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26 章(1 / 1)

穿越大明之汉骨永存 老白猪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高兴劲自然是不用多提,这趟差事顺利无比,顺利到他都感觉有些不真实。

面对着这即将到手的功劳,范忠君只能认为是自己能力卓著,只要自己出马,那就没有办不成的事。

而以此同时,范忠君摸着李起给他的那封书信,心里更加是得意无比。

心说一件功劳还打不住,又来第二件,这真可谓是一箭双雕,凭着这两件功劳,自己这一次非得加官晋爵不可。

长话短说,范忠君这一路都是顺利无比,等他回到沈阳的时候,无数的鞑子早已是在翘首期盼。

这时候见到范忠君的队五回来,都是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欢呼大叫之声。

范忠君因为是此次出行的全权代表,那也是被许多鞑子官员吹捧,一时之间得意的找不到北,这更加是让范忠君忘乎所以。

而后范忠君又是立即前去向多尔衮复命。

“奴才范忠君,拜见摄政王大人,摄政王大人千岁千岁千千岁。”

“嗯,很好,起来吧。”

多尔衮对范忠君这一次的表现很满意,对他说道:“范忠君这一次你出使有功,本王很满意,赏你白银一万两,再调任户部左侍郎。

范忠君,这户部尚书马里若年纪大了,也干不动几年了,只要你好好给本王当差办事,这位置本王迟早也赏给你。”

还别说,多尔衮竟然给范忠君画起了大饼。

范忠君一听自己荣升户部左侍郎,高兴无比,又听闻这户部尚书迟早也是自己的,那更加是得意非常。

要知道户部那可是掌管钱袋子的地方,这个衙门哪一个人不是富的流油。

“奴才多谢摄政王大人提拔。”

范忠君又是对于多尔衮打了一个秋千,跪地叩谢。

这时候范忠君想起李起的那封信,心中又是一喜,功劳又有一件了。

“启禀摄政王大人,明国皇帝有一封书信要奴才亲手交给摄政王大人过目。”

说着,范忠君将信交到了多尔衮手里。

多尔衮一阵疑惑,心说明国那狗皇帝送信给自己干什么?

不过他也没有多想,打开信一看,人不由得也是愣住了,待反应过来后,多尔衮便是意味深长地看着范忠君。

范忠君不明所以,对多尔衮问道:“敢问摄政王大人,这明国皇帝可是有事?”

“呵呵呵,,,”

多尔衮呵呵笑了笑,然后把信转过面来让范忠君看。

范忠君定睛一看,只见上面写着四个大字,赫然便是“杀送信人”。

这四个大字犹如五雷轰顶一般,顿时便把范忠君吓的瘫倒在地。

反应过来后,范忠君赶紧是对多尔衮不住的磕头求饶,

“摄政王大人饶命啊,摄政王大人饶命啊,奴才也不知道是哪里得罪了明国皇帝,还请摄政王大人饶命啊。”

多尔衮却是没有听他多说废话,只是挥挥手,对左右道:“把这狗奴才砍了,脑袋送回山海关去。”

范忠君一听这话,顿时那是吓的魂飞魄散啊,“摄政王大人饶命啊,奴才冤枉啊。”

然而多尔衮却是懒得搭理他,挥挥手,命人赶紧下去执行。

“摄政王大人饶命啊,摄政王大人饶命啊,奴才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摄政王你不能这样对奴才啊,奴才可是两代功勋啊。”

对于范忠君的求饶,多尔衮哪里听得进去。

这时候的多尔衮已经被李起打得没了脾气,连三十万汉人百姓都送回去了,还会在乎多送一个脑袋吗?

显然不可能。

很快,外面便是传来“啊”的一声惨叫,范忠君人头落地。

而后他的人头被鞑子连夜送往山海关,最后到了李起的面前。

看着范忠君的脑袋,李起一阵嘲笑。

“范忠君啊范忠君,这就是你范家投的好主子,怎么样,现在感觉如何?”

这时候的范忠君自然是不可能回答了。

李起而后命人将他的人头挂到关门示众,以警示世人。

第七百零一章 班师回朝

而于此同一天,李起也下令将前几天接收的李永芳家眷,一并全部处死,人头也是悬挂于关门之上,让世人看一看投降鞑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下场。

同时也警示世人,在鞑子眼里,这些汉奸又算得了什么。

还别说,这效果真是不错。

山海关军民百姓见到范忠君和李永芳家人的脑袋都是一个又一个串葫芦一般挂在那里,心中都是震撼。

既为如今大明的强势所震撼,也为这些狗汉奸能够有如此下场而感到痛快。

人人都是对这些脑袋指指点点,嘴里不停地大声咒骂。

而今天这样的场面随着军民百姓的口口相传,很快也是传播开来,这让越来越多的人认清楚了现在的天下大势,

现在的大明已经不再是从前那个不堪一击,软弱无能的大名了。

而鞑子也不再是那个强悍到不可一世,什么满人不满万,满万不可敌,这都成昨日黄花了。

两相一对比,大明渐渐崛起,中兴在望。鞑子则是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张三要饭,一天不如一天,跟着鞑子还能有什么前途可言。

这一点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和认同,而这也正是李起希望看到的。

又没过多久,李起在山海关的事情也办的差不多了。

三十多万汉人百姓全部都是被送去安置,鞑子家眷也全部送走,范忠君李永芳他们的脑袋也全部被砍。

而鞑子大军此时也是后退数百里,并无再犯迹象,可说是山海关之围己解,

如此,李起自然也不会在此多呆,于是李起宣布班师回朝。

五万大军班师回朝,一路上场面热烈,沿途经过的州县无不是人声鼎沸,夹道欢迎。

这一次别看李起在山海关也没跟鞑子打仗,但是李起这不战而屈人之兵,直接就把鞑子赶跑了。

不但如此,还接回来了三十多万汉人百姓,汉奸也是杀了个遍,这收获不可谓不盛。

再加之想想鞑子气势汹汹而来,灰溜溜而走,这前后对比就无不让人大呼痛快。

如此,百姓自然对李起的这一次的行动极其满意,自然而然,李起的军心民望又是达到了一个顶峰。

百姓如此热烈,这自然也让官军士气高昂。

在百姓热情的欢呼声中,在百姓炽热的目光当中,士兵们腰板挺得更直了,头也抬的更高了,不自觉的身上便有一股傲然之气。

此时他们心中对鞑子的畏惧那是不存半分,都恨不得现在就跟鞑子大打出手才好。

当李起的大军回到京城,堵胤锡,戚正,坤兴公主,谢升,吴天明等人自是出城迎接,

数十万百姓此时也是一道欢迎李起凯旋而归,场面热烈,气氛鼎盛,这些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