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05 章(1 / 1)

我要做皇帝 要离刺荆轲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体系,开始慢慢僵化,而且被地方士绅钻出无数的规则漏洞。

齐鲁地区就是典型代表。

当地地主士绅,与官府勾结,轻轻松松的就让百姓统统沦为佃户。

甚至于出现了偌大的一个济南国,全国居然只有三百户有土地的家族。

而后来,武帝朝出现的田蚡案和灌夫案,更是将这个体系的缺陷暴露无遗。

尤其是灌夫案,区区一个灌夫,靠着窦婴的庇护,居然横压一郡,郡守、郡尉都成了灌氏的走狗,百姓申冤无门,只能嚎啕大哭。

最后,倘若不是田窦争锋,田蚡拿着灌夫当突破口。

恐怕,灌氏横霸当地的情况,不知道要持续多久。

所以,武帝朝时,法家井喷,一个个用着严刑酷法和拿着地方豪强的脑袋刷政绩的官员,青云直上。

这其中,是有着深厚的社会基础和群众需求的。

现在,刘彻还没把握,能在保证政治稳定的情况下,对汉室国策作出颠覆性的调整。

但,小修小补,还是可以的。

黄老无为,而无所不为。

修修补补,本就是黄老的特色。

当然,在这个问题上,刘彻知道,不能自己一拍屁股就做出决定。

必须进行广泛的深入调研。

然后,再找个实验地点,进行实验,评估效果,再逐步推动。

就如盐铁官营政策以及粮食保护价政策一样,慢慢推动,并不动改善,才能避免害民和残民。

况且,这马上就要大战。

刘彻可不希望,前方的将士在流血流汗,但后方的朝堂却炒成一团。

所以,刘彻坐直了身子,对商容问道:“以爱卿之见,要改变今日之困局,朝廷当如何?”

听到天子的问话,商容也振奋起精神来。

困局!

天子的这个形容词,表明天子也看到了这样的情况持续下去的后果。

富者愈富,贫者愈贫。

社会将出现比之前所有时代,还要恐怖的两极分化。

现在的富裕家庭,他们使用着先进的耕作工具以及先进的耕作技术。

他们用牛马来耕地,用淤泥、粪便和草灰以及从盐铁衙门买来的骨粉与化肥施肥。

他们精心照料着自己的土地。

而土地的产出,也没有辜负他们。

一亩小麦,产量是粟米的一倍半,甚至两倍多。

所以,他们能养活更多的子女,并且占有更多的土地。

而贫穷家庭,则只能继续活在旧时代,用着旧方法,种着旧作物。

久而久之,不出二十年,他们就会被时代抛弃。

国家和政府,肯定更关心和更爱护那些用一亩地产出了两亩地粮食的百姓。

他们也会获得更多的政治待遇和社会地位。

他们的子弟,从军入伍,或者读书当官,都有可能。

而穷人呢?

依旧生活在两餐不饱,一年到头甚至倒欠地主的生活困境之中。

更可怕的是,当出现两个种植着不同作物,同时地位悬殊的群体时。

社会就被割裂了。

种小麦的,可能会觉得自己天生是高于种粟米的。

而这样的割裂,对国家有百害而无一利。

秦始皇帝,用了一辈子,推动车同轨,书同文,百年后的汉室,却出现了两种耕作不同庄稼,而且地位迥异的群体。

哪怕对政治再不敏感的人,都知道,这肯定要出大问题。

更何况是商容这样的精英?

所以,在发现了这个事实后,商容一直在想办法,通过种种渠道,向天子报告。

可惜,近年来,天子和朝臣们都在关注匈奴,关注战争。

对国内的情况,大家都觉得,非常乐观,非常喜人。

无数人歌功颂德。

哪怕是本应该成为天子耳目的御史们,也对基层的情况,装作看不见。

大家都在说‘元德盛世’。

并将先帝和太宗之治,称为‘文景之治’,而‘元德盛世’则是上承文景之治的空前盛世。

甚至,有人认为‘元德盛世’至少还会繁荣三十年。

理想主义者们甚至认为‘大同可期’‘三代可臻’。

唯有商容这样,常常前往基层,并且认真调研的官员才清楚。

盛世之下,潜藏着莫大的危机。

现在,这个危机潜藏在繁荣的经济表面下,被军事胜利和社会发展所掩盖。

但,这个危机一旦引爆。

恐怕,盛世立刻就会消失。

取而代之的是……

乱世!

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商容拜道:“以臣之愚见,臣以为,除朝廷需要调整政策,以照顾和指导,贫穷之百姓,也能耕种小麦外,还需陛下嘉大惠!”

他拿出一直深藏在自己胸中的一本小册子,将之打开,念道:“当今,犍牛一头,值钱一万五千钱,小牛一头,值钱也需六千余钱。即便百姓百亩丰收,也才为粟不过百五十石,为钱六千,然五口之家,一岁吃用,就要粟米一百石……”

刘彻点点头,知道商容没有说错。

想当年,他还是个皇子时,就已经知道了,假如百姓只靠土地,哪怕是自耕农,一年下来,哪怕没有苛捐杂税,正常的负担的情况下,一个农民一年的收入,永远赶不上支出。

更别提,要是家里有几个大半的孩子。

那就更恐怖了!

好在,刘彻即位后,就注意到这个事实了。

至少在关中,刘彻拿着自己的私房钱和从商人哪里敲来的钱,广修水利,大修道路和桥梁。

就是想着靠着这些的手段,补贴百姓。

但,即便如此。

刘彻也明白,哪怕是关中的一般家庭,恐怕也很难凑齐一笔可以购买耕牛或者挽马的钱来。

只有中小地主家庭才能有那个财力。

当然,士兵们立功,也可以拿着赏钱,从官府买到耕牛。

但,比例还是太少了!

更别提,买了牛,犁具总要吧!

一副曲辕犁,哪怕是最简单的。

也是重达四十余斤(汉斤),价值两三千钱以上。

所以,商容的意思,其实已经呼之欲出了。

假畜!

以国家的名义,平价租给百姓牛、马以及犁具。

这不是什么需要动脑筋的主意。

在这以前,汉室就有假马之制。

在袁盎倒台后,刘彻为了鼓励百姓养马而推出的政策。

有条件的百姓,可以向太仆衙门和少府衙门递交申请,申请到种马,然后,带回家里蓄养,三年后,偿还假马以及利息。

这个政策,目前在北方广泛推广。

也是现在中小地主能养得起挽马的根本。

但,小老百姓,却根本够不上这个政策。

他们哪怕去官府申请,也不会被批准。

因为,他们无力偿还本息,也无力蓄养马匹。

况且,中国少马,哪怕是马邑之战后俘获了大量马匹牲畜,也依旧严重缺马。

毕竟,缴获虽多,但中国的人口基数太大了。

上百万的牲畜,平摊到个体身上,就变得微乎其微。

何况,国家还要自己培育战马,并保留大量牲畜,作为军队的供给。

但老百姓的问题,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