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出现,
相反,李起大军反而是踏踏实实的在那里扎营,仿佛是要打一场持久战一般。
这样的做派也是让李成栋感到一阵疑惑,心中也是涌起一阵恐惧之情。
“难道说定王殿下就不把那李自成当回事吗?这不合道理啊,好歹李自成那也是成名已久的人物,而且又是逼死崇祯帝的元凶,他出来闹事,定王殿下不可能袖手旁观,更不可能等闲视之啊。”
这一点,不得不说让李成栋感到极其的困惑。
李起大军越是看不出要走的迹象,这就越是令李成栋感到匪夷所思。
李成栋一边说着,心里的疑惑之情更加凝重。
“难道说定王殿下是怕他行走匆忙,担心我们会在后面领军追击?所以这才做出一副安营扎寨的模样,实际上是障眼法,为的就是在深夜时分突然悄悄溜走?”
李成栋想到了一种可能。
不过当他把这种可能说出来的时候,那话语中底气不足的神情却是一听便知。
刑氏听了也是下意识地说道:“也许是吧,要不然就说不通道理了,毕竟我军也有十几万人马,而定王殿下也不过两万余人,真要打起来,不可能一时之间就能结束。
若是这时候再被李自成偷得时机,趁势坐大,那天下局势就要大变样了,定王殿下不可能想不到这一点。”
不得不说,人是一个非常奇妙的生物,有些事情明明知道他发生的几率极低极低,但是他们也选择去相信。
就比如说这时候的李成栋和刑氏,就是选择相信自己这样一个荒谬的判断。
没办法,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只有这样的一个解释是最符合他们利益的,也是他们最希望的,他们自然也是会在心里下意识地排除其他的可能,而选择相信这一点。
“传令,时刻注意定王大军动向,一有异动,随时来报。”
传下命令,手下一众夜不收自然是奉命前去负责监视。
这一夜李成栋没有睡下,可以说他连眼都没有合一下。一回到自己的府邸,他就一直是坐立不安,在房中不停的来回渡步。
时刻都在紧张的等待消息。
但是这消息左等也不来,右等也不来,几次三番的催人前去探听,但回报过来的信息都是一样的,那就是李起的大军依然在那里按兵不动,没有悄悄撤离的迹象。
最后李成栋实在是忍不住了,披挂上阵,又来到了城头亲自前来查看。
查看的结果也正如手下汇报的那样,确实李起没有走,他的大军也没有走。
不但没走,似乎他们心情还不错,竟然是搞起了篝火晚会,在那里唱着歌谣,烤着火把,喝着酒,似乎是在这里游玩打猎一般,哪里有半分战场的严肃模样。
而与李起大军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高杰大军士兵。
别看高杰大军有十几万人,但是这时候面对着李起两万人,他们却依然是感到压力陡增
李起那边表现的越欢腾,越不在乎,高杰这边的士兵便是越感到恐惧。
这就是军事上的士气对比,这一点往往非常关键,因为打仗总要有一个理由。
高杰这边没有名分在手,这心里就是没底。
第五百五十三章 听天由命
你可不要小看了这“大义名分”四个字,在中国几千年的儒家文化熏陶下,做任何一件事情都需要和忠孝节义扯上关系。
只要能扯上关系,那就是具备了名分,具备了道德基础。
所以我们自古以来任何一场战争,不管这场战争是对是错,也不管战争的目的如何,至少在表面上发动战争的人一定要想尽办法使战争合理化。
为了符合儒家的观念,他们总是要找一个理由,为自己打这一场仗喊出一个口号。
只有这样,他们才能让人觉得自己是正义的,才能让手下士兵和天下百姓支持自已。
尽管有时候可能这个理由非常的不符合实际,但也必须得有。
这样的背景下再看高杰大军,他们自然是不存在任何大义名分的,
因为他们对面的人是定王李起,这可是正而八经的大明一字亲王,而且还是未来的大明皇帝。
以一个臣子小民的身份去对抗这样的一个人物,不用问,那心里一定是发虚的。
而且李起还战功赫赫,在李起面前连鞑子都不是对手,难道他们会认为自己的战斗力比鞑子还强大吗?
再加上现在高杰又不在这里,群龙无首,不但是群龙无首,而且这个“首”还被李起给抓住了,
可想而知高杰大军他的军心士气如何了。
所以不管李成栋如何去鼓舞军心士气,那都是没有用的。
对于这一点,李成栋自然也是看得清楚。
而李起更加是对这一点了如指掌,否则李起又怎么可能只带着一万大军就来增援呢?
这一万人,再加上原本的一万多人,不过也就两万人而已,在军队人数上还是远远不足,而李起依然信心满满,原因就在这里。
李起相信只要战争一发动,那便绝对是一场一边倒的战争,这不存在任何悬念。
李起有这份自信,不得不说那真是仗打多了,人也是越打胆越大了。
不过李起就算胆大,那也不是乱来的,那可都是经过精心的推算。
果然,一切都如李起预料的一样,此时的高杰大军那就是军心涣散,全然没有斗志,哪里可能是李起大军的对手。
这一幕也是被李成栋看在眼里,心里也是越来越担心了。
“如此这般情况,这可如何是好?”
心里李成栋这样问自己,但是却没有答案。
第二天李起大军依然是如往常那般按兵不动,不过大营里面却是有那一排又一排士兵在那里整齐的操练,喊打喊杀声震天,看得对面的高杰大军都是暗暗乍舌。
他们都是没有想到李起大军竟然训练如此刻苦,并且那整齐划一的喊叫声,还有那高昂的斗志,无不是让他们吃惊。
这一对比,他们更加又是心里慌的三分。
第三天,李起大军依然如昨天那样,不过在操练之余,却也是有那士兵将一门又一门大炮给拉了出来。
大炮炮口都是对准了城头上的高杰大军,这自是不用多说。
这是李起在为明天的大战做准备,不得不说这是一个极其令人感到震慑的举动。
这些大炮一摆出来,顿时便是把城头上的高杰士兵吓得不行,一个个的瑟瑟发抖,连站都站不稳了。
大炮在后世被誉为战争之神,由此可见大炮的发明,那绝对是具有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