬诵实在是太年轻了,而周公和姜太公过往的“战绩”过于彪悍。别说是一个未成年的小年轻了,哪怕是在场的诸侯全部绑起来,都不敢说自己这边能够斗得过周公他们。

然而令诸侯们没想到的是,姬诵在这种近乎绝境的状态下,竟然能够绝地反杀,将周公他们打得毫无还手之力,以至于周公竟然直接选择了认输。

“看样子,我姬周的天,这是要变了啊。”

有姬姓诸侯在听到周公的话之后,一脸复杂地看着前方的周公,在心中暗道。

当然,也有诸侯在心中有不同的看法。在他们看样,姬诵似乎赢了,但是实际上他其实是输了的。因为在这场斗争中周公他们其实是放水了的,否则之前在姬诵询问有没有诸侯有意见的时候,只要周公一个眼神示意,只怕就会有乌泱泱一群人站出来提出不同意见,逼迫姬诵就范。

然而周公终究没有这么做,或许是他不敢,害怕这么做会撕裂新生的姬周王朝。亦或者是没必要,毕竟他的身份只是个摄政,其职责是在天子成长起来之前替他监国。如今天子已经表现出了上位者应有的手段,再那么强硬下去已经失去了意义。

总之不管是什么原因,周公退让了。在天下诸侯的面前,正式向姬诵服软,并且表示愿意将手中的监国之权还给姬诵。

对此,姬诵心中自然是狂喜不已的。不过在经历了这么多的事情之后,姬诵的心性也较之以往要强大了不少,因此他非常轻易地就控制住了自己的表情,一脸和善地对着请罪的周公说道:

“周公何出此言?您之前之所以控诉沃操,纯粹是因为担心他带坏予一人,破坏我姬周的亲亲传统罢了。从这个角度来说,您的做法其实是为予一人好的,予一人又怎么可能会因此而怪罪于您呢?”

“如此,臣便多谢大王的不最之恩了。”

闻言,周公的脸上非但没有露出任何欣喜的表情,反而还一脸忧虑道:

“武王驾崩之时,大王尚且年幼。为防止大王误入歧途,因此武王特意命臣与召公、太公二人摄政监国。而今时过境迁,大王也已经长成翩翩少年,即将成婚了。臣观大王如今的谋略,已经不逊于当初的武王,已经有能力亲自治国了。因此臣斗胆,请大王接过治国的担子,治理九州万方,天下诸侯。”

说完,周公便直接对着姬诵跪了下去,行了一个稽首礼。

“为天下苍生计,臣等恳请大王亲政!”

周公都跪下去了,一旁的召公太公等人自然不好再继续站着,当即学着周公的样子,朝着姬诵跪拜了下去,恳求对方亲政。

三公如此,其他诸侯就更不用说了。纷纷有样学样,请求姬诵“出山”,治理天下诸侯。

“这便是权力的滋味儿吗?感觉……还真是不错啊。”

端坐在王座上的姬诵看着下方乌泱泱跪倒的人群,顿时一阵心潮澎湃。曾几何时,他为了权力苦苦追寻却不可得;而现如今,权力却主动地来到了自己的面前,请求自己将它抓在手中把玩,不同意它反而还不高兴。

“予一人有今日,全赖沃操之功啊!”

这一刻,姬诵想到了很多。而他脑海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则是那个制定了全套方案的沃操:

“若非是他,予一人又如何能够有今日呢?不行,此事之后予一人一定要继续将他调回朝中,重用起来才行。至于理由嘛……便说是因为他成功地操办了予一人的婚礼好了。”

一想到自己用这个理由将沃操调回朝中重用之后诸侯们可能的表情,姬诵就忍不住一阵想笑。

349.周公吐哺

三公带头,诸侯拜服,接下来的剧情也就顺理成章了。姬诵先是以自己年纪尚小,且三公劳苦功高,又是武王的托孤大臣为名,表示自己坚决不肯亲政。

而三公和诸侯们则是表示姬诵已经拥有了亲政的能力,且还是天命所归的天子,不亲政不行。

最终在双方你推我让之后,姬诵“不得已”接过三公手中的权力,表示自己愿意亲政。

“予一人虽已亲政,然而外面之事还是要请诸侯爱卿多多担待啊。”

接过权力的姬诵端坐在王座之上,对着下方的诸侯们说道:

“过几日便是予一人的婚礼,等婚礼之后,诸位爱卿就要返回自己的封地了。届时还望诸位爱卿内修文德,外治武备,以此来吸纳野人,震慑蛮夷,保卫一方平安。”

“喏,臣等谨遵旨意!”

姬诵说得都是以前周公说的话,因此诸侯们也都按照以往的说辞回答了一遍,陪姬诵走完了一次流程。

“至于王叔……您之后有什么打算吗?”

在和诸侯们客套完之后,姬诵转头对着周公说道。

“臣想返回成周,在那里继续完善我姬周的礼乐制度,还请大王应允。”

周公拱手答道。

“完善礼乐制度么?”

听到这话,姬诵低声呢喃了一声,而后开口道:

“成周远离镐京,且又是新建之城,人丁稀少,怕是不利于王叔制定礼乐制度。这样吧,王叔的封地在周原,而文武王的王陵也恰好埋在那附近,不如请王叔返回封地,在那里制定礼乐制度,王叔以为如何?”

返回……封地?

听到这话,周公不由一阵头昏目眩。不过此时姬诵已经亲政,他再也不能像之前摄政那般否决姬诵的决定了,无奈之下,当即只能拱手行礼道:

“臣……多谢大王恩典……”

“王叔不必如此,当初若非王叔力挽狂澜,如今我姬周会变成什么样子还不一定呢。”

这时候,或许是真的想起了周公的好,亦或者是为了收买人心,姬诵竟然真的当众哭了出来:

“王叔此去,身负为我姬周制定礼乐制度的重担,怕是轻易不能回京了。为表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