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意义的。
高杰大军虽然不敢说是百战精兵,但是仗也没少打,自然也是对大炮有格外清晰的认识。
他们自己城头上那也不是没大炮,但那大多也只是个摆设,毕竟像他们现在占据城池也不过是小门小户而已,装备的大炮又能高级到哪里去了,
而他们以前缴获的大炮也大多如此。
并且这些大炮因为年久老化,这给本就威力不大的大炮又是打了几个折扣。
而反观李起的大炮则不然,须知李起那是什么人物,那可是未来的大明皇帝,
他这一次从南《》京出来,他带来的大炮肯定就是从南《》京城带出来的。
南《》京又是什么地方,那可是大明的国都啊,那大炮的威力岂是等闲。
所以即便现在仗还未开打,大炮也未打响,但是这些高杰大军的将士们便已经知道这些大炮绝对是神兵利器。
一旦开战,整个城池便可瞬间化为火海,成为人间修罗屠场,这叫他们怎能不怕?
“将军,这可如何是好,不如咱们还是降了吧。”
刑氏这时候也是感到压力无比巨大,实在是承受不住了,所以他很快找到李成栋,急切地对他说道。
不得不说女人终究是女人,虽然说有一点小聪明,但是在战争这个舞台上,她们还是太缺乏锻炼。
像巾帼英雄那般的女人真真是不常见啊。
不过李成栋比刑氏也好不到哪里去,毕竟他们的对手是李起。
李成栋经过两天的犹豫和恐惧,这时候也是心里七上八下。
“末将也知道定王殿下确实是历害,这会也是跟我们较上劲了,虽然末将也不知定王殿下为何这般厉害。
但此时情况危急,这也是有目共睹,末将也希望此时与殿下和解,
但最佳时机已失,我们再去谈那投诚之事,只怕要不来好条件。”
刑氏一听这话,不由得也是一脸担忧神情。
谈判这种事情那是最讲究时机,前翻顾炎武和黄得功前来拜访,几次三番的游说。
那时候如果真心坐下来谈,那说不得也能为自己争取一个好条件。
但是现在李起亲自跑来压阵,可见李起的怒火有多么大。
扛不住李起的怒火,转过脸来又要投诚,可想而知要想争取一个好条件,这几乎是痴人说梦的事情。
不过老话说得好啊,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这时候的刑氏和李成栋那又有什么选择呢?
开战,必败。
“不管了,现在只能听天由命,任由殿下发落了。”
刑氏这句话无疑也是表明了自己心中的立场。
李成栋自然也是没有太过反抗,毕竟这时候军心士气涣散,他的话也不是很灵。
第五百五十四章 已无退路
于是在万般不得已的情况下,刑氏和李成栋两人经过决议,便是派出人去李起请求投诚。
李起大军,中军大营。
“殿下,高夫人和李将军一直仰慕殿下文治武功,为不能亲眼得见心中甚是遗憾,前翻鬼迷心窍,竟然是惹得殿下不悦,夫人和将军都是万般惶恐。
今日特命小的前来向殿下表示投诚之意,还望殿下不计前嫌,接纳之。”
一个文史幕僚打扮的人在李起面前侃侃而谈,倒还真有几分使者的风范。
“呵呵呵。”
呵呵笑了笑,李起走下上位,来到营帐外,此时太阳也早已落山,黑夜也早已笼罩大地。
李起指着那天上一团漆黑说道:“本藩许你们三日之期,只要在三日之内向本藩投诚,本藩可对尔等过往罪行既往不咎。
然而现在三日之期已过,此承诺已成过眼云烟,你转告刑氏和李成栋,让他们做好作战准备吧。”
那文士受刑氏和李成栋的所托,自然也希望将此事办成,
“殿下仁义之心世人皆知,况且这时间也并没有过去太多,还请殿下可以开恩,在给高夫人和李将军一个机会。”
李起脸色一凛,“你把本藩的话当什么了,你们那所谓的高夫人,还有那李将军,他们又将本藩的话当什么?
本藩的话代表的是朝廷中枢,什么时候开始朝廷中枢的话这么不值钱了?朝廷中枢的话可以用来讨价还价了?”
李起一脸愤怒,话语里面那喷薄而出的怒火再也是掩盖不住,只把那文士吓得当场跪在地上,叩头不止。
“你只需回去告诉他们,此事再无商量余地,让他们全心全意准备死战吧。”
说完,李起挥挥手,示意边上士兵将那文士带出大营。
文士走后,顾炎武便是一脸不解的走到李起面前,问道:“殿下如此这般决绝,这似乎和殿下以往的作风不符?”
李起微微一笑,舒缓了开始那严峻的神情。
“先生有所不知,如今我登基在即,以后要面对万千事务,还有那李自成和张献忠,更有那关外的鞑虏,面对他们,本藩必须要展现强硬姿态,否则如何震慑住他们?
另外还有四个字想必先生一定不陌生,那便是“传檄而定”,一封旨意便可平定无数疆域城池,难道这旨意真的有魔力吗?
不,这旨意本身没有任何魔力,有魔力的是颁布旨意的人,待得以后本藩打败了李自成张献忠,那么本藩也将对他们所控制的地方下达旨意,让他们再一次重归大明。
若是朝廷的旨意,中枢的权威不能得到伸张,那么以后还不知道要平添多少乱来!
所以这一次我对刑氏他们强硬,为的就是要向天下人展示中枢的权威,让天下人知道此时的中枢早已不是过往了。
这一场仗,也是为了以后可以尽可能的减少战争,尽可能早的恢复大明天下。”
顾炎武听了这话,这才是明白李起的用意。
就目前这样的情况,比起不过两万大军,面对着十万大军的投诚,李起却是无动于衷,拒不接受,理由也只是他们错过了自己给的时间而已。
后果这般严重,那么可想而知李起以后下达了旨意,试问何人还敢拖延反抗?
“殿下高瞻远瞩,学生佩服。”
“呵呵呵,,,先生过誉了,不过是一点小心思罢了。”
李起还是如以往的谦虚,但这谦虚里面却是透着令人不敢轻视的自信和从容。
却说那文士回去后,将李起的话一五一十的说了,刑氏和李成栋无不是为自己没有珍惜李起下达的三日之期而感到悔恨。
然而此时说这些都已经是晚了,一切也都是回不了头了。
既然不能退,那就只能战了,李成栋也不是好欺的,陡然间也是火气上来了,你不接受投诚,老子还不投了,要打,老子奉陪。
于是李成栋对刑氏说道:“战阵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