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前,便已是长长的躬身行礼,道:“不知三位长者前来,本番有失远迎,失礼,失礼,还望三位长者多多恕罪。”
这三人见李起这样,赶紧也是一撩下摆,准备跪地,向李起行礼。
别看他们三人在普通小兵的面前,端着自己的架子,但是在像李起这样的人面前,那可不敢有丝毫的架子可端。
须知李起那可是堂堂一字亲王,而且现在又是武功盖世,威望卓著,那地位可不是普通亲王可比。
不过不等他们三人跪拜下去,便已是被李起扶住。
“三位长者不必如此,你们都是人瑞一般的人物,本藩又岂敢受你们大礼,这真是要折煞本藩了。”
“不敢不敢,小老儿吴选材,见过定王殿下,有劳殿下出府迎接,罪不敢当,罪不敢当。”
那白发长者第一个便是对李起说道,看李起的眼神也是分外激动和亲切,好似在看自己的儿孙辈出人头地一般。
而后另两位老者也是自我介绍。
“小老儿张永贵,见过定王殿下。”
“小老儿钟茂才,见过定王殿下。”
“不敢,不敢。”
李起又是深施一礼,而后看向那府外数以万计的百姓,这乌央乌央的一大片人头攒动,场面着实壮观。
在亲和力这方面李起那是从来表现的极其踊跃,一来本就是李起礼貌待人,
二来这般场面,也正是收拢人心的大好机会,无论是谁,都不能错过这样的机会,当然,缺心眼的除外。
所以只见李起对着数以万计的百姓,长长的躬身施礼,道:“劳烦各位相亲远来,本藩愧不敢当,愧受了,愧受了。”
一众百姓自然是纷纷跪倒在地,向李起叩拜,山呼道:“定王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这数以万计的山呼呐喊声音,着实热烈,响彻云霄。
而后李起便是郑重将三位老者请进了定王府。
分宾主落座后,李起便是问道:“敢问三位长者,不知你们到本番府邸,可是有事要教我?”
那吴选材和另外两位老人对视一眼,而后便道:“定王殿下,先帝被乱臣贼子谋害,如今已然驾崩仙去。
而那乱臣贼子也已被拘押等待惩处。
有道是国,不可一日无君。故我等十万百姓请愿,希望定王殿下在我大明危难之际勇担重任,肩负天下。”
“不错,如今我大明虽然收复京城,但是鞑奴依然在关外坐大,而那李张逆贼依然逍遥法外,无法无天,
这般时刻,正是殿下大显身手之机,只要殿下登基称帝,天下便任由殿下驰骋,还请殿允诺则个。”
“是极是极,定王殿下武功盖世,仁义无双,正是新君不二之人选,还请殿下万勿推辞。”
三人说完便是齐齐站起身来,向李起郑重跪拜叩首,
“还请殿下勇担重任,肩负社稷。”
“三位长者快快请起,快快请起。”
李起吓了一跳,赶紧是将他们三人扶起。
将他们扶起后,李起一脸难色,说道:“三位长者的话,本藩又如何不知,然本藩年少力薄,如何能担当如此天下重任。”
“殿下多虑了,以殿下两撅名王在前,收复京师在后。如此这般武功赫赫,试问天下间又有何人办到?
再则殿下乃烈皇三皇子,身份地位之显赫无人可比,军功卓著又是无人可出其右,试问殿下不当大任,何人又能当得?”
“不错不错,殿下虽然年纪不大,但这年岁比之历史上许多的儿皇帝,己是好了不知千百倍。
而且殿下勇敢果决,杀伐自决,手中又有百战精兵,无敌天下,如此这般,如何当不得大位?”
“是极是极,殿下您手中猛将如雨,谋士如云,那真是人才济济,再加之天下归心,军民无不盼望殿下勇登大宝,
试问除殿下外,天下还能找出第二个与殿下相当之人吗?绝老夫断言绝无可能!”
三个老者说的言之凿凿,这皇位李起不当不行。
第五百一十四章 舍我其谁
李起见这三位老者说的如此这般郑重,心下也是了然。
不过他仍然是坚持不受,道:“三位老者一番苦心,本藩又如何不知。
本藩也知我大明历经天灾人祸,可谓是风雨飘摇,然而这千斤重担,非常人所能肩负。
本番虽已显露些许锋芒,但仍不足以担此大任,所以未免江山再度倾覆,本藩实不敢受。”
说完,李起便是对三位老者躬身下拜,道:“让三位老者失望了,本藩心下愧然,还请见谅。”
说完,李起便是离开了。
李起这般态度,着实让三位老者暗自吃惊,他们都是没有想到李起会推辞。
要知道这可是皇位啊,多少人梦寐以求还得不到,现在就这样摆在他的面前,他却是无动于衷,
这得多大的定力和胸怀,才能做到这一点。
不过,若是李起不做这个皇帝,那么他们实在也想不出还有谁更适合做。
“呵呵呵,,,”
过了半响,那白发老者吴选材,忍不住便是抚须,呵呵笑了起来。
“吴老哥为何发笑?”
“是啊,定王殿下推辞不受,这叫我等如何是好,外面还有几万人在等着回信呢。”
另两位老者都是一脸不解,吴选材却是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样,得意自鸣的说道:
“你们不用担心,此事已然成了七八分。”
这话更是引得那两人疑惑,“吴老哥,你这话如何说?定王殿下看刚才那模样,那确实是分外坚决,为何你却说成了七八分,这里面有何讲究?”
“难道你们不知道,自古以来,帝王在登基之前,皆有三辞不受的传统吗?”
吴选材这话一出,他们才是恍然大悟。
确实,自古以来不无论是开基创业的帝王,还是继位之君,他们为了显示自己的谦虚和大度,还有那淡泊名利的胸怀,
面对一众臣子的劝进,他们往往会一而再,再而三的推辞不受。
直到臣子们第三次来劝进,推脱之后,己无法再推,他们这才会勉为其难的接受,去当皇帝。
这样的做法,毫无疑问是虚情假意。
毕竟能够对皇帝宝座视而不见的人实在是太少。
如果他真的有这样的胸怀,又何必去参与当逐鹿天下,皇子夺嫡的争斗当中。
但是世事往往就是这样,不论是真心实意,还是虚情假意,一旦长而久之的做戏做下来,便已成为一种传统。
如果你不按照这种传统去做,那便会被世人视为名不正,言不顺。
李起其实也是考虑到了这一点,这才是推辞了。
否则,以李起的性格,哪里还会去顾及这些。
没办法,别看有些传统看起来实在是令人感到费解,但是这里面也有它的力量在,李起也是不得不顾虑。
须知自从朱由松当了皇帝后,这皇位已经是从崇祯帝这一脉转移出去了。
理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