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于嫁女。
而单于也已经答应了,并且决定将其最漂亮的女儿封为‘北海阏氏’。(注)
这位北海阏氏是单于的第十一女,母亲是一位西域公主,传说,非常漂亮,皮肤白皙,体态婀娜,素为单于所爱,也是匈奴的宝石。
本来,单于打算将其嫁给乌孙国昆莫军须靡,作为羁绊乌孙的人选。
因此,从小就对这个女儿进行了各种培训和教育,使之能在嫁到乌孙后,为匈奴利益而战。
在接到汉朝皇帝求亲的信息后,单于立刻就改变了主意。
比起乌孙,东方的汉朝,无疑是更重要和更强大的姻亲对象。
倘若能通过嫁女,达到控制汉朝的战略,那匈奴就赚大了!
在与汉朝皇帝联姻这样的大事相比,朝鲜,无疑就成了微不足道,可以随意牺牲和放弃的棋子了。
匈奴单于可不希望因为朝鲜的事情,而导致汉朝皇帝不愿意娶他女儿了!
在知道了此事后,整个朝鲜使团如丧妣考。
他们真正的体会到了小国的悲哀之处!
好不容易攀上了匈奴爸爸的大腿,以为能得到保护和怜惜,远离汉朝皇帝暴政。
可谁曾想,汉朝皇帝不过就说了一句‘愿娶单于女为妃’甚至明确的说明了,只是妃嫔,甚至是什么级别的妃嫔都没说,匈奴人就立刻毫不犹豫的将已经全身心的决定要侍奉匈奴爸爸的朝鲜人给当做了弃子了……
“该怎么办呢?”朝鲜使团上上下下都是唉声叹气。
谁都知道,假如汉朝皇帝娶了一个匈奴单于的女儿。
那么,未来几年内,汉匈都不可能发生任何的战争,甚至连摩擦都不会有!
更可怕的事实是――万一汉朝皇帝发动对朝鲜的战争,说不定,匈奴的部落还会大力提供援助和支持……
要知道,匈奴国内,地位高的女性贵族如母阏氏、大阏氏,可是都有着自己的部落、军队和牧场。
这次单于嫁女,一旦顺利成行。
不管是按照汉朝的规矩,还是匈奴的规矩,这嫁妆里,可都必不可少的会有陪嫁的军队、牲畜、奴隶和官员、贵族。
尤其是匈奴人,以朝鲜人的了解,他们一直就是秉持着给予外嫁的阏氏大量牲畜人口和军队,以作为阏氏外嫁后的仪仗和靠山……
而临近该阏氏的匈奴部落,一般也都会服从该阏氏的命令,给予相应的援助。
这汉朝与匈奴这两个庞然大物要是因此合流了。
这世界恐怕就要变色了。
“要不然,咱们赶紧回国,然后给汉朝天子上谢罪书,赔礼道歉,汉朝人一直都挺好面子的,相信咱们这样做,可以得到汉朝人的谅解,说不定,还能得到一笔丰厚赏赐呢!”有人悄悄的提议。
随即,附和声四起。
给汉朝服软,甚至投降。
对大多数朝鲜贵族来说,没有什么心理压力。
汉朝人这些年来连匈奴人跑过去都是优待,甚至不吝于列侯封国。
朝鲜国内也有人曾经跑回汉朝领地,一样受到了长安方面的优待,赐予了丰厚的赏赐。
只是,作为朝鲜太子,卫严这个被封为右渠王的卫氏王朝继承人,却很清楚。
所有人都可以投降可以归顺,唯独,卫氏不能这么干!
卫家与刘氏,那可是血海深仇啊!
刘氏天子把卫家的族人可是杀的干干净净!
这卫家要是服软甚至归顺了,可能长安天子开始还会假惺惺的做做样子,封王赏赐什么的。
可一旦长安消化掉了朝鲜,那么,等待卫家的,肯定是斩草除根啊!
换了卫严是汉朝皇帝也一定会这么干!
谁会留着一个自己的祖宗曾经杀过全家的叛贼后代?
要知道,汉人可是推崇九世之仇,犹可报的!r1152
最快更新,阅读请。
------------
第四百节 父系天下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宣室殿中,刘彻举着玺印,在匈奴和亲的诏书上盖印。
这预示着,汉匈之间的新一轮和亲条约正式签订,和平得到了条约的保障,按照过往惯例,汉匈和亲条约签订后,至少有四年,匈奴人都不会破坏和亲条约。
而这一次,刘彻预计,起码有个五六年的安稳种田期。
匈奴使团,自然是欢天喜地的接过和亲条约的文本,恭贺着道:“皇帝既定和亲,汉匈永永交好,两国永无兵革,外臣等伏维顿首……”
刘彻有些没好气的看了这帮欢天喜地的家伙们一眼。
为了这次和亲,刘彻付出了大量的金钱与各种物资。
这笔钱粮物资的总价值超过五千万钱!
相当于汉室去年岁入百分之一的财富,就这样进了匈奴人的口袋。
换了谁,心里都不会舒服?
更何况,刘彻心里清楚,这笔钱,这个和亲的条约,再怎么粉饰,怎么装扮,再怎么妆点,也摆脱不了,这个和亲,这个条约,实质上是与两宋用岁币来跪舔辽金西夏没有区别。
严重一点来说,这就是个卖国辱权的条约!
是用金钱财帛来换取和平的条约。
再进一步,就与[满清与西方列强签订的条约没太多区别了。
刘彻此时,心中满满的都是屈辱感!
作为皇帝,作为天子,作为江山社稷的主宰,作为穿越者。无论是那个身份,他都很难接受这样一个屈辱性的条约。
但现实逼迫他不得不接受。
“大抵后世唐太宗定渭河之盟。也是朕这样的心情罢!”
唐太宗渭河之盟后四年就灭亡了突厥,俘虏了突厥可汗。
刘彻却不知道。他要复今日之辱,要等待多少年,更不提抓个匈奴单于回长安当吉祥物这样的梦想了。
匈奴人得意而去,留下满殿悲愤的汉朝君臣。
刘彻抬起头,看着匈奴人远去的背影,道:“和亲既定,传令中外,毋违朕意,不可主动挑衅!”
在过往的记录上。汉匈之间百分之八十的战争与纷争,基本都是匈奴人主动挑起的。
但也有百分之二十,是汉朝这边的愣头青,忍不住匈奴的挑衅,主动出击造成的。
历史上,李广就是这样一个愣头青!
是以,汉室每次和亲换约后,都会重申,不许主动挑衅的命令。
但是呢。基本从皇帝到下面的大臣,都没把这个命令当回事。
要是能占到便宜,那主动出击的愣头青,瞬间就能变成英雄――譬如李广历史上在上谷郡守任上干的那样……
只是。刘彻是真的不希望,有愣头青来破坏他的战略。
假如说,历史上小猪的霸权战略是。先把块头最大的匈奴干趴下,再狭天下第一强国的威势。来收拾四方小国,扩张版图。
那刘彻的战略。就是反过来了。
先易后难,先小后大。
先用周围的小国练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