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倒是非常鼓励和支持刘病已出宫上学。
刘病已每次回宫,她都会鼓励和安慰自己的儿子,让他坚强和勇敢。
这让刘彻悄悄的给义偌点了个赞。
进入九月,天气渐渐转凉。
几乎是一夜之间,长安城就出现了冻霜。
这昭示出,今年的气温,会比往年更冷。
“陛下,这是云中郡的报告……”义纵拿着一叠云中郡发回来的气温报告,道:“云中郡,已经寒霜如雪,据估计,塞外应该下雪了!”
刘彻拿过来,看了看
。
墨家在去年,发明了原始的温度计。
那是墨家在烧制玻璃过程中的副产品。
虽然,现在墨家依旧没有弄出真正意义上的玻璃,但他们在琉璃的纯化上,已经有了很大的进展。
于是,刘彻只是稍稍提醒了他们一下。
他们就制造出了用水银来记录温度变化的原始温度计。
当然,中国人发明的温度计,肯定不会用西方的温度计量方式——度。
墨家将温度计的单位温度,称为‘刻’,大概是因为他们在温度计上用锋利的刀子,刻下用来标识温度变化的等长的缘故。
刘彻看过那种温度计。
很简单的设计。
大概就是一个相对透明的琉璃管子里,灌注了水银。
当外界气温下降或者升高时,受到热胀冷缩的力量,水银会膨胀升高,或者收缩下降。
因为标尺工具和度量衡方式的缘故,大抵墨家的一刻,相当于后世的两度多一些。
“居然已经负一刻了……”刘彻看完报告,叹了口气。
在长安,温度还在正两刻(四到五度),但云中气温却已经降到了负一刻(零下两度),当然因为材质和计算方式不同,所以,数据可能跟后世的有差别。
但无论如何,这个温度,都不是中国人所能适应的。
更别提,塞外的气温,会更低!
在这个时代,胡天八月既飞雪,是常识。
塞外的草原,八月飞雪,九月就一片白茫茫,到了十月,常常大雪封山,这是常态。
当然,河套相当于寒冷的塞北,要更温暖一些。
但,不出意料,十月之时,怎么也会下雪了。
图朝太祖说: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在全球变暖之前,中国的北国,下起雪来,有时候甚至会在地表形成齐腰深的积雪。
大河(黄河)封冻成冰河,更是常有的事情。
而这对于汉军的行动,有利有弊。
目前来看,是弊大于利!
“少府的御寒手套,已经生产了多少了?”刘彻问道。
“回禀陛下,已经十余万套……”义纵答道:“这已经是少府的极限了!”
刘彻也点点头,这确实是事实。
但手套,这个不起眼的东西,却是现在汉军出塞的必备军需品!(未完待续。)
------------
第一千零一十六节 战前准备 2
一副手套,需要什么?
可能后世的人,耸耸肩膀,无所谓的讥笑两声:“大概几块钱吧……”
大工业时代的人,是很难想象在西元前的时代,拿着针线一针一线的全手工缝制手套的艰难!
一个工人,一天能缝制出十双手套,就已经很给力了!
更何况,手套的原料,还严重缺乏!
无论是丝麻还是皮毛,在这个时代,都是很宝贵的。
甚至是相当于硬通货一般的珍贵资源。
少府能用三月时间,赶制出十万双,刘彻都有些意外。
但,这却远远不够汉军的需求!
旁的不说,所有的骑兵,必须人手两对以上的御寒手套。
而且,必须是有保暖绒毛的手套!
毕竟,骑兵疾驰之时,手要是冻僵甚至冻坏了。
那这个骑兵也就没有战斗力了。
而这就至少需要六万副以上!
另外,汉军的步卒,也需要保护。
这就至少还需要十万套!
换句话说,现在,在这个离开战不足一个月的时间里,刘彻得给他的军队,找出五万套手套!
而这还只是军队的基本需求。
除了军队,庞大的民夫队伍,也需要一定数量的御寒物品。
以少府的力量,刘彻觉得,想要完成这个任务,无异于强人所难。
“少府内库,现在有多少硝制的鲸鱼皮?”刘彻扭头对身旁的一个侍中问道:“去给朕将这个事情查清楚!”
鲸鱼皮在硝制好后,是良好的皮甲原料,可以用来制作皮靴、皮套和皮护手。
当然,也可以用来做手套。
只是,御寒效果没有狼皮、羊皮那么好。
但比丝麻要好。
之前,少府就使用过部分鲸鱼皮来作为手套的原料。
一刻钟后,那个侍中回来报告道:“回禀陛下,目前在少府内库,有鲸鱼皮约数千石……”
刘彻点点头。
这就对了!
“传令少府,抽调全部鲸皮!”刘彻下令:“送去给丞相,命丞相在长安露布之下,广贴告示,请民众来缝制手套,每双手套,给钱五钱!”
后世,一战时,法国的出租车司机,在凡尔登战役时,将数个师的法军送上凡尔登前线,从未让法国避免亡国。
二战时,英国的发电机计划,也是靠着无数百姓的民船,才得以成功。
现在,距离河套战役发起的时间,已经不足一个月了。
在一个月内,要赶制出五万套甚至十万套手套。
靠少府,是不行的。
少府专门进行手套等相关产业的工匠,加起来也不过数千。
一个月内,他们撑死了,也就能制成两万副左右的手套。
这显然是不够军队需求的。
但,长安人民可以!
现在,在长安的常住人口,已经超过四十万!
即使扣除掉贵族皇室以及官僚和军队,也还有大约三十万左右的百姓。
这些百姓家庭的妇女,都是极为出色的缝纫工人。
五钱一双的手套缝制费用,足可让百姓为此趋之若虞!
借助他们的力量,在一个月内,至少可以缝制出十万套手套!
基本上可以满足军队的需要了!
而且,这笔花销还会很少!
即使十万套手套,也仅需五十万钱!
因此,刘彻命令一下,周围的臣子们,都是相互看了看,然后纷纷低头,他们不得不佩服自己的天子的机智。
但刘彻知道,这个事情,不仅仅是下个命令,拿钱和物资出来这么简单。
以他对官僚,尤其是长安城那群雁过拔毛的官僚的认知来看。
肯定会有人将主意打到这次的事情上面。
克扣百姓工钱?
呵呵,这太低级了。
是小孩子才会玩的把戏。
况且也克扣不了多少钱。
刘彻甚至都没有仔细去想,就已经在心里冒出了数个官僚们可能的发财路数。
只要,某个黑心的家伙,稍微丢掉节操,拿着鸡毛当令箭,就能玩出n种花样出来。
譬如,摊派任务,而且是摊派一个普通百姓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数量。
比如说一个月要一百副或者两百副手套这样子。
完不成任务,就以‘破坏军国之事’的名义抓人。
把人抓起来,往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