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16 章(1 / 1)

我要做皇帝 要离刺荆轲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狱一关。

普通老百姓当然是会吓傻。

然后,就可以坐地收钱了。

甚至于,更聪明一点的话,还可以玩一个飘没之类的手段。

借口百姓私吞国家的皮革,然后将他家的财产和土地,统统装进自己兜里。

刘彻觉得,自己只是稍微一想,都能想出这么多花样。

下面的官员,若是仔细去钻研。

恐怕会钻研出黑科技级别的技能。

这怎么行?

想到这里,刘彻抬起头,命令道:“传令给绣衣卫都督、执金吾、卫尉、内史,命令有司各部,深入长安各闾里,密切监视一切动静,但有官吏,趁机盘剥、刁难、污蔑及勒索百姓者,可不经请示,直接格杀!凡此贼臣,首级皆悬于北阙!”

在这个关口,还想着盘剥百姓的,肯定不是什么好鸟。

宰了他们,一点都不冤!

还可以净化官场,洁净政治。

更何况,在这样的时刻,还敢闹事的。

其性质就像在地震中抢劫,洪灾里倒卖饮水,疫病爆发时囤积药品的人一样,属于发国难财。

发国难财者,不杀不足以整顿秩序!

只是,刘彻杀气腾腾的话语,让左右都是一怔。

许多人清楚,天子的这个命令一下,恐怕立刻就要人头滚滚。

长安基层的闾里的那些胥吏是个什么德行,大家还不清楚吗?

但,没有一个人敢出声劝谏。

因为,大战在即。

战前先杀几个我方的败类和贼子祭旗,这是自古以来的传统。

更何况……

杀了他们,考举士子们就有坑可占了啊!

所谓屁股决定脑袋。

在这个大殿之中的侍从、尚书和官吏,大都是通过考举爬上来的。

他们才懒得管那些旧官僚和旧官吏的死活!

甚至,巴不得他们死光光,好方便自己人上位!

“诺!”于是,毫无意外的,群臣都是恭身应命,然后各自下去传递命令。

当天下午,长安的大街小巷,一下子就热闹了起来。

无数人围在露布下,听着官吏们宣讲的朝廷政策。

然后,各个官衙就被围了个水泄不通。

一双手套五钱?

十双就是五十钱,都够买一石粟米了。

这对于长安城的多数家庭,都是一个意外之喜。(未完待续。)

------------

第一千零一十七节 战前准备 3

云中郡,兴乐塞。旌旗飘飘,鼓声隆隆。

第一批从长安出发的军队,在经历了漫长的跋涉后,终于抵达此地。

随即,在军官们的指挥下,总计三千余人的军队,进入要塞内部的军营。

“这云中还真是够冷的……”来自南方的士兵们,冻得瑟瑟发抖,鼻青脸紫。

好在,没有什么寒冷是一碗热乎乎的肉汤驱散不了的。

假如有,那就再来一碗!

士兵们一入营地,立刻就有着当地的驻军以及前来****的百姓,送上了一锅锅热气腾腾的肉汤。

滚烫而香气四溢的肉汤下肚,整个人立刻就充满了精神。

然后,战友之情,立刻就油然而起。

而在兴乐塞的城中官衙,一场战前的例行推演,在大军入塞后立刻展开。

身着这甲胄,云中郡郡守魏尚,虽然年已八十,但,他依然感觉自己精力充沛,精神旺盛。

仿佛回到了壮年!

在驻守云中的三十一年里,他失去了三个儿子,七个孙子以及十几位同族的兄弟手足。

与他一般的,还有他的副手,云中尉杨喜

杨喜是一个约莫四十来岁的粗壮大汉,他的脸上,留着一道深入眉骨的疤痕。

那是八年前,匈奴人给他留下的记忆。

杨喜捏着自己手心的一个玉佩,挺着胸膛,望向刚刚从长安抵达此地的车骑将军义纵。

“吾儿,等着为父来为报仇!”杨喜在心里说道。

他的儿子,在八年前,就战死在此。

对云中人来说,他们与匈奴人,不存在妥协。

从最基层的平民百姓,到高层的郡守郡尉,人人都与匈奴人有着血海深仇。

是故,大复仇思想,在云中最为浓烈。

此刻,魏尚的两个亲兵,各自持着一个木柄,走向两端,将一副硕大的地图,展现在魏尚和杨喜面前。

“昔者,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北定林胡、楼烦、中山之属,起高阙之塞,至秦始皇帝一统六国,乃命蒙恬率军驻屯阴山以备胡!”魏尚望着这副地图,深情的道:“赵秦两代,共在北起阴山,南至云中大黑河之间,建立三十四县、二十七障塞!”

魏尚的手,抚过地图:“号为九原!”

众将闻言,都是一凛。

九原郡!

就是云中郡的孪生姐妹!

但它失陷敌手,已经将近七十年了!

自从秦二世命令王离率领长城军团回援后,九原、云中,全部被放弃。

直至二三十年前,颍阴候灌婴,率汉军主力发动河南战役,夺回云中,并以云中为基点,重建长城防线。

今天,九原郡马上也要回归!

在场诸人都有一种见证历史的感觉。

胸中的豪迈与激情,溢于言表。

但,众人也都知道,收复九原,到底有多难!

匈奴人在河套经营数十年,其据险而守,汉军若无妥当的应对,势必就要付出惨重的伤亡。

大的战略,长安的庙算已经搞定了。

众人也都清楚,目前,汉军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先拿下高阙,控制住北河。

在春天来临前,这个战略任务必须完成。

不然,等到冰雪消融,匈奴人的主力必然会翻过阴山,驰援河套。

到那个时候,奇袭就会变成阵地战。

汉军自己就是阵地战的专家,当然清楚,阵地战意味着什么?

那是要拿人命去填的正面对决啊

而且,匈奴人还将拥有地利。

再兼之战事久拖不决之下,汉军还将失去天时和人和。

若到那个时候,汉军还拿不下高阙。

不用匈奴人来打,汉军首先就会撤退。

更何况,高阙城若不断迅速拿下。

暴露在风雪和寒冷中的汉军主力,能在低温和大雪中坚持几天?

所以,长安的命令是:开战后一个月,必须拿下高阙!

汉军必须在高阙要塞内渡过北国最寒冷最恶劣的冬天。

等到春天来临,再发起下一阶段的战役。

但高阙,却不是这么好拿的。

除了梓岭,高阙要塞还有三个预警和充当犄角的军塞拱卫其左右。

在南方,是鸿鹄塞。

同样是赵武灵王所筑。

传说,当年赵武灵王营建高阙要塞后,巡河而望,见南方的河岸,有鸿鹄飞天,于是,下令在那里建造一个支撑高阙要塞的基点。

这就是鸿鹄塞。

在偏北,高阙要塞的身后,扼守着北出高阙的要道的蒙氏塞。

传说,那是蒙恬所筑。

为了给阴山守军提供补给而存在。

而最后一个,则就在高阙之侧的阳山脚下。

名为河上塞!

顾名思义,它就是扼守北河的一个军塞。

当然,这些都是老黄历了。

匈奴人占据河套这几十年,大批的秦赵军塞都被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