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03 章(1 / 1)

我要做皇帝 要离刺荆轲 2000 汉字|4 英文 字 2个月前

里,只要对方信了一个,那就是胜利。

一如毛子被米帝的星球大战所忽悠了一般。

不仅仅这个使团是烟雾弹。

实际上,过去数年,汉匈之间大部分的外交往来,都是烟雾弹。

甚至包括了刘彻跟匈奴人达成的贵族换百姓协议,也是如此。

为的,只是迷惑和麻醉匈奴人。

让他们以为,汉室暂时不会对他们动手。

但实则,汉军却已经是磨刀霍霍。

所以,对于这个使团,刘彻也没有抱着他们可以成功抵达大夏,联络上月氏的希望,完全就是抱着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的态度。

在事实上,比起指望几万里外的月氏人和希腊人,为了大汉帝国而拖住匈奴军队的部分力量。

刘彻现在更关心一个问题:汉匈战争的借口是什么?

无疑,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尽管,如今在公羊派二三十年,持之以恒的鼓噪和宣扬下,大复仇理念深入人心。

襄公复九世之仇,春秋大之。

对现在的中国士大夫而言,以德报德,以直报怨,那才叫君子。

至于那些被人抽了左脸,还把右脸送上去,美其名曰:以德报怨,感化之类的玩意。

如今的主流舆论,恐怕只会给出两个字的评价:蠢货!

换句话说,其实刘彻完全可以用‘复平城之耻,雪吕后之辱’这样的借口,宣布匈奴是boss,一切邪恶的象征,然后再以华夷之辨,作为主旨,完全就可以拿来当做对匈奴宣战的借口。

这样的理由,也很高大上。

舆论界和思想界也都会很满意。

但是,刘彻却感觉有些不妥。

所谓,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

国家战略,必须走一步看三步。

大汉帝国,不能只是破坏者,还必须是建设者。

复平城之耻,雪吕后之辱,这只是对汉室的宣传方式。

必须还有一个针对匈奴内部部族的宣传口径。

毕竟,这场战争,假如想要尽快结束,并且不至于陷入泥潭。

那么汉室就必须争取匈奴内部的势力的臣服和认可。

从古至今,一直到未来,战争,尤其是两强之间的战争,其实就如孟子所说的那般――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历史上汉室能最终压服匈奴,并将之肢解。

最大的原因,就是拉拢了乌孙。

汉与乌孙,前后夹击,重创了匈奴,还使得匈奴无法控制西域诸国。

最终,呼韩邪单于,不得不低下自己的头颅,臣服汉家,而不听话的郅支单于,哪怕跑到了葱岭,也照样被陈汤割了脑袋,带回去炫耀武勋。

所以,怎么争取匈奴内部的部族,尤其是那些附庸部族或者干脆只是挂个匈奴名头,实际上跟匈奴半毛钱也没没有的部族的认同和支持就成为了关键了。

这就要求刘彻和汉室,拿出一个类似汤的汤誓那样的极具煽动力和诱惑力的缴文。

别人信不信不重要。

重要的是让人看到汉室的态度。

在战争初期,这样的缴文或许没有半分作用。

但到了相持阶段或者结束阶段。

这却肯定是核弹一样威力巨大的政策。

能让无数部族,不战而降,能使大量部族,保持中立。

而匈奴若是失去了那些可以充当炮灰和肉盾的部族的掩护,那么,它就像一只没毛的老狗一般。8

------------

第一千零七节 小麦的推广问题

正因为刘彻觉得这次的使团,十之八九,大概要被匈奴人吃了。

所以,他在选择使团成员时,尽量的摒弃了汉人。

除了正副使外。

使团的其他成员,全部都是归义的匈奴人,或者逃来中国的乌孙人,以及投降的匈奴战俘。

对外打着的借口也是:俺们中国人不懂西域地理啊。

除了副使是王朝这个熟人外,正使也就是大师兄,刘彻从剩下的九人中,选择了来自北地郡的一个名为张孺的男子。

之所以选择他,是因为此人是外语专家。

他懂得超过四门外语。

包括,匈奴语、羌语、乌孙语以及义渠语。

他的语言才能,或许能让这个使团的命运,发生奇迹也说不定!

就这样,西汉版的取经队,或者说使团组成了。

大鸿胪将会在八月择机将他们送出长城,并且在部分‘友人’的帮助下,穿越河套。

但过了阴山,他们就只能自求多福了。

将这个算是插曲的事情搞定。

北国的秋收,就已经来了。

但,近几年来,随着冬小麦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北方的耕作方式和农业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尤其是关中,到今年为止,种植冬小麦的家庭,已经跟种植粟米的家庭不相上下了。

所以,关中也就出现了一副奇特的景象。

往往一田之隔,就是不同的场景。

这边挥汗如雨,忙着收割,而隔壁的土地上,则是牛哞声声,在耕牛或者挽马的协作下,人们将土地翻开,然后将自己家堆积的人畜粪便混着草灰或者淤泥,深深的埋到地里。

各条河道附近,也满是三五成群的,租着船舶,在河里或者池塘中,挖掘淤泥的人们。

刘彻站在昆明池附近的山峦上,远眺着那些,从四面八方而来,争抢着从昆明池的工地里,运走淤泥的人们。

于是,大汉天子龙颜大悦:“少府和大农,导民有功,其赐少府、大农诸农稷官,爵一级!”

少府卿刘舍和大农令直不疑顿时大喜,拜道:“臣等代群臣叩谢天恩!”

这个赏赐,可比赏给他们一千金还重!

对于官僚而言,除了权势外,最重要的就是属下的尊崇和服从。

可想要下面的人听话,并且服从命令,那就需要给他们争福利。

古今中外,能给下面的人争来福利的领导,位置才能稳固。

尤其是在汉室的体制下。

三公九卿,虽然看似位高权重。

但实则,一个不小心就会被下面的人架空。

现在的少府卿刘舍和大农直不疑,就是典型例子。

少府卿刘舍现在除了在拍刘彻马屁的时候,说的话是自己说的之外,其他一切时候,无论是汇报工作,还是报告成绩,实则,都是下面的少府六丞,事先商量好了,草拟了报告的。

他这个少府卿,除了能管管少府衙门本身之外,对庞大的少府,几乎无从下嘴。

以至于不久前,上林苑被剥离出少府控制,代之以所谓的水衡都尉。

故少府卿岑迈,摇身一变,成了新的水衡都尉,虽非九卿,但却被许可入朝议政,并且参与廷议。

刘舍这个领导,因此被少府内部的派系所埋怨。

很多人都觉得,桃候这个老大太不靠谱了!

此时,迎来一场天子赐爵的恩典,无异于是及时雨。

至少能安抚住许多不满者。

至于直不疑……

他老早就是个甩手掌柜了。

以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