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067 章(1 / 1)

我要做皇帝 要离刺荆轲 2000 汉字|3 英文 字 2个月前

的学派,这在如今已经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当年法家能并吞名家,是因为名家衰落,传续艰难,而法家势大,所以才能一举成功。

而在今天的局面下,再想成功的吞并一个学派,已经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他们当然敢!”王承冷哼着说道:“用阴谋之道,潜移默化,以人数取胜,就可以了……”

“儒法,传续方式相似,但却又截然不同……”王承解释道。

“我辈法家拂士,自古以来,以家传经学和再传门徒为传续之法,看似与儒门类同……但实则根本不同!”

“儒门,自秦亡以后,改以为再传门徒之法……”

“无论是申公、元王父子,还是如今的董子、胡子、韩子等人,皆是这种制度下造就而出的……”

“而吾辈呢”王承看着众人,问道:“法家自古,泰半以家传经学为主,再传门徒为辅……”

“如吾祖父,吾父……以及诸位的父祖……”

法家在历史上,虽然知名学者和先贤以及政坛大佬,泰半都是师从他人的。

但是……

法家的主体和主要成员,却一直都是刑名系统的大小官员。

他们可能是监狱的典狱官,也可能是基层的游徼、蔷夫、都邮、县尉、典吏。

这些人共同构成了法家的整体结构以及在刑名领域的绝对优势。

然而,既然有优势,自然也有着劣势。

“家传经学之弊,在于交流稀少、彼此互不统属,乃至于相互矛盾……”

“且一盘散沙,难以为力……”

听着王承的诉说,许多人开始有所觉悟了。

“然儒门呢?自太宗以来,就广开山门,广收门徒,弟子遍及天下,数之不胜!儒门弟子数量,是我法家的十倍甚至可能是数十倍!”

这不是夸张,而是事实!

在事实上来说,儒家个派系的学苑加起来,过了其他所有学派的学苑!

更重要的是,儒家的门徒数量,呈现了碾压!

当今天下,每十个读书人之中,可能有七个甚至更多的人是儒生。

“而吾辈呢?”王承低着头感叹道:“吾辈开办学苑,还是从先帝二年才开始的……”

“及至今日,多数同仁,依然还是过去的家传经学弟子……”

儒家的招牌,就是有教无类。

别说是泥腿子了!

便是夷狄蛮夷,只要儒生觉得对方可以教育,那也不会吝啬!

儒门之中的楚诗派和鲁儒派甚至是对外教育最积极的派系!

而法家则不然,法家一直以来,走的都是精英路线。

而且,法家的要求严苛而冷酷。

不是随随便便,就会传授学问给人的。

况且,法家开办学苑的时间比起儒家来说,太晚了!

在起跑线上,法家就已经输掉了。

儒家的学苑,为什么能收到那么多弟子门徒?为什么可以收那么多门徒?

答案是,他们在之前数十年,就已经为今天做好了准备,打好了基础。

人家的师资力量,强大无比。

而法家与之相比,简直就是一个弱鸡!

与儒家不同,法家的精英和巨头,基本都进入了政坛,不可能再回来教授门徒了!

在这个局面下,一旦儒法果真合流,数十年后,法家的地位,可想而知。

鸠占鹊巢,都是轻的!

严重一点,人家直接并吞过去,将法家先贤的努力与精神全部淹没在儒家的经典之中!

是以,石渠阁之会时,法家才会如此决绝和果断。

听着王承的诉说和介绍,所有法家门徒心里都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影。

过去,他们只是隐隐约约觉得儒生是个威胁,是个问题。

但今天,他们才现,才知道,儒生早就已经不是威胁和问题了,他们已经成为了足以威胁和影响法家存亡的怪兽!

他们如燎原之火,燃遍天下,烧尽荒野。

当他们燃遍天下,烧尽荒野,必然会抢夺和夺取属于法家的地盘和权柄。

这是生死之战!

也是存亡之战!

但,这个敌人是如此强大!

有人甚至因此心神动摇,产生了畏惧。

这也是其他法家派系,一般不会告诉门徒这些事情的缘故。

但河东学苑不同,推崇申不害的思想和理论的他们,满脑子都是权术势,一脑子都是各种阴谋阳谋和手段。

是以,更多的人,已经在思考如何破局和狙击了。

狙击的事情,高层已经在做了。

这几个月来,法家高层与儒家巨头大打出手,在思想、理论上辩论不休。

但破局的问题,众人却是毫无头绪。

“诸君莫急……”王承看着自己的师兄弟们,说道:“破局之事,已经在进行了……诸位尊长与老师,早已经心有成竹……”

要破儒家之局,就必须解决师资力量不强的难题。

所以……

法家需要吞并或者合并一个拥有着强大师资力量的即战力。

这个目标,不能太强。

太强了就无法吞并!

所以,天下除了杂家的平壤学苑之外,已经没有更好的目标了!

------------

第一千四百八十七节 加强法家

看着摆在自己面前的厚厚的成绩单,刘彻面色有些沉重。

“唉……”他长长的叹了口气,心情有些抑郁。

自九年前,第一次开始考举至今,大汉帝国已经在考举制度上运行了整整九年。

官员的选拔方式,也早就由过去的察举为主,考举为辅,发展成为了以考举为主,察举为辅的体系。

每年,考举制度为国家贡献大量官吏。

非常有效的盘活和强化了国家的活力,官府的工作效率也因此大大提高。

但问题是……

考举制度,也不全然都是有着好处的。

至少在刘彻这个皇帝眼里,考举制度,还是存在着一个重大的弊端的。

这个弊端就是――考举制度放大和强化了儒家的影响力以及声势。

自元德二年开始,每次考举,儒家士子,都对其他所有学派,形成碾压。

今年更夸张,儒家各学派的报考士子加起来,居然占到了总数的七成!

这太可怕了!

再这么下去,儒家迟早自己就能依靠自己的力量,来玩罢黩百家独尊儒术。

想了想,刘彻拿起笔,在奏疏上批示:“凡儒门子弟,皆递减一级,以任为官吏……”

过去数年,刘彻一直都是如此批示着对儒门士子的安排。

所有儒家门徒,通过考举后,他们的成绩,比照其他学派的士子递减一级任用。

也就是说,二轮士子当一轮,三轮当二轮用。

打压和限制的味道,相当的明显。

但儒家却不敢非议哪怕半句!

因为,连他们自己也觉得,自己太bug了,他们自己也害怕,被人群起而围攻。

元德二年的那一场考举风波,依然让儒家记忆深刻。

黄老派、法家、墨家、列侯公卿们的联手围攻,更是吓尿了他们。

是以,刘彻的这个决定,非但不是在坑儒家,相反是保护和照顾。

若没有刘彻的这个安排,法家和黄老派早就联起手来,对儒家势力和学苑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