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068 章(1 / 1)

我要做皇帝 要离刺荆轲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起大清洗了。

儒家各派,哪里能像今天这样跳的这么欢?

这些年来,儒家顶着这样的压力和歧视,依然发展迅猛。

每一次考举,他们都是最终的赢家――人多就是力量,依靠碾压性的人数,儒家轻轻松松就可以获得优势!

大量儒家子弟,通过考举,进入了仕途和政坛。

而如此庞大的基数,使得儒家再怎么被打压,也能有人冒出头。

他们就像杂草一样,在汉室体制内迅猛生长和繁殖。

短短数年时间,儒家各派,就在基层和中下层占据了优势。

唯有上层,因为黄老派和法家的行动,使得他们难以渗透和控制。

但,黄老派和法家还能压儒家几天呢?

随着儒家子弟,开始大量占据和垄断基层,刘彻不觉得,他们突破不了黄老派和法家的封锁。

他们会先占据郡县,然后向朝堂进军。

九卿级别的儒生的出现,已经指日可待!

是以,刘彻知道,再靠老办法,已经很难维系平衡了。

“去年郡国上报的力田与孝子、义士名单在哪里?”刘彻扭头,问着身后的一个宦官。

对方闻言,连忙道:“回禀陛下,奴婢将之收在了石渠阁之中……陛下若要,奴婢这便去取……”

“不必了……”刘彻摆摆手,问道:“你可记得,去年郡国上报的力田、孝子与义士的人数是多少?”

“回禀陛下,大约有三百人罢……”那宦官想了想,答道。

刘彻听了沉吟片刻,然后命令:“去告诉少府、太常,自今年起,郡国所报力田、孝子及义士,皆送法家各大学苑培养……其学费及其他开销,走内库的帐……”

“诺……”对方闻言,立刻领命而去。

刘彻看着对方的背影,在心里开始盘算起来。

汉室一直有着将孝子、义士、力田,作为预备役官员培养的传统。

不过,过去这个制度其实并不完善。

这些被举荐为官的人,通常都是丢个官职给他,就让他自生自灭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这些被举荐的力田、义士以及孝子,自然难以熬出头。

刘彻即位后,针对这个情况,加以完善,推出了一套培养体系。

这些被郡国地方上报的力田、义士以及孝子,全部被送到太常衙门,由太常针对性的安排他们去各大学苑入读,接受教育。

然后视其成绩和能力,加以分配。

这个制度发展到现在,已经很完善了。

更成为了被天下人所称赞的善政,好人必有好报的价值观随之立了起来。

这些被委培的学生,更是成为了刘彻这个皇帝的铁杆。

如今,儒家势大难制,为了防止儒家独尊的情况发生,刘彻只能通过政策拉偏架。

或削弱、压制,或扶持一个对手。

现在,削弱、压制的路差不多走到头了,刘彻只能祭出扶持和加强的招数。

至于,你要说这不公平,这有违中立。

那就只能说,你太天真了。

只有老百姓才追求公平和正义,而皇帝从来只做平衡。

也就是所谓的帝王心术。

而选择法家来定向扶持的道理也很简单。

如今,唯有法家,才能承担起压制和制衡儒家的责任。

譬如墨家,到现在,算上学徒和门徒子弟和那些同情和认同墨家道路的官员,总共不过两三千而已……

儒家随便一个派系的人数,都是墨家的数倍!

至于黄老派……

那就不堪了……

除了一个稷下学宫之外,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什么清河学苑、雒阳学苑,统统是战五渣!

独有法家,这几年也开始模仿和学习儒家,广开山门,大收门徒。

特别是在北方郡国地方,法家的学苑和私塾,遍地开花,有效的制衡和压制了儒家力量的膨胀。

但是,也只是制衡和限制。

想要打压乃至于控制,几乎不可能!

旁的不说,在人数上,法家就已经输了。

没办法,刘彻只能通过调节和政策倾斜以及定向支援,来加强法家的力量了。

将郡国的力田、义士和孝子们送去法家的学苑,就是其中的一个办法。

但这样做,还是不够。

郡国的力田、义士、孝子们,一年能有多少?不过几百人而已,还不是年年都有这么多人。

所以,刘彻还得继续加强法家。

微微思考了片刻后,刘彻做出了决定。

他提笔在一张白纸上,写下一道命令,然后交给一个宦官,嘱托他:“去,交给丞相,让丞相依命而行!”

“诺!”这个宦官接过诏书,拜道。

“若是这样,法家还不能与儒家争锋,那就真的只能说是扶不起的阿斗了!”刘彻低声说道。

……………………………………

一个时辰后,丞相周亚夫接到了这道命令。

他拿在手里,看了半天,脸色狐疑不定。

周亚夫的亲信,丞相长史阳周见状,上前问道:“丞相,陛下给了您什么指示?”

周亚夫苦笑一声,将这命令交给对方,笑道:“阳长史自己看吧……“

阳周接过来一看,也是面色尴尬无比,道:“陛下可真是……”他想了许久也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形容词,最终只能低头说道:“奇思妙想啊……”

这是一道命令丞相组织丞相府、廷尉、太常、少府主管人事和官吏安排的相关官员,共同拟定一个有关地方官员,向国家和上级推荐自己治下的能吏和干吏的命令。

这个命令要求各级官府,务必将自己治下的那些年纪在三十岁以下,有才干的能吏们发掘出来。

发掘了这些人才之后,各级官府应当将他们送去指定的那几个学苑,接受短期培训。

而这几个指定的学苑的名字,让周亚夫和阳周,都是哭笑不得。

茂陵学苑、太原学苑、雍都学苑……

全部都是法家的学苑……

天子的态度,已经不是赤裸裸的了。

而是明摆着,告诉周亚夫和相关的官员:朕觉得法家不够强,要加强一下……

而此事若传到外面,更是立刻会引发轩然大波。

皇帝的态度如此的显而易见,法家固然会欢欣鼓舞,但其他学派,恐怕都要在心里骂娘了。

皇帝劳资,这是在赤裸裸的偏袒和照顾法家。

生怕法家的力量不够强!

想想看,这些各级官府治下的能吏和干吏们,进了这些法家学苑,接受了委培后,回到地方,然后步步攀登。

等他们身居高位,他们会忘记这段授业之恩吗?

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丞相,要不……”阳周小声的说道:“将此诏书,退回兰台?”

作为丞相,周亚夫当然有着拒绝和封驳任何来自皇帝的不合理命令的权力。

在法律和制度角度上来说,没有经过丞相同意,御史大夫附署的诏书,都属于非法的乱命。

但事实,却不是如此。

丞相直接退回皇帝诏书的行为,是相当粗鲁和直白的打脸。

太宗那样好脾气的皇帝,都不能容忍,何况当今?

再说了……周亚夫也没有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