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77 章(1 / 1)

唐朝工科生 鲨鱼禅师 2000 汉字|12 英文 字 2个月前

想要经营,还得有个一年半载。

  “忠义社”配合华润号,加上朝廷为了账面好看,可以说是联合行动,调动了荆襄一带的资源,才有了这样的成果。

  在此之前“围圩造田”,速度之慢,地方官吏的低效态度,别说张德瞧不上,连一向纵容的李皇帝,都发了几次脾气。

  太子南下东巡,做一回淮南道黜置大使,也是有这个背景在。

  当然后来事情没按照皇帝的想象走,暖男这个心大的笨蛋,居然大摇大摆地推广新技术,还压根不怕别人捧他。

  后来么,暖男就成了为数不多老子在位自己在外面浪的储君,回家是错,不回家还是错,总之就是自己作的死,含着泪也要作完。

  好不容易回了家,正常人心想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吧,结果皇帝爸爸召见之后,就随便问了问风土人情,完了就把储君儿子扔东宫自己数蚂蚁去。

  简直了。

  要不说做事得走心呢。

  老张的沔州地盘小,想要调控豆麦产量根本不可能。再说了,以前大家不爱吃麦饭,觉得麦子低贱麦子难吃,可现在研磨技术上去了。别说馒头会有的,面包会有的,奶油蛋糕都有了啊!

  现在想要靠低价收购麦子,还真不那么容易。

  所以这事儿,就摆在了“忠义社”小伙伴们的眼门前。现在养猪,配合土霉素,成活率高,生猪存栏量大大增加。可问题来了,一头猪差不离一年要消耗粮食五千多斤。

  豆粕又不是天上掉的,还是得从地里捡。

  可这年头,穷困地方种豆子那真是为了吃,还有就是豆子税赋稍微可以接受。河东农民被逼着种麻之前,那真是从吃饭到出恭,连环屁不绝于耳。

  照理说,问小农采买豆麦,也能解决问题,可惜因为糟糕的物流,一头骡子背两百斤豆子到沧州,兴许要吃掉五六十斤 这狗屁买卖谁还做?

  所以在板轨、水泥弛道扩建之前,“忠义社”为了养猪,也早就定下了基调。我们的养猪场盖到哪里,哪里就是豆麦商品粮基地!

  竟陵县现在养了猪,那就得豆麦轮着来。

  依托汉水,怎么也得保证首都人民群众吃上一口放心猪肉,啃上一嘴放心猪蹄。

  这可是政绩,虽然农业时代的gdp没有卵用,但像猪肉这种物美价廉还能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农副产品gdp,在这个年头,的的确确算是优质考绩。

  “我听说,今年吏部考选,却有侧重地方农政。”

  老李是立志要做好养猪县令的,如果今年的养猪业gdp不能打动上官,那只能说明一件事情:他需要把养猪业gdp翻一番。

  “你知道豳州人回京述职了吧。”

  “甚么意思?”

  李德胜有点疑惑,豳州人是侯君集那牲口,他回京不回京,和他有屁个关系。

  却见老张笑的相当猥琐:“嘿嘿,要是我告诉你,那厮明年就要专任吏部尚书呢?”

  “咳咳、咳咳咳咳咳”

  一颗板栗,就像是一根断了的意大利面,把老李给呛了。

  

第二十九章 默契

  咚!咚!咚!咚……

  水力锻锤正将一块犁头卡榫敲击平整,而在这个车间的不远处,张德正蹲在地上冲下方喊道:“好,就这样,销钉固定!”

  忙了许久,两个直径在四尺左右的巨大铁制轮毂安装完毕。这两个铁制轮毂其实是皮带轮,中间用上了曲柄,通过连杆,使得另外一侧的锤头得以工作。

  算是一个简单却又相当难弄的行程锤,问题关键在材料上,不过眼下已经不算什么问题。

  之所以现在这样设计,张德是打算将来动力源换成蒸汽机的时候,这套设备用起来除了效率更高,并没有其它让人不适应的地方。

  “试一下机。”

  水力轮下沉,卡榫抽出,动力很快传递到了锤头上。

  往复运动的锤头敲击速度相对较快,一旁的钟摆间歇运动六十次,锤头敲击铁砧已经有一百下以上。

  “好。”

  张德点点头,然后把装配图一卷,收到了竹筒中,盖上了盖子,“归档。”

  “是。”

  这款水力锻锤一批次一共有六台,除第一台上来就断轴之外,后续五台都能工作,只是效率各不相同,基本上后续几台都是为了调试一下机器对水力冲击的承受。

  再一个,也是要让学生、匠人、工人,学会配合。不管是安装、调试还是维修,至少目前是三者缺一不可。

  和别处工坊不同,眼下的匠人如果不会看图,很难在华润号体系中走的更远。至于工人,当为了保证生产效率和统筹管理的便利,不得不让他们识字的时候,文盲工人除了做机械重复劳动之外,别无用处。

  连码头上的正式工,在使用人力地牛的同时,更要认识不同区域的指示牌。如果不认识指示牌上的数字,根本无所适从。

  “呼……”

  赶在入冬之前,得做一批炉子和排气管,有了新的水力锻锤,大城市、漠北、河东、辽东、陇右、青海诸地的取暖设备供给,应该不成问题。

  毕竟尝到了便利和甜头,虽然李董不情愿,但回京述职的侯君集,还是立刻建议朝廷在沙州、西州、伊州铺设板轨,修建水泥弛道,然后军需采购中,要增持一批煤炉和煤球。

  光靠军器监自己来生产,是远远不够的。

  外朝已经有了共识,效仿马骡牲口采买,这次军需同样要从民间采买。但是怎么买,买谁的,就成了争论焦点。

  和几年前不同,如今程咬金整个家族扑在三种物资上,其中就有取暖设备、煤矿发掘、粮食加工。凭借和尉迟恭的关系,虽然自己那个在西域的儿子根本不听他的,但的的确确因为程处弼的缘故,尉迟日天向李董举荐了程家的“白手套”。

  侯君集同样不是省油的,他找上了刘师立、张亮以及阴氏、独孤氏,显然也要分一杯羹。

  这一次采买和以往完全不同,因为房谋杜断二人,第一次把“预算”这个概念,正式放在了贞观君臣面前。

  民部计吏们早就换上了“王学”徒子徒孙,人手一把算盘的“王学”子弟,把贞观十年之前的账目清了一下,给这次兵部采买取暖设备燃料保暖衣物的预算是六十万贯。

  这六十万贯,铜钱共计二十五万贯,剩下的三十五万贯,分别用绢布、棉布、麻布以及金银币充抵。

  金银币不是唐朝赏赐之用的金银币,也不是华润号的银元,而是这次西征,在打到西域之时的缴获。大量的波斯、弗林国、河中诸国的金币,是准备在陇右西域就地采买时交易所用。

  老张忙着重新设计水利锻机的时候,已经知道了长安的消息。其实侯君集马不停蹄赶回长安的原因,除了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