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的内容,对于德川幕府而言是极沉重的。
“对方是什么意思?”德川光圀急切地问道。
酒井忠清看过这份由瀛王郑成功署名的信件,脸上充满了失落。
“他们要我们完全投降,放弃日本的统治权,完全归于大明……”
德川纲重怒道:“这简直欺人太甚!”
酒井忠清颓丧地道:“可是如果不投降,那我们能怎么做呢?看着明军的舰队将江户化成一片焦土吗?看德川家彻底消失,变成历史中的尘埃吗?”
他的话引起了一阵沉默,因为自东瀛宣抚司开始进入日本以来,基本上他们锁国之处,如果拒绝合作的武家,乃至大名的家族,都被严厉的处理了,一些人直接被杀,还有一些人则被送上了船,成了大明一些偏远殖民地的劳役。很明显,明人治理日本是不需要跟武士阶级妥协的,就算是武士们都挂了,大明也可以统治,所以武士们真的一点保障都是没有的。
他们都没有去问将军德川家纲的意思,因为非常明显,将军并不在意是否继续当这个将军,投降给大明也是没有什么不行的,这事儿就让他们这些家臣很难过了。
德川光圀此时叹息,说道:“不论如何,不能让江户和整个日本的百姓再遭受战火和毁灭,与大明的抗衡是不智的,不可能获得成功。”
德川光圀作为水户藩的第二代藩主,被人称为水户黄门,是日本历史上很有名气的人物,他因为得罪了后来继任将军的纲吉,而游历日本,后人因他这段经历杜撰出了很多故事。在日本人的心目中,水户黄门是善良、主持公道和正义的角色。
此时,德川光圀已经听说过,大明的国力强盛到甚至历史上的蒙古帝国都不曾比拟的程度,尤其是在海洋上,大明的统治力是惊人的。南洋诸国已经全部成了大明的属地,甚至大明还去到了更远,日本人从未涉足过的地区,建立了自己的领地。大明有着成千上万的将士,有日本难以匹配的精良先进武器,战争是很没有意义的事情。
酒井忠清仍旧有些接受不能:“不仅是幕府要亡在我们手中,就连日本也要亡了啊。”
德川光圀道:“既然这是上天的旨意,那么我们去违抗也没有什么作用了,坦然面对吧。”
反倒是纲吉十分偏激,他对酒井忠清道:“酒井大人,请你为御殿接下这罪过,然后剖腹吧。”
酒井忠清一惊,看着纲吉,不知道该说什么。
他没有回应,对于这条性命,他还是十分珍惜的。
德川幕府最终选择了无条件投降,迎接大明环球舰队和东瀛宣抚司舰队进入江户。东瀛藩军也在随后入驻城内,城内也出现了一些小的波动。一些不甘心的武士似乎想要发泄,举起了他们的武士刀,冲向了那些入城的东瀛藩军,不过他们很快就被打成了筛子。
还有一些不打算战斗的武士们,则在自己的宅邸里,用自己的肋差剖开了自己的肚子。就在这一天,统计有至少八十多名幕府的巫师选择剖腹,不过并不包括酒井忠清和任何德川家的高层们。
将军德川家纲甚至都没有出现在之后的交接仪式上,不过鉴于德川家的合作,东瀛宣抚司还是决定放过德川家一马。
幕府的全部土地被收归为宣抚司所有,任何武士都没有权力保留土地,不过他们倒是被准许保存自己的私宅。就德川家而言,在百船来航事件之后,幕府一瓦解,实际上广义集合状态的德川家就是分崩离析了。被分配到不同分家的德川家,按照自己的情况被容许留存一点点财产,至于城天守阁这样的东西肯定是不能属于他们了。不过,至少每个分家会有一座大宅,一些金钱。
前将军德川家纲还是比较幸运地获得了一个宣抚司爵位,被封为了三河子爵,不过宣抚司宣慰司爵位跟大明爵位是完全两个概念,大明爵位是在任何地方都被承认的,传袭下去都是要皇帝用印的,而宣抚司宣慰司爵位,仅在宣抚司宣慰司用印就好了,理政院和皇帝都不用管。而且大明爵位在封爵时,朝廷给钱。宣抚司爵位要保留,还得每年给宣抚司交钱,属于典型的“卖官鬻爵”。
而其他的各大名们,是没有这样的好处了,只有普通人的身份。不过对于他们来说,保下性命,没有被充军发配到南洋,已经算是很好了。
东瀛藩军开始在宣抚司的命令下,逐渐地接管幕府控制和其他大名控制的区域。这些大名偶尔也会反抗一下,不过下场无一例外都不算好,东瀛宣抚司最终是花了两个月的时间,彻底平定了整个日本四岛。
在环球舰队司令王开的见证下,郑森在江户举办了一个盛大的仪式,虽然不算是“登基”,但是意思也有点差不多。当年放弃割据东南的格局,最终被光复皇帝许诺了获得东瀛,没想到有朝一日真的实现了。对郑家来说,更广阔的天地他们不甚在乎,能够在东瀛享有这样的地位,已经非常满足了。
526 东瀛郑氏
再之后许多年,人们记忆这个地方,更多以东瀛的名字称呼,甚至日本这个名词渐渐地被提到的次数就少了。
在东瀛青少年的历史课本中,也有提及对于东瀛来说非常重要的百船来航的事件。不同于另一位面中日本人对黑船来航的记录大抵负面,并掺杂有微妙的情绪,大明位面的百船来航,以及之前的长崎事件,被认为是东瀛进入现代社会的开端。
在东瀛历史教科书上,是这么记载的:在此之前的东瀛,武士等特权阶层限制了社会的发展,农民、工商都在压制和剥削之下,腐朽的制度不能激发任何的创造力。而当大明先进的科技实力和国力展现在东瀛眼前时,东瀛人民已经知道过往的时代已经结束了,加入到东夏各民族团结一致、携手并进的大家庭,昂首迈进民本法治的新时代,就在眼前了。
甚至在东瀛四十多年后,宣抚司方面还正式宣布百船来航的当日,定为东瀛的公共假期,成为百船日。
江户城此时都还是一片低矮的和式建筑,不过已经是一个规模颇大的城市了。站在江户天守俯瞰这座城市,郑森觉得有种睥睨天下的感受。
白明修走到了他的身后,说道:“瀛王对东瀛有何打算呢?”
郑森并没有回头,而是远望山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