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3 章(1 / 1)

宋煦 官笙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这些,一口气都说了。

赵煦仔细听完,拿起粥,吃了几口,道:“嗯,盯住政事堂,我要看刘世安等人的请罪奏本。”

陈皮站在赵煦身侧,微微低头,道:“官家,小人觉得,他们未必会上。”

赵煦一怔,转头看向他,道:“这种情况下,他们还敢不上?”

陈皮被赵煦看的一愣,也犹豫了,道:“有可能……可能会轻描淡写的写一写。”

赵煦随即就有吃粥,笑着道:“且看吧。”

不管他们写不写,赵煦作为皇帝,有的是办法拿捏他们,顺手敲打吕大防。

吃完粥,赵煦站起来,目光又被桌上的玉玺吸引,顿了片刻,道:“将这枚玉玺送去垂拱殿,重兵把守。”

陈皮已经从赵煦的表示上看出来了,道:“是,小人亲自去。”

赵煦嗯了一声,径直来到高太后的寝宫。

高太后还在熟睡,脸色红润不少,呼吸更为平稳,神情没有那么痛苦了。

赵煦坐在她床边,给她喂药。

太医站在一旁,恭谨的道:“官家,娘娘起色很好,身体硬朗,只要好生将养,必然长命百岁。”

赵煦还没反应,边上的周和吓了一大跳,双眼惊恐的看向赵煦。

太皇太后要是长命百岁,这位官家怎么办?

赵煦倒是无动于衷,继续给高太后喂药,擦嘴,道:“嗯,日后你五天为期,来给祖母号脉,有病没病,预防一下总是没错。”

这太医连忙道:“官家说的是。微臣觉得,不止是太皇太后,宫里的娘娘都应该预防。”

赵煦看了他一眼,微笑道:“说不错,待会儿领赏。”

太医大喜的行礼,道:“谢官家。”

赵煦给高太后喂药,好一阵子才喂完,给高太后擦着脸,与周和道:“累了一天了,歇一会儿吧。”

周和哪敢大意,陪着小心的道:“小人不累,倒是官家还请注意龙体。”

赵煦不管他什么心思,给高太后收拾好,就坐在床边静等着。

‘经过一晚上的发酵,外面会做什么反应呢?’

赵煦很期待,他不怕外廷有动作,就怕他们没动作!

赵煦让人拿来一本书,坐在床前,一边看着一边等着。

很快,辰时过半的钟声在宫里响起。这个钟声,一般是紫宸殿开朝,群臣入殿的钟声。

赵煦忽然歪了歪头,看向周和道:“今天是不是应该开朝?”

周和现在最怕赵煦的声音了,听着就提心吊胆,慌忙侧身,道:“回官家,理应是,只是娘娘病了,所以取消。”

赵煦一脸言之有理的表情,道:“取消,是不是应该朕来决定?就算政事堂要取消,最起码也要通知朕一声吧?要不是朕担心祖母,岂不是又要在紫宸殿等半天?”

周和低头,大气不敢喘。

这位官家上次在紫宸殿坐半天,送走了三相之一的枢密使韩忠彦!

旋即,赵煦就轻笑了一声,继续低头看书。

又过了小半时辰,陈皮端着十几道奏本进来,瞥了眼周和,来到赵煦身旁,压低声音道:“官家,刘世安等人的请罪奏本上来的。另外,宰辅告假了。”

赵煦本来已经准备拿奏本的手一顿,目中微闪,道:“吕大防,告假了?”

陈皮又看了眼周和,道:“是,政事堂那边刚刚收到文书,一并送来了。”

赵煦抬头看向盘子,果然第一道就是‘告假信’,拿起来翻开看去。

只见是吕大防之子代笔所写,言称其父‘偶感风寒,卧床不起,不欲误事,特请告病’。

赵煦看着这道请假信,心里思忖片刻,拿起刘世安的‘请罪疏’。

赵煦刚看几眼,眉头就不断的跳,神情晦涩。

这里面的内容是‘臣,用心于事,唯谨唯德,夙兴夜寐,不敢或怠,法度为本,纲纪于上,潜心与内,忘乎于外’……

大概意思,就是臣刘世安一心用事,通宵达旦,从来不敢懈怠,尊法度,守规矩,全身心扑在政务上,没有了其他爱好……

这哪里是请罪,完完全全是在给他自己表功,邀功!

赵煦鼻子喷出两道气,强忍怒意,打开第二道,接着第三道,第四道!

内容大同小异,全部都在说他们恪守本分,一心为国!

赵煦想着那刘世安上次是青楼的事,要说没有猫腻,鬼都不信!

“好啊,好嘛,朕让他们请罪,跟着邀功讨赏来了,还真是我大宋的好官!”

赵煦越想越气,旋即冷笑道:“不是邀功吗?好!朕给你们机会!陈皮,拟旨,以未得朕允许,擅自不朝为由,斥责政事堂‘枉顾法纪,目无君上’,命政事堂集体到垂拱殿前跪着!”

周和跟在高太后身边多年,听着赵煦的话就微微低头,眼神凝重。

赵煦这道旨意,可能会严重打击吕大防这个宰执的威信,并且向朝野传递更为清晰,明确的信号。

陈皮当即应声,就要去准备。

赵煦抬手拦住他,自语的道:“还不够。那个刘世安,擅闯皇门,根据规矩,怎么处置?”

陈皮连忙道:“杖责六十。”

赵煦双眼半眯,道:“那就押他到垂拱殿前,当着政事堂那些人的面。”

陈皮迅速会意,道:“小人这就去调派皇城司拿人。”

第七十六章 千万人吾往矣

赵煦看着陈皮走了,瞥见高太后脸色越发红润,随时都能醒过来,沉吟片刻,起身再次来到慈宁殿正殿。

周和见赵煦走了,这才悄悄松口气。

没有人能比他更能感受赵煦给他的压力了,外廷那些大人物都是有所依仗的,大不了就贬谪去京外,坐观风向,迟早还能重返。但作为内监,尤其是黄门令这个位置,一个不好,善终都难!

周和心里很慌,上前两步,看着昏睡的高太后,心里惶惶的道:‘娘娘,您快醒过来吧。’

赵煦来到慈宁殿正殿,继续拿起桌上的奏本翻看。

这里面并不全部都是溜须拍马的问安奏本,还有很多务实奏疏。

第一道,就是关于今年夏季可能的‘水涝’,是西京河南府的奏本。

赵煦看着,神情沉凝。

在这个时候,长江,黄河的洪涝灾害极其可怕,不止是疏浚,防止洪涝需要花费大力气,三五年就要整修一次,一旦决堤,后果不堪设想,治灾、赈灾成本巨大。

赵煦认真看完这道奏本,心里记下,又拿起另一本。

这是尚书省员外郎的奏本,一道关于‘国库空虚’的奏本,言称这几年朝廷支出太大,税赋减少,国库入不敷出,请求减少支出的奏本。

赵煦盯着这道奏本,尤其是‘入不敷出’四个字,神色沉思。

入自然是不少的,那么支出大头在哪里?

一个是军费,一个是‘三冗’!

赵煦心里计较着,放到一边,拿起下面的。

在赵煦翻看奏本的时候,皇城司接到陈皮的命令,

皇城司的新任押班南天友,收到命令,十分兴奋,带着二十人,出了皇城司,直奔中书省。

来到中书省门前,南天友本想气势汹汹的直接闯入,但看着不大却威严的中书省大门,忽的心生畏惧,改了主意,站在门前大声道:“皇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