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60 章(1 / 1)

穿越大明之汉骨永存 老白猪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来讲,所有皇明宗室都有参与角逐的机会,而李起也不过只是众多皇族成员中的一个罢了。

若是李起表现的太过霸道,将传统视之如无物,那难免给天下军民百姓留下一个离经叛道的印象,这对以后的施政很不利。

“吴老哥,那既然要三辞而不受,今天来算是第一次,那第二次我们又约定何日再登门?”

吴选材想了想,道:“不如便在三日后吧,这三日时间我们也好好准备一下,别只有我们几个糟老头子来,再拉上一些皇亲国戚,高官显贵,让他们也一起把场面撑起来。”

“啊?把他们也叫过来,他们那样的身份我们叫得动吗?这事情不得是他们牵头吗?”

“呵呵呵,,,”

吴选材极是得意,笑了笑,“往常当然是他们牵头,但谁料今天我们机缘巧合拔得了这个先机,所以他们自然也只能是跟在我们后面转了。”

“那他们能来吗?”

“这样的事情他们能不来吗?他们舍得不来吗?你就是拿扫把赶他们,他们都赶不走。”

两人都是觉得有理,不由得也是对这个吴选材更加佩服三分,心说这大上几岁的人终究是大几岁,这见识就是不一样。

却说李起回到房间,这时候那刘桃树便忍不住了,对他问道:“殿下,你就不担心他们这些人把你的话当真,真的就不拥护你了?”

李起微微一笑,难得的兴致高涨,竟然是提起了毛笔,开始书写起来。

一边书写,一边说道:“刘叔,这是官场上的事情,你不懂,在官场,虽然也充斥着讹虞我诈,勾心斗角,

但是说到底,不过是实力使然,斗也只是和实力相近的人斗,实力太过庞大,谁又敢去斗?

想当年严嵩,张居正,他们在位之时无不是权倾朝野,只手遮天,难道文武百官就没人看他不顺眼吗?就没有人想去斗他吗?

可是你看看有几个人敢站出来?站出来的人又是什么下场?

说到底还是要实力!”

李起一边书写,一边沾墨,“以如今我的军功和威望,试问这天下朱明皇族百万,又有何人能与我相提并论?

如此这般显而易见的道理,试问天下又有何人看不明白?

那在这样的现实下,你认为我推辞他们一两次,三五次,他们会去改而支持别人吗?”

刘桃树这才是恍然大悟,“还是殿下看得通透。”

“不是我看的通透,是我站在这个位置上,如今已看不到敌人。”

李起说完,笔下八个斗大的字便已跃然纸上,只见上面赫然写着“神州宝器,舍我其谁。”

此时的李起,一股无比豪迈之情便是喷勃而出,一边的刘桃树,魏千章,魏万章等人也是深受感染,不由得也是豪情万丈,仿佛已经看到李起君临天下的时刻。

再说吴选材他们三位老者,一出定王府,便已是被一众百姓围着询问。

“怎么样怎么样?殿下怎么说?他答应当皇帝了吗?”

“是啊是啊,吴爷爷,殿下答应当皇帝了吗?我们会不会跟着有赏赐啊?”

第五百一十五章 煌煌大明万年青

“瞧你这话说的,难道没有赏赐,我们就不拥护定王当皇帝了吗?你这小子说话可忒没良心。”

“不不不,我可不是这意思,我就是说着玩的,老哥你别当真。”

一众百姓你一言我一语,好不热闹。

最后还是吴选材压压手,众人这才是安静下来。

“你们别吵了,像殿下这般的人物,当皇帝那自是一定的,不过这当皇帝毕竟也是天大的事,那也不是见一次面就能决定的,

小老儿与几位兄伯说好了,三日后小老儿再来登门拜访,到时候咱们再请一次愿。”

“好好好,有吴爷爷您这句话,我们就放心。”

而后百姓们自然也是一一散去。

而吴选材他们三个,还有其余那十几二十个老人家却都是没有回去。

他们在家族小辈的陪同下,前往拜访南京京城各个高门大户,勋贵府第。

意思自然也是不言自明,就是让他们也加入到劝进李起的行列当中。

别看此时李起接管了京城,但是因为李起并没有大起诛连,所以许多的高官显贵,他们还是得以留在原有的官职上。

不过因为这些人都不是李起的人,再加之以前他们先是跟随弘光皇帝,后又是跟随朱常淓。

而这两任皇帝对李起都是恨之入骨。

所以这些大臣此时心中都是惶恐,都知道李起一旦稳定大局后,便会起用自己的人,

到时候,即便自己侥幸逃了一死,但是官位绝对是保不住的。

所以这时候他们最希望的,当然是可以有机会讨好李起。

对于一个男人来说,最高的境界莫过于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

而李起距离这一步,只差那临门一脚。

而就是这最关键的一脚,正需要他们这些人来哄抬。

所以当吴选材他们找上门来的时候,这些官员无不是各个欢呼雀跃。

高兴之余,他们心里也是后悔的直骂娘,心说这么一个大好的机会,怎么自己就没看见,反而是让这些贱民抢了先机。

不过这也没关系,只要自己还有参与的份就可以。

于是这些人都是纷纷积极参与进来,为李起登基称帝而摇旗呐喊。

其中摇旗呐喊欢叫的最甚的人,竟然是那前任首辅马士英!

这个已经被弘光皇帝驱逐出朝廷的人,这时候他竟然积极跳出来,为李起造势。

只见此时,南京京城翰林院府门前,那早已致士还乡的马士英竟然突然出现。

而后他发表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说,引得数以百计的翰林院学子纷纷驻足观望。

只听马士英慷慨激昂道:“我煌煌大明三百年,自太祖高皇帝开基创业以来,便是代代明君,历历贤主,这才是有了洪武盛世,永乐盛世,仁宣盛世,成化盛世,弘治盛世,嘉靖盛世,隆庆盛世,万历盛世。

这盛世王朝一个又一个,试问我华夏五千年,何朝何代曾有如此伟业?”

一众翰林院学子听的都是点头称是,深以为然。

马士英这话也确实是事实。

要说历代王朝哪一个王朝的盛世最多,那便首推明朝。

明朝的盛世真可谓一个接一个,从洪武盛世开始,到万历盛世,盛世多达八个,绵绵之长,亘古未有。

也正是因为有如此这般成就,这才使得煌煌大明三百年,正统地位深入人心。

即便是大明王朝覆灭了三百年,依然有人喊出反清复明的口号,为复兴大明而奔走。

见一种学子都是认同,马士英又是慷慨激昂道:

“我煌煌大明代代贤主,无不是精钢铁骨,从不折腰,即便刀架在脖子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