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65 章(1 / 1)

我要做皇帝 要离刺荆轲 2000 汉字|3 英文 字 2个月前

彻淡淡的下令。

此刻,在刘彻的御座左右,已经站着数名身高俱是八尺以上,虎背熊腰,且相貌端正,拿着斧钺的卫士,台阶上,也分列着十几位仪表堂堂的侍中、尚书一类的近臣。

剧孟拿着一柄斩马剑站在台阶下方,瞪着大大的眼珠子。

义纵拿着一柄大斧,站在刘彻身后,同样绷紧了青筋,一副要吃人的模样。

但其实,这就是个面子工程。

刘彻虽然觉得真正的威风不是靠这样装出来的。

但,目前他也不想改这套制度。

毕竟,就连后世的米帝,不也要在外国元首到访时,拉出来三军仪仗队什么的给对方瞧瞧吗?

因此,刘彻也就将这些家伙看成了三军仪仗队。

不多时,七八个穿着黑色王袍的男子,在大鸿胪周仁的带领下,走进殿中。

“外藩小王,拜见汉天子,恭问圣天子圣安!”这些国王酋长一进大殿,首先就扑通一声,跪了下来。

然后,他们各自双手高高举起一份帛书,道:“臣等久处荒服之外,不知中国礼仪,但有冒犯,还请天子宽恕,谨献薄礼,贡于天子……”

刘彻端坐于御榻上,闻言。笑了一声问道:“诸位藩王远来辛苦,一路上,可还算顺利?”

“赖陛下之威,一路上,顺风顺水。无所阻碍……”真番王自上次来了长安后,回去后,就专门请了几个读过书的汉人,天天教他礼仪,这会拍起马屁来,顿时无人能及。

刘彻听了。笑道:“真番王别来无恙否?”

真番王立刻就爬出来拜道:“劳烦圣天子垂问,小臣诚惶诚恐,有赖圣天子洪福,小臣一切安好,唯有一事。小臣日思夜想,今番得见天颜,恳请陛下恩准!”

说完,他就把脑袋紧紧的贴到地上。

不得不说,这位真番王,单以这觐见礼仪来说,已经毕业了。

刘彻闻言,愣了一下。问道:“何事?”

“陛下曾许诺,将赐小王国姓汉名,小王喜不自胜。只是这……”他悄悄的抬起头,露出一个献媚的笑容,道:“倘得陛下垂恩赐汉国姓,小王生生世世,感恩戴德,为汉家做牛做马。以报陛下圣恩!”

刘彻闻言,哈哈一笑。道:“朕还以为是什么事情呢?此事易尔,朕就赐王刘姓。赐名忠汉,名有司录籍,载于史册!”

“臣谢主隆恩!”真番王喜滋滋的叩首着。

心里面不住的念叨着:“刘忠汉,刘忠汉!好,好,好!”

“自即日起寡人就是汉家天子赐名的贵胄了,再非夷狄野人啦!”

服,那东宫,就不可能在这个问题上设置障碍了。

而只要东宫不反对,那么,灭亡卫满朝鲜,扫清侧翼,同时开启殖民时代的战略,就可以提上议程了。

当然,战争一两年内,基本不会发生。

因为军队的调动,准备,以及粮草器械,道路,都需要时间。(未完待续)

ps:昨天抱歉了,去医院做了全身体检,抽血啊什么的,因为准备要造人了~~~

咳咳~

等下晚上还有~今天应该是一万字!r466

最快更新,阅读请。

------------

第三百八十三节 诏谕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不得不说,刘武天生就对东宫有着莫大的影响力。

作为幼子,又常年不在身边,东宫对梁王,几乎是有求必应。

所以,即使,东宫向来反战,不欲动刀兵。

但依然被刘武所说服。

更妙的是,这个时候,卫满朝鲜的君臣,不知道是脑袋被驴踢了,还是犯糊涂了。

居然唆使手下的贵族,到辽东郡境内用免税免赋的诱惑,吸引游民和贫民。在这过程中,自然难免用些手段,强行掳人,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何况汉人向来刚烈,于是,出现了死人。

而且死了十几个!

死了人以后,地方官再迟钝,再想遮掩,也遮掩不下去了。

辽东郡东部都尉把这个事情捅到了长安,顿时,就捅了马蜂窝了。

本来,这种挖刘氏墙脚的事情,过去这些年,不止一个卫满朝鲜在干。

南边的三越,东边的卫满朝鲜,甚至连西南夷诸国,也时不时的会干这些事情。

毕竟,中国的人,哪怕是个农民,也比当地的土著强!

若运气好,招到几个读书人,那就可以撑起一个县甚至一个国家的运作了。

但卫满朝鲜实在不该在这个时候干这种事情。更不该杀人!

东宫震怒无比,太皇太后窦氏一日间,接见了四拨大臣。

坊间传闻,太皇太后甚至质问左相国太尉周亚夫:朝鲜不臣,屡侵汉边。袭杀汉民,卿身负先帝托孤之重。可有方略?

据说,甚至连天子。都因此被太后罚去太庙面壁了一天,好好反省自己的过错。

所谓主辱臣死。

天子吃了责罚,下面的官员,哪里能讨得好?

很快,板子就打下去了。

右相国张欧,年老多病,不能佐天子,自请告老。

左相国太尉周亚夫,执干戚之重。而未能保境安民,其罢太尉职,任为丞相。

典属国公孙昆邪,大鸿胪周仁,不能礼教朝鲜君臣,罚俸半年。

辽东郡守周由养,不能保境安民,以至有民众惨死朝鲜之手,有罪。下狱,交廷尉处置。

辽东郡尉孙可,身负一地安保,却坐视朝鲜侵略。有罪,论死!

辽东东部都尉成望之,虽然反应及时。但巡边不严,有罪。念其良心未泯,许戴罪立功。

辽东郡呗水都司马许良。有罪,论死。

这一连串板子打下来,整个官僚系统,人仰马翻。

大家面面相觑,不知道为何这一次,天子的板子下手这么狠。

连右相国都被罢斥归家,左相国都丢了太尉职位。

典属国与大鸿胪,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连带被罚了半年俸禄。

至于辽东郡,除了郡守外,其他两千石,几乎都被处死了……

以至于有人私底下议论说:“两千石大臣,朝廷培养不易,为了区区十数庶民,何至于如此?”

据说,说了这话的那位大臣,隔天,就被人检举受贿,然后就被丢进了廷尉大牢。

顿时,舆论为之一靖,嘴炮党们再也不敢在这个事情上唧唧歪歪。

大家全部都歌颂起了圣天子爱民如子……

也只有底层百姓们,才从这个事情上看出了些什么。

百姓们不是傻子。

当朝廷拿出真本事,认真的开始履行它保护其国民的职责时,他们自然能感受到。

无数人奔走相告,刘彻在百姓心中的地位,进一步得到了巩固。

在这些纷纷扰扰中,刘彻已经开始写起了明告天下,对此事态度的诏书。

他提着笔,心中却想着前世种种,后世种种,一时间,胸膛都有些闷的慌了。

此事,处罚如此之重,完全是刘彻自己一意孤行决定下来的。

当然,这之中,也有着许多政治博弈与利益交换。

但,倘若不是他坚持如此,处罚根本不会这么重,甚至,很可能是高高举起,轻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