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连兰台的尚书都知道,大农的事情,找大农丞更靠谱。
因而对直不疑而言,给下面的要福利和政策,也算是他现在为数不多的树立威权的方法。
刘彻挥挥手,让两人起身。
“大农和少府,要继续加强对百姓的疏导工作!”刘彻说道:“不仅仅在关中要进一步扩大冬小麦的种植面积,整个北方,都要加强宣传和指导工作!”
“诺!”刘舍和直不疑连忙笑着答应。
虽然他们确实是不懂这个业务。
但没有关系,下面有不少懂行的。
尤其是大农衙门,今年考举后,天子给大农增加了六百个百石到四百石的编制。
虽然是指明增加到农稷官的。
但大农也因此抖了起来。
大农衙门由此在整个北方的十几个郡国,都开始建设到乡亭一级的农稷官。
刘彻看了看这两个家伙,摇了摇头。
直不疑今年五十五岁了。
他上任为大农令,也有差不多五年了。
但他的业务能力,却在这五年里饱受质疑。
尤其是在现在这个新技术和新工具层出不穷,中国农业技术和生产力开始跳跃发展的今天,直不疑这种旧式的依靠‘无为’,将工作交给属下,自己只管刷声望和名声的官僚,已经越来越不适合继续担任九卿了。
农业部长却对农业一窍不通。
怎么说,都说不过去。
况且,现在的大农,还跟少府共同管着盐铁衙门这个钱袋子。
“朕或许应该搞一个西汉版的政协……”刘彻在心里思考着。
但现实却让刘彻不得不继续依靠直不疑这样的老式官员来管理国家。
新生代都太年轻了!
汉室要完成新老交替,起码还需要十年之功!
回到宫中后,刘彻就命人去召大农丞商容。
对农业的问题,还是要问专家。
在商容没来之前,刘彻就拿着大农衙门和丞相府的有关报告,看了起来。
以便自己能对现在的汉家农业社会和生产力能有一个大略的估计。
由于今年的冬小麦收获季节,实际上已经过去了两个多月。
所以,此刻,北方的冬小麦亩产以及数据,都已经统计了出来。
形势很喜人!
在新的耕作技术和新的工具的辅助下,汉家冬小麦年年增高。
去年,关中小麦亩产三石多一些。
但在今年,亩产却已经突破了四石!
甚至,某些膏腴之地,土地肥沃的地区,亩产达到了五石!
而上林苑里那几百亩由农稷官们亲自照料的土地,亩产甚至最高达到了十石!
这些数据,坚定了刘彻推动冬小麦作为主要农作物的决心。
毕竟,小麦产量,现在已经是粟米的一点五倍以上。
假如北方全部种植小麦,那么,等于汉家的粮食产量增加一点五倍,可以多养活一千万人口!
而,小麦的产量,绝不止五石!
要知道,五石小麦,换算成后世的重量,也不过一百五十公斤。
而后世,一亩小麦,产个五六百公斤,轻轻松松。
现在,汉家的技术,虽然拍马也赶不上后世。
但亩产达到六七石左右,应该不过分。
大约半个时辰后,商容就奉诏前来了。
“未知陛下诏臣,有何吩咐?”商容,在事实上,在今天,关中以及北方的冬小麦种植推广最大的敌人,就是百姓自己的经济情况和劳动力的富余与否。
这让刘彻有些愕然。
在他的意识里,他一贯以为,冬小麦推广的最大障碍是百姓的习惯。
如今看来,这其实只是他自己脑补的。
跟现实完全就是两回事!
而翻到庚寅日的奏疏,同样是一份附录,同样是记载着一个基层乡亭的普查报告。
只不过,这是来自太原郡的报告。
这份报告,就更清楚了。
因为太原人口没有关中多,而且百姓相对贫困。
于是,报告显示了一个极为清楚的情况:百分之百的有条件的农户,全都改种了小麦。
而剩下的穷光蛋,依旧在种植着粟米!
这个报告,就像一个闪电,划破了刘彻的脑海,将他一直以来,根深蒂固的一些认知打碎。
在事实面前,刘彻忽然间明白了。
为什么历史上,小麦要到唐朝才能打垮粟米的帝国,在北方建立绝对的统治地位?
答案,不是他一直以为的习惯或者惯性。
而是……
“生产力和技术啊!”刘彻揉了揉太阳穴,在心里感慨着。
唐代,曲辕犁出现并且普及,同时水车技术进入千家万户。
技术带动了生产力的进步,从而淘汰了粟米。
想想也对,对于百姓来说,填饱肚子,比什么都重要!
也只有闲的蛋疼的地主贵族士大夫,才会去思考‘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这种高大上的问题。
对百姓来说,有的吃就不错了!
倘若刘彻没记错,他前世在河间国,甚至见过有百姓将大豆与野菜一起煮着吃,只为果腹。
更何况,如今小麦在研磨了后,口感和营养是比粟米好的。
百姓就更没有理由拒绝小麦了。
那,制约小麦推广的障碍,就只剩下一个了。
那就是小麦的种植,本身比粟米高级。
粟米耐旱耐涝,只要播种下去,基本上就不用管了。
但小麦不行,从播种到收获,农民必须时刻关注自己的土地情况。
浇水、翻地、整饬、捉虫、除草,全都要做。
而且,小麦需要深耕施肥,还需要精耕细作。
而这些,都不是那些只有一个或者两个壮劳力的普通家庭能承担得起的任务。
它需要更多的投入和更多的人力。
百姓是现实的。
当一个事情超越他们的能力的时候,他们自然不会去做。
同时,百姓也是聪明的。
当某事有利可图,而自己又有条件那样去做的时候,他们自然会用脚投票!
于是,刘彻知道,是时候调整大汉帝国的农业政策了。(未完待续~^~)
------------
第一千零八节 假民牛马
汉室或者说刘氏的农业政策。
到今天为止,其实,都是依托于黄老无为思想下的民众自治。
对于黄老派来说,只要老百姓不犯法,就算他们把地球都给戳破了,也不会去干涉。
过去数十年,这个体系一直运行的很好。
事实上,再没有比这种体系更好运行的制度了。
统治者,只要划下红线,告诉老百姓:这些事情做不得,做了俺就要抓你。
然后,老百姓遵纪守法,按时纳税。
官府则负责,将那些刺头搞定。
但任何体系的运转,时间一久,必然出问题。
而中国人又是这个世界上最聪明,最勇于尝试的民族。
别说是汉室这一套简单的无为而治的小政府政策了。
就是秦代的时候,森严的律法,也被人玩出了许多花样。
更别提,后世那句著名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所以,汉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