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874 章(1 / 1)

我要做皇帝 要离刺荆轲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千户。

刚刚好是他老爹的食邑户数。

但在现在,曲城县,已经是汉家数一数二的人口大县。

总户数高达一万两千四百余户,年均增长接近百分之二十。

如此多的人口,给与了他极大的底气和权力。

特别是在今天,人口也是财富,也是底蕴,也是力量的今天。

这样的人口基数,给与了他不下于万户侯的影响力和权力。

旁的不说,曲城县从元德元年开始,向国家输送了考举士子数十人,还有百余位在汉军中担任着从地方郡兵到野战兵团的队率以上军官。

甚至还有人出任了羽林卫的校尉。

而这些人,都是蛊捷看着长大的――至少,也曾经受过他的恩惠。

而这就是力量,这就是影响力!

在汉家,一个列侯,在外面再怎么混蛋和乱来,但在封国,在老巢,都会收敛。

甚至会施恩,会接济孤寡。

所以,封国的百姓,对其主君的认可度非常高。

特别是在佃户和家臣之中,许多人甚至愿意与主君生死与共。

当初,末代留候张不疑指使他人谋杀自己的情敌楚国内史,结果被废为城旦。

张不疑废为城旦后,讲道理,肯定会死的很惨很惨。

但,他的晚年却出乎意料的过的比一般地主还潇洒――至少有数十名忠心耿耿的家臣和家奴,不离不弃,追随者他。

甚至在他死后,其后事也是由这些家臣和家奴操办的。

他们甚至倾其所有,为自己的主君操办了一场堪比列侯的葬礼。

张不疑这样都已经被废除了全部权利,剥夺了所有财产,废为最低下的罪人,尚且有着如此多忠臣义士跟随。

其他列侯,还握有权利和财富的列侯,又可以动员多少人力物力?

旁的不说,就以蛊捷为例。

在历史上,淮南王刘安谋反被丞相关起来,奉命前去监视和接管淮南国军权的就是这个蛊捷。

而他从受命开始,三天内就召集了三千民兵。

这就是汉家列侯手里巨大的人力资源和影响力的直观体现!(未完待续。)

------------

第一千三百六十五节 瓜分

“陛下圣明,臣等唯顿首而已!”大臣们纷纷跪下来,拜道。

有了这样一个政策,可以说,他们的后患已经消除了。

向外开拓的最后顾虑也随之消失无踪。

这些列侯贵族大臣们很清楚,假如,对外开拓失败了,那么,大家也就最多损失一点时间和财力罢了。

天子难道还敢真的没收了自己的封国不成?

若是成功了。

那就赚死了!

一个食邑千户的列侯,出去了,立刻就可以占下三倍于自己封国地盘的土地。

只要运气好,经营得当,等于凭空增加了三倍的土地。

在国内还有食邑封国和加恩封国做依靠。

最重要的是……

千户已经如此,那么五千户,一万户呢?

现在,众人的心都是火热的。

在如今的形势下,在匈奴溃败的今天,军功这东西,真是容易的很!

匈奴一灭,那西域三十六国,就跟掉进了嘴里的肥肉一般。

还有那葱岭之外,大夏、康居之属,连匈奴也打不过,还能是汉军的对手?

不过,众人现在还有最后一个疑虑――封国怎么确定?

毕竟,塞外的世界那么大,不可能再靠大鸿胪、宗正、太常来划分了。

必须有一个新的划分方式!

刘彻却是看着这些人,这些贵族,这些大臣,他微微一笑,犹如那位签下了《弗吉尼亚让出的西部土地组建方案》的米帝总统杰斐逊,他将手一挥,指着地图说道:“要服之地,朕决定将其田亩统一规定为大亩――即长两百四十步,宽一步!”

群臣一听,微微低头。

大亩,是关中和三河地区才有的田亩制度。

这是秦代遗留下来的制度,而在长江以南和淮河地区,目前用的是小亩,只有一百二十步长。

而这些年来,随着人口激增,在关中和三河地区的许多地方,田亩制度也渐渐向小亩看齐,没办法人口太多,土地太少。

不玩数字游戏,就没办法维持一夫狭五口而治百亩的理想社会模式。

而这个模式是现在天下所有学派都要求保持的。

为了不被舆论喷,只能如此。

而在各个列侯封国,则早已经通行了小亩制度。

但,现在天子却将要服之地的所有土地规定为大亩制度。

这让许多人的心脏都不争气的跳动了一下。

一个基数的变化,足以让自己的封国扩大一倍的土地来源。

“诸列侯封君,各以其食邑户数为基准,照此画地,如李悝故事!”刘彻缓缓说着。

让列侯封君们的心脏更加不安分起来。

什么叫李悝故事?

自然就是李悝当年对魏文侯所说的那个地方划分法。

地方一百里,三分之一是山泽和人居,除此之外,可以开发六万亩地耕作。

然依照现在的制度,一户百姓一百亩土地的标配,六万亩土地,只是一个六百户的贵族封国而已。

方圆一百里,等于六百户!

这在中国的现在是绝对无法做到的!

换句话说,这是在进一步加大红包和福利。

“此外,还有筑城之地,按每千户十里给赐……”也就说是每一千户,再给十里土地作为城市用地。至于用不用的着,那就与刘彻无关了。

随列侯封君们怎么开心!

而这些土地,是肯定用不着这么多的。

换句话说,列侯封君们,又拿到了一个大礼包。

“除此之外,大农和盐铁衙门,将会依照户数,假其耕具、种子、耕牛……但帐,计在其主君头上……”刘彻继续说道。

对此,贵族大臣们毫无意见。

记账就记账,有什么了不起的!

现在的假民耕具、牲畜政策,那里是在借贷?分明就是在做慈善。

一个家庭,连牲畜带耕具,要的一万钱吗?恐怕平均要不了!

而一万钱的贷款,分作二十年偿还,每年给付两百二十钱――将将比列侯们的食邑租税多二十钱罢了!

这么点小钱,毛毛雨啦。

但却可以让他们的财富,立刻呈几何速度暴增!

况且,这个政策在这些贵族眼里,简直就成为了他们施恩和拉拢其臣民的法宝!

不过每年每户二十钱的支出,却可以换来自己未来的忠诚臣民和家兵,换来子孙后代的稳固基业。

不是傻子都知道怎么抉择。

更何况,羊毛出在羊身上。

他们有太多办法,将钱赚回来。

尤其是……

一些列侯甚至已经想好了,怎么赚回来了。

无非就是将现在在国内被严格限制的那些东西,搞去塞外。

譬如高污染高耗能的高炉,还有坑死人不偿命的作坊。

当这些东西远离本土万里之后,御史们看不见,士大夫们也不知道。

还不是他们想怎么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