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
说到这里,李起竟然真的就当着所有人的面跪了下去,对百姓跪拜赔罪。
当李起跪拜的这一刻,时间仿佛都是静止了,空气也好像停止了流通。
所有人都是不可思议的看着李起,都感觉自己是在梦里,皇上竟然向自己下跪赔罪,这是真的吗?
这怎么可能。
李起的这个举动将所有人的认知都是一下颠覆了,没有人会相信自己眼前看到的情景。
皇上啊,他是皇上啊,可他竟然向自己这样一个卑微的就像草芥枯树一般的百姓下跪赔罪,这便是话本里也是从来不曾听说过的事情啊。
然而这样的事情却是真真切切的发生在眼前,这叫他们如何不震惊。
“皇上不可啊,皇上不可啊。我们受不起啊。”
等到他们反应过来时,一个个都是哭天喊地,只求李起赶紧起来,他们承受不住这样的大礼。
一边劝李起起来,一边百姓一个个也是哭的跟泪人相似。
这一刻,他们真真切切的感受到朝廷不一样了,以前那个压榨盘剥他们的朝廷,现在给他们的感受却是完全不一样。
因为他们感受到了李起发自内心真诚的关怀。
这一刻,仿佛以前所有的苦难都是过去了,而新的希望却是在他们心中渐渐滋生。
这感人肺腑的一幕直到天色将要黑下来,李起才是让属下官员将这些百姓先妥善安置,待到明天天亮再送回各州府县。
告别百姓,李起和吴紫萱两人走在回去的小路上。
“皇上,你哭了。”
吴紫萱发现李起的眼中竟然有泪水流下来,情不自禁的拿出手里的是锦帕,温柔的为李起擦拭眼泪。
“是啊,朕哭了,天下兴,百姓苦,天下亡,百姓苦。以前这简简单单的十二个字,朕从未有过太多的体会。
然而今天看着这数万百姓真真切切的就站在自己眼前,他们的苦难都是写在脸上,朕这时真的是体会到了。
朕能够想象到他们家庭支离破碎时的痛苦,朕也能感受到他们在鞑子那里时,那已经绝望的心情。
朕还能感受到当他们得知自己可以回家时那已经死了的心,突然之间又焕发生命的激动。
这些在和他们短暂的接触,朕真的可以真真切切的感受到。”
吴紫萱从李起的话语里面,可以真切的感受到李起对百姓的关怀,对百姓的亲切。
这一刻,李起在她心中又多了一种形象,那就是邻家大哥的样子
邻家大哥会因为左右邻里高兴,他也会高兴。左右邻里悲伤,他也会悲伤。
这个形象比那高高在上的皇帝更加让人感到真切,感到真实。
这一刻,吴紫萱感到自己是那样的幸运,幸运自己可以嫁给李起,成为李起的妻子。
自己的丈夫不但是一个可以改天换地,救国救民的真英雄,而且还是一个悲天悯人,对百姓充满无限亲切,关怀备至的好大哥。
这样的人,现在是自己一生的伴侣和依靠,有夫如此,妇复何求。
在此后的两个月时间里面,鞑子陆陆续续的又将剩余的汉人百姓全部送到了山海关。
等所有人员送完后,李起命人统计了一下,足足有三十三万一千两百二十二人被送回来了。
这个数目比李起之前要求的三十万人还要足足多出三万多人,这让李起也是很高兴。
不过在高兴之后,李起很快也是明白为什么会多出这三万人,
看着是多出了三万多人,实则也许有数万人死在了路上。
“回家的路程总是这样艰辛。”
李起的要求多尔衮已经满足了,这时候多尔衮自然也要求李起实现自己的诺言,那就是将所有鞑子的家眷全部放回去。
前来交涉此事的正是在李起刚刚登基时,被多尔衮派来接洽的范文程的儿子范忠君。
这小子上次顺利的把布木布泰,也就是大玉儿接回去了,可算是立了一大功,
多尔衮对他好一翻奖赏,此时正是春风得意的时候。
这次多尔衮又命他来处理接收鞑子家眷的事宜,他自然是信心满满。
因为此时多尔衮已经将全部汉人送回,现在接回鞑子家眷,这不过是收尾,并没有什么危险性,更没有什么难度,完全是白捡功劳。
他可不担心李起会反悔,因为他知道汉人王朝的皇帝最看重脸面。
已经答应过的事情,特别是对方已经做到了,如果李起这个皇帝不履行承诺,那可就是打自己的脸了。
第七百章 警示世人
“奴才范忠君,拜见大明皇帝陛下,皇帝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一见到李起,这个范忠君便是一幅无比的奴才模样,直接打着秋千就要给李起跪拜。
不过跪到一半,他又是反应过来,把秋千的动作给收了回去,然后按照汉家的跪拜动作,又是重新再对李起跪拜。
看来上一次他见李起的时候,那教训也是被深深的记在心里,此时已经是不敢再犯了。
李起知道他是来接收鞑子家眷的,对于这一点,李起也并没有打算反悔。
这些家眷大多都是老弱妇孺,拿在手里除了浪费粮食也没什么很大作用。
若是因此失信于人,不但于自己的名声不利,以后甚至可能更大的激起鞑子的反抗之心,对自己以后的行动也不利。
挥挥手,李起让范忠君起来了。
李起直接说道:“鞑子家眷朕己命人送到了山海关,今天就可以让你带回去。”
“多谢皇上,多谢皇上,皇上万寿无疆,大明万寿无疆。”
范忠君一听,大喜,赶紧又是说了几句拜年话。
李起见他那一副十足的奴才样,一看就感觉恶心,于是不再多说,提起笔,李起写了一封信,密封好后交给范忠君,对他说道:
“范忠君,这封信你亲手交给多尔衮,他看完之后必会再次重赏于你。”
范忠君听了,差点都高兴的蹦起来,范忠君心说这两年可真是走运了,功劳那是一件接一件上赶子来。
照这势头,过不了几年自己就能入阁拜相了。
“多谢皇上,多谢皇上。”
范忠君又是不住的感谢李起,早已忘了眼前的这个人,那也算是他的杀父仇人。
李起懒得搭理他,挥挥手,让他走了。
看着范忠君离去的背影,李起不由得是露出一丝冷笑,嘴里喃喃说道:“连祖宗都不要的家伙,我倒要看看你投了一个什么样的主子。”
却说范忠君很顺利的从山海关接出来了四五万的鞑子家眷,而后在鞑子士兵的护卫下,他便是带着家眷一路向盛京沈阳而去。
路上,范忠君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