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86 章(1 / 1)

南明日不落 白面黑厮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平淡地说道:“东瀛归根结底还是大明之土,而我郑大木更是明室之臣,这东瀛有什么计划和倡议,应该是理政院是宣抚司的事情,我又如何能涉足?”

白明修还是很认真地观察了一番他,来确认他这话中有多少真诚。

结果是,真诚还是多少有一些的,不过这位国姓爷显然也没有打算真的就自外于东瀛的各项大事中。

不过他也非常明白,如果自己真的就将这东瀛当成他的独立小王国,可以在这里任意作为,那就是实在没有智商了。

以东瀛藩军而言,这支军队虽然现在郑成功能够调动,那是因为郑成功身上还有军职,兼任着藩军总司令。但是如果他完全卸任军职的话,那么理政院兵部就会派新的藩军司令来接手藩军的工作。而藩军尽管是他郑家一手建立起来的,但是绝对不是他郑家的私军。

另一方面,藩军接受兵部和宣抚司的双重领导,在紧急情况下,宣抚司也能调动藩军执行一些类似镇暴或者抵御外敌一类的任务。

郑家现在于东瀛的渗透,体现在政治和经济两方面,郑氏不少人在宣抚司做官,不过宣抚使一职还必须由理政院来任命,郑氏的人是轮不到;经济方面,郑家参与的各种公司现在也对东瀛的经济很重要。

白明修之所以会询问郑成功,还是想知道他到底有什么手段,来防止郑氏在未来于东瀛尾大不掉,甚至对朝廷阳奉阴违。

白明修是一个非常现实的人,他不觉得一个国家或者地区会事事顺意,肯定会有这样和那样的问题的,所以他是接受一个社会有些矛盾或者不顺存在的。但是他肯定不能接受一个跟大明主体存在异心的宣抚司或者宣慰司。所以即便名义上东瀛是封给郑成功的,但是在管理和各项体制上,东瀛还是要按照大明本土的方式来。

教育要与大明本土一致,特别接受的爱国教育是一致的。培养他们健全的价值观,并且让他们知道他们应该效忠的是大明,而不是郑家。所以瀛王本身的地位和象征意义,在东瀛宣抚司的未来都是要进行淡化的。

聪明如国姓爷本人,其实也大体明白皇上是怎么想的。因为宣抚司在一到日本之后,就已经展露出了一些类似的特征。

郑成功回过头来,对白明修说道:“东瀛有着非常好的条件,人力也比较充沛,未来可以成为大明的一重要区域。如今整个东瀛闭塞已久,而且糟粕荼毒太多,需一一涤荡。本王也会为宣抚司尽一份心力的。宣抚使钱王孙已有比较细致的方案,大体是首先稳定东瀛的社会局面,将百姓们从土地上解放出来,赋予他们从事不同行业的可能,并且进行初步的农合化的改革。”

其实郑成功本心里还有更多在这份计划之外的筹划,大明理政院一般在给普通的宣抚司、宣慰司做发展计划,或者整合入大明经济体系的时候,往往都不会想让这个宣抚司宣慰司进行全面的工业化,弄出一大堆工业门类来。因为这必然会影响本土工业的发展,大明虽然是比欧洲殖民者好得多,会建设殖民地,会给殖民地带来繁荣,但跟本土相比重要性完全不同的。本土几乎各地都在进行着工业化的发展,而且成果卓著。只有少数如孟缅这样的宣慰司,获得了比较好的政策,被支持发展工业。

理政院并未明确地规定东瀛可以发展什么,该发展一些什么产业,不过郑成功还是希望尽可能让自己的这块“封地”变得繁荣起来,甚至能媲美本土。他的打算是,利用郑氏财团的资本,去大规模投资钢铁、机械、造船、矿业、纺织等产业,如果能够满足了东瀛四岛的发展需求,那么这些产业的规模已经非常不小了。

为此,他一方面希望从本土招引一些技术移民,另一方面他则希望以推广教育,培养东瀛这边的人才,来最终达成他工业化用人的难题。

在白明修了解到他的做法之后,也不禁感慨,这货其实搞的就是一个改良版的明治维新。不过在这一位面里,日本再也不会获得什么机会了。它已经成为了大明的一部分,而且大明已经发展起来了,那就再不会出现中弱日强的状况了。东瀛只会作为大明的附庸,老实地一路跑下去。

郑成功问道:“王开司令,明日舰队便要回国了吧。”

白明修点头:“是啊,离开祖国已经二年有余,比之前计划的还要长一些。”

527 东欧的风(上)

于亚欧大陆的东侧,大明全国人民都在翘首以盼环球舰队在经历两年多的航行之后,返回到国内。而亚欧大陆的另一侧,西清帝国似乎也终于安定下来,结出硕果。

乌克兰的大平原上,成片的肥沃土地上一片片金灿灿的稻穗,看上去是格外喜人。这一区域上是西清建立的农庄,有些类似于大明搞的农业合作社,但更似是而非一些,因为在农庄中,等级上下和尊卑是分得非常明确的。

农庄的管理者是旗丁以及旗丁们比较相信的包衣,下面则是普通的农民。农庄向西清朝廷交税,剩余的粮食则进行内部分配,旗丁老爷们拿走一部分,农民们也拿走一部分。虽然比起大明的农合,乌克兰和俄罗斯的农民们还是比较苦,获得的劳动成果不多,但却比之前作为农奴的时候好得多了。

西清的改革可以说是卓有成效的,彻底废除了农奴制,而引入了八旗制度,尽管八旗制度可以说是农奴制的一种变种,但还是要比封建农奴制度先进的。因为八旗制度首先解放了农奴,认定他们是人身自由的,是八旗制度下的包衣,可以拥有私产,可以担任官职,可以受教育等等。另一方面,带有一定莫名的大明社会主义特征的西清农庄,在允许农民拥有宅院份地,进行小规模经营的同时,还通过集体劳动组合,要求农民们一起为农庄劳作,然后按月发放酬劳,多干多得。在一些细分产业上,比如种植经济作物和养殖畜牧,则准许以生产队的形式进行承包,扣除农庄生产资料损耗和固定分成之后,拿走剩下的劳动报酬。

这一套制度当呈交到白明修手里的时候,都格外惊奇。白明修也不知道是不是这群鞑子跑到了老毛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