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
可是谁想史可法却是说李起无罪,这就无法按照自己的想法走了,这叫弘光皇帝怎能不怒!
史可法见弘光皇帝发怒,吓得脚下一软,跪在了地上,脑门冷汗直流。
“皇上息怒,皇上息怒,还请皇上让臣把话讲完。”
“那你说,今天你若说不出个子丑寅卯来,朕饶不了你!”
史可法吓得擦了擦脑门上的汗珠,道:“皇上,定王虽然是命人殴打了张大家,但是张大家虽然甚得皇上宠幸,却是并无官职在身,也就是说张大家至今仍是一介白身!
既是一介白身,那定王指使下人殴打的便不过是一个普通百姓而已。
依我大明律,宗室亲王殴打普通百姓,又未致死,享有法外特权,不需受到任何罪行惩处,只需赔付金银以作汤药之用!
而且即便致死,亲王也无需承担罪责,只需赔付更多的金银以作安抚丧葬即可!”
史可法说的确实是真的,这一切都是大明太祖朱元璋定下的。
开玩笑,朱元璋那是一个多么护短的人,他的子孙打死了百姓,还要偿命,那他的子孙岂不是太不值钱了!
但是他毕竟也是要顾忌一点体面,不能说打死了也是白打,所以他制定了一些赔付金银的措施,也就是做做样子,
律法一定,免得以后大明出个包青天,按照大明律法把自己的子孙给斩了,他还没话说。
你还别说,后来还就真出现了一个这样的事情,
说的是景泰年间,那时候的大明经历了几朝百余年的休养,到了这时候,那真可谓是国泰民安,百姓丰衣足食。
但是就在这么个年间,在那湖南有个郡王当街打死了一个普通百姓。
这事情以前也不是没有过,要知道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朱明皇族那么多,哪里还能没几个老鼠屎。
不过这一次则不同,以前大家都是不当一回事,这一回却是遇上个较真的知府。
第三百五十一章 阮大铖
这知府叫何兴,见郡王当街杀人后,便是说什么人命关天,不能善了。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之类的话。
估计这何兴要么真是个一心为民请命的好官,要么就是个想要一心留名青史的,想要借着这件事,把自己的名字写进历史里。
反正不管怎么说吧,何兴就命人把这郡王给抓了,而且为了防止郡王疏通关系,把这事情给压下来,
所以何兴决定自己先把这郡王给当众斩了,来个先斩后奏,这样就不怕郡王逍遥法外了。
于是何兴将那郡王押到了法场,在众目睽睽之下,当众宣读郡王杀人的罪行,要对郡王开刀问斩。
老百姓当然是看热闹不嫌事大,都是纷纷拍手称快,大声叫好,高呼包青天在世,只盼着何兴动作麻利的把那郡王给杀了,他们好看一出大戏。
那郡王这时候见何兴要来真的,吓得是魂不附体,对何兴一番的威逼利诱,却都是不奏效。
而且不但是不奏效,反而他越是这样威逼利诱,何兴那为民请命的自豪感就越甚。
就这样,郡王被押上了断头台,那侩子手也是准备就位,何兴而后便是宣布行刑。
郡王一听,吓得当场尿了裤子,哪知道就在这时,峰回路转,王府长史赶来了。
长史问何兴凭什么杀郡王?
何兴答:“本官今天杀他,凭的是大明律法,凭的是天地良心,凭的是一身正气!”
长史便是让何兴拿出大明律对郡王杀人的惩处律法来。
有道是杀人偿命,天经地义,何兴不疑有他,便是命人将大明律文书拿来,要当众宣读,以让这郡王死的心服口服。
哪知道这律法拿来后一看,上面竟然是明确写明凡皇明亲王郡王一级的宗室,若是杀了普通百姓,无需承担罪责,只需赔偿银三十两,粮三十石,安抚受害者家属便可!
何兴一看这个,傻眼了,大明律不能用了,他自然也就不能再杀郡王了。
郡王死里逃生,估计那时候心里是无比的感激祖宗朱元璋,在以后祭拜朱元璋的时候,那磕头的力度一定是超过了以往的。
言归正传,弘光皇帝听了史可法的话,不由得是一愣,这时候才是想起来了,原来自己虽然是无比宠幸张广延,但是至今自己也没有给张广延一个官身体面。
那这样说的话,李起杀的就是一个普通百姓了,按照皇明宗室的规定,亲王杀一个百姓,哪里还需要承担什么罪责,
真要那样的话,皇明宗室估计早就死了一大半了。
这下弘光皇帝是懊恼不已,心里那后悔的劲是别提了,早知道这样,当初就该给张广延封一个官身,有多大封多大,哪怕是虚职也好啊。
“那如此说,朕岂不是治不了定王的罪?”
史可法不敢在再作回答,只是跪地,把头深深的埋了下去。
弘光皇帝见此,气的是直跳脚,“难道朕贵为天子,还要忍受定王这个臣子的气吗?你们说,朕要如何才能治定王的罪!”
一众大臣见此,皆是一撩下摆,跪地山呼道:“臣等无能,皇上息怒。”
“无能无能,你们一天到晚就只知道说这句话,朕要你们何用,退朝!”
说完,弘光气急之下,便是宣布退朝,气呼呼的走了。
一众臣子见弘光皇帝龙颜大怒,宣布退朝,皆是摇头不止,而后便是各自散去。
不过一众大臣之中却是有一人起了别样的心思,这人便是右副都御史阮大铖。
只见这阮大铖嘴角露出一丝冷笑,丝毫没有一般大臣那般因为弘光皇帝发火,而垂头叹气。
相反,他更加是有了精神,似乎是闻到了自己的机会。
待到一众大臣散去后,阮大铖便是找到了那服侍弘光皇帝的太监,对他说道:“陈公公,还请代小官通传一声,便说臣来给皇上解忧来了。”
这陈公公是弘光皇帝的服侍太监,很得弘光皇帝的信任。
而以此同时,他和阮大铖也是交情匪浅,便是那宅院田地,还有金银细软,也不知收了阮大铖多少,两人早就是老熟人了。
陈公公一听,见阮大铖竟然是有办法给弘光皇帝解忧,不由得是大喜过望,
“大人你真的有办法为皇爷解忧?这话可不能乱讲啊,若是做不到,那可是欺君大罪啊!”
“呵呵呵,,,”
阮大铖呵呵笑了笑,“别人不了解我阮大铖,公公您还不了解我吗?我阮大铖什么时候信口胡说过?”
“那好,大人在此稍带,咱家这便去通禀皇爷。”
“劳烦公公了。”
“不劳烦,不劳烦,和咱家还客气什么。”
说完,陈公公便是前去通禀了。
不多时,陈公公去而复返,而后便是带着